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斌
【摘 要】物理作為一門研究物質世界中基本的運動規(guī)律和普遍結構的自然學科,在初中二年級就被正式納入孩子們的學習課程中。而教師要營造優(yōu)質的物理課堂,必須要掌握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就將對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方法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4.096
在現(xiàn)行教育體系下,受我國學生人數(shù)眾多和師資力量分配不均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學校采取的仍是“班級授課制”的教學。雖然素質教育下學生在課外的活動與知識的學習,變得逐漸豐富和多元化,但學生接受知識的重心和主要時間,還是在教師課堂教學的傳授上。所以說,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營造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獲得基本知識和技能。俗話說:“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初中物理教學而言,這一定律照樣受用。面對一門充滿趣味和深奧的學科,和一群渴望求知又懵懂的初中學生,教師要做的就是,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最大程度的引導學生學習。下面文章將從直觀教學法、啟發(fā)教學法、實際鍛煉法、因材施教法等四種教學方法來進行討論。
一、直觀教學法
早在十七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紐斯就把“直觀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提出。它是指教師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授物,以直觀明了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再加之初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直觀教學方法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就顯得更為實用。如教師在講授八年級“杠桿”這一章節(jié)時,可事先準備好鉗子、羊角錘、硬棒等多種教具,讓學生用幾種教具,比賽誰先把木板中的釘子拔出來。
根據(jù)初中學生心理的發(fā)展規(guī)律,他們更愿意相信“眼見為實”,所以經(jīng)過學生“親眼目睹”比賽過程后,得出的根據(jù)杠桿原理,制造出的羊角錘更容易拔出釘子的結論更能讓他們信服,并牢記住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在其他章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并不是知識講解得越深奧復雜越好。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展示一節(jié)所謂“優(yōu)質”的課堂,將簡單的知識復雜化,不僅沒能有效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反而讓學生被自己的“高層次”引申所繞暈。這樣的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可取的,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是低效的。教師要做的應是:根據(jù)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直觀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
二、啟發(fā)教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育觀點。在初中物理的學習中,教師也要善于將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初中物理的知識學習,雖然不是特別的高深難懂,但對于身心和智力發(fā)展還不成熟的初中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的難題。教師要上好高效優(yōu)質的物理課,不能一味地在課堂上“教一題”,學生“解一題”。針對物理學科而言,學生更為重要的是,要掌握學習物理的思維和發(fā)散能力。比如在學習完串聯(lián)電路的知識后,教師下一堂的新課講授可先展示一個電源與兩個燈泡,并對學生提問:“要使兩個燈泡都發(fā)光,有哪些辦法?”。這一問題不僅可引起學生對串聯(lián)電路的回憶,還能讓學生在頭腦中思索新的方法。教師再啟發(fā)引導如果兩個燈泡“首首相接、尾尾相連”是否可以發(fā)亮?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并聯(lián)電路。在課堂教授知識中,教師再讓學生動腦比較二者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對學生的物理思維進行拓展。這樣具有啟發(fā)性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日后的物理學習中,不會養(yǎng)成一昧等待老師直接給出答案的習慣,而是更傾向于動腦思考。
三、實際鍛煉法
初中物理知識的高效學習除了得益于學生們在課堂對知識的領悟、滲透,還在一定程度上和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相關聯(lián)。初中的物理知識本來就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所學的知識也都能在生活中得到相應的運用。所以教師在教授物理知識時,要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要多給孩子們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們在實際鍛煉中,加強對物理知識的鞏固和思維的擴散。教師在講授“力學”一節(jié)時,可讓學生通過扳手腕、提水桶等多種方式感悟抽象的“力”的存在,并得出一個物體受到了力必有別的物體施加力的結論。
在講授“平面鏡成像”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把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再移動數(shù)次并記錄兩支蠟燭的位置,從而得出平面鏡成像等距的結論。在講“透鏡”一節(jié)時,教師可提前讓學生觀察記錄身邊近視眼的同學和家里爺爺奶奶遠視的度數(shù),并探明近視眼是因為晶狀體比常人厚而佩戴凹透鏡矯正,遠視眼是因為晶狀體比常人薄而佩戴凸透鏡矯正。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教學實例,教師要善于總結,并讓學生在課堂的實際操作中得到鍛煉,又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加深對課堂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四、因材施教法
學校教學不同于補習班、家教輔導的是一個老師要面對許多學生。如何為孩子們上好一堂生動優(yōu)質的物理課,如何將全班每個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出來,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獲。是當代教師急需思考和解決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也都不同。教師要想將課堂的教育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和實現(xiàn)。必須實行“因材施教”。這里所說的因材施教并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個別教學,而是理性的分為兩步執(zhí)行:一是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物理基礎、對物理的愛好程度、不同的性格特征等,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在平時的物理課堂上,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分組教學,讓同學們分成各個小組進行討論學習。比如每次在講授新知識時,教師要根據(jù)每組學生當堂表現(xiàn)情況選出一個最優(yōu)小組,這個最優(yōu)小組可作為教師教學的小助手,帶領其他同學進行學習。二是教師要根據(jù)所講授知識的實際情況,以所學教材為出發(fā)點,為學生打造一堂高效的物理課。比如初中物理“聲現(xiàn)象”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教師就可采取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也讓他們在自學中享受到了成功的樂趣。在學習歐姆定律時,由于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相對較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深入細致的給學生進行講解,并配合一定量的習題練習來輔助教學等。
五、結束語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有許多實例并體現(xiàn)趣味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想上好初中物理這一學科,不僅需要加強自身知識的積累,認真鉆研教材和研究學情,還必須找到最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課堂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