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錄
【摘 要】小學數學在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內容,學習難度大幅度增加,學習內容更加抽象,所以許多學生的數學學習由小學向小學過度的過程中較為吃力,有些適應能力弱的學生甚至會因此受挫,進而喪失學習積極性。面對上述問題,我們要結合新時期新課改的教學改革目標和思路,針對性的解決問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要有足夠的耐心,逐漸引導其正確思考進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本文就新時期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法”的發(fā)展進行探究,以此來探索更為合理的數學教學改革思路。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法
一、前言
小學數學是我國教育中較為基礎性的科目,其教學效果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所以對于小學教學中現存的問題要進行及時性的解決,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因厭枯燥的課堂教學方法而喪失學習興趣的問題。結合新課改的改革方向,我們將“興趣教學法”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去,從根本上改革原有的沉悶的課堂氛圍以及枯燥的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目標,營造一個和諧活躍數學課堂,從而達到提高數學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興趣教學法”的必要性
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這樣一個應試教育的國家來說,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更應該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效率。首先,眾所周知,興趣能夠讓一個人懷著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并且學習效率遠遠高于被動式的學習,然而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卻是,學生單純的為了成績而學習,這種現象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的艱難,學習效率有效提高,同時也造成了教學水平無法及時提高,所以小學數學教學有必要引入“興趣教學法”。其次,小學數學已經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古板的套路式的教學,無法及時打開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得學生的理解能力跟不上知識進度,而利用“興趣教學法”就可以促進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興趣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的策略
(一)改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的難度加大,使得學生學習壓力加大,為了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教師要從其教學方法入手,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難度較大的問題簡單化。數學理論的形成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數學的本質進行了解,從而降低學生對于數學的畏懼感,例如,在講解七年級知識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知識時可以將其比作生活中常見路的相交、桌子面與桌腿之間的相交等以此來形象的講解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相關判定性質。其次,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盡量詳細,對待不同的問題要舉例說明,讓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問題。
(二)變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
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看,課堂教學都是以教師授課學生聽課為主,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節(jié)約課堂時間,促進教學發(fā)展,但是長此以往教師逐漸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的地位,將課堂的主導權全都掌握在了教師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師的授課進度,跟不上教師的進度時就只能下課進行彌補,從而是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受挫。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要及時變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凸顯出來,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前的互動,并且教師的教學進度要與學生的學習進度相一致。此外,課堂時間教師應該分出一部分來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其他同學進行解答,以此來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
(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此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更有規(guī)律、更有節(jié)奏的進行學習,并且好的學習習慣也促進了其更好的梳理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的學習框架。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方面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來實踐,對于具體方法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第一,小學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加劇了學習難度,所以光靠課堂學習是不夠的,學生需要提前進行知識點的預習,很多學生缺乏預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督促其完成課前預習工作,并且對于預習內容教師應該針對性的為學生劃歸出來,避免學生抓不住掌握的重點。例如;在每章知識學習之前,教師應當讓學生預習基礎性的知識。這種預習方法能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識,避免課堂更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而喪失學習興趣,并且課堂聽課效率的提高能使得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課堂互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也能讓每個學生都加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教師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對于重點問題可以采取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
通過對小學數學特點的了解,我們發(fā)現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使其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學習興趣的養(yǎng)成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開展“興趣教學法”。通過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轉變原有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不只是枯燥、乏味、抽象,通過了解,它更是一門充滿趣味、有規(guī)律可尋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居明.激發(fā)學生理性興趣 全面促進數學教學——再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興趣教學問題.《快樂閱讀:下旬刊》.2012年6期.
[2]陶雪梅.積極適應新課改需求 努力開展興趣化教學——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興趣教學問題.《數學大世界:教師適用》.2012年11期.
[3]蔡忠強.“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影響.《求知導刊》.2015年2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