蘇榮恒
【摘要】 初中階段是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重要時期,此時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很容易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思想品德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幫助學生渡過青春期、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學科,其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基礎性的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兩方面。情感教學法指的是通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將理論內容與思想行為相聯(lián)系,形成豐富的情感態(tài)度?,F(xiàn)代教育注重在教學活動中加入德育內容和情感因素,情感教學法能夠幫助教師達成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感化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主動將思想品德課程的內容內化為自身的道德和政治思想系統(tǒng),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 情感教學法 思想品德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12-083-01
0
1.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與漏洞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革。但部分學校和教師仍然存在錯誤觀念,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也受此影響,在教學中仍殘留一些實踐性的問題。教師為了將學生送進重點高中,讓學生獲取更多的教育資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強調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的教學目的就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并且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如何提高教學成績上,但是卻忽略了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且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上著重講解考試的重點難點,還為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任務,學生疲于作業(yè),與教師缺乏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即使產(chǎn)生了情感問題,也不會向教師尋求幫助。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就會影響學生良好思維品質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
2.情感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程中的運用優(yōu)勢
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的運用,有百利而無一害。首先,情感教學法有助于完成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大綱的新要求,幫助教師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育改革對初中階段教學目標的總體要求就是通過積極正面的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守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情感教學法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加深對抽象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培養(yǎng)出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情感教學法注重以情動人,教師用真摯的感情感化學生,對營造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非常有利。
3.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實踐途徑
3.1 革新教學內容
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考察學生思想品德課程學習情況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就是考試。這一情況在短期內很難改變。學生在枯燥的理論學習和單向的學習課堂中,很難對課程蘊含的情感有積極的感知。為改善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師可以通過革新教學內容,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獲得成績和能力的雙重提升。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素養(yǎng),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一個優(yōu)秀的道德模仿,學生才會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然后結合教材中的情感信息,利用信息技術外擴教學內容,認真分析課程的定位、案例的作用等,結合心理學、教育學以及人文、哲學知識,并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讓學生在課堂深受正面觀念的熏陶,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程的情感教育作用。
3.2 結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誘發(fā)學生探究欲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給初中思想品德課程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學內容的豐富使得課堂教學效率日益提高,從傳統(tǒng)課堂向科技課堂轉變。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音頻、視頻、動畫、動態(tài)課件等多種教育手段,加深思想品德課程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大量的信息輸出,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習經(jīng)驗,誘發(fā)學生的探究欲。結合教材上的文字知識,可以穿插教學相關的時事、名人軼事、歷史故事等,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內容。既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樂于接受教師講述的內容,并主動探究更多的學習內容。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解決實際的問題。如為學生創(chuàng)設超市相關情境,讓學生站在賣家和買家、供貨方等的角度展開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培養(yǎng)實踐能力。
3.3 在師生互動中感受德育的熏陶
人是群居性的動物,情感上的交流和傳遞是人精神的基本需求。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很難與教師展開溝通。教師與學生難以相互理解和相互影響,教師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完整的傳達給學生,也不能收到學生的反饋?,F(xiàn)代教育要求師生合理互動,在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中,創(chuàng)設有效的德育教育新模式。
3.4 在課后實踐中具化品德教育
傳統(tǒng)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做法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空有成績,卻無熱情,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實效性,還需要學生的課后實踐展開情感教育,具化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將理論和實踐內化為一個整體。例如,利用學生的節(jié)假日組織班級活動,如在清明假期期間,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或去毛澤東和劉少奇的故居參觀,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操和愛黨情懷。在端午將至的時候組織學生一起包粽子,讓學生體會團隊協(xié)作、集體生活的快樂。
[ 參 考 文 獻 ]
[1]曹曉梅.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4(10).
[2]楊水兒.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32):142-143.
[3]張永瑜.情感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7):135.
[4]李文哲.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科技視界,2014(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