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 要】蒙臺梭利博士通過多年的觀察、實驗與研究,逐步創(chuàng)立了特色鮮明的幼兒教育理論和方法——蒙特梭利幼兒教育理論。作為一線的幼教工作者,在運用的過程中就是要解決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該如何吸納她的教育理念,并將其合理內(nèi)核融入到我園的教育中,形成符合本地本園實際并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的多元培養(yǎng)和優(yōu)良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將在學習蒙臺梭利教學法理論精髓及總結我國開展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研究經(jīng)驗的基礎上,全面探索如何改變,是其適應我國幼兒園的教育環(huán)境,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關鍵詞】蒙臺梭利;教學法;幼兒園
一、蒙臺梭利教育理念
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思想,蒙臺梭利從教育教學的目標、基本要素、基本矛盾等方面闡述了其教育思想。她認為,在教育過程中存在三個非常關鍵的要素:謙遜的教師、預備好的環(huán)境、干凈整齊的教具。其中,預備好的環(huán)境是成功教育的大前提,它可以提供一個足以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謙遜的教師應該具有謙虛有禮、溫柔親切、自我反思的特質,同時具備多重角色,如兒童的觀察者、講授者、指導者、示范者、環(huán)境的預備者、學校和家長的交流溝通者,是推進教育成功的主導因素,科學的教具是教育成功的媒介,這些教具的制作原理包含了孤立化的原理,感官教育的對比、 排序分類的構造性原理 , 以及由簡人繁從具體到抽象的系統(tǒng)性,教具的自動訂正等。
二、蒙臺梭利教學法本土化的影響因素
(一)文化因素
蒙氏教學法產(chǎn)生于20世紀初的意大利,以當時西方社會主流價值觀為其核心價值觀念,旨在崇尚自由和個性,尊重個體的獨立發(fā)展。而我國是一個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文化的傳統(tǒng)國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崇尚“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重群體輕個體,只強調個人義務和道德人格的獨立性,而忽視個體的權利和自由,反映在教育領域就是要培養(yǎng)順從的乖孩子。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是植根于它本身的文化傳統(tǒng)中的。東西方文化差異以及歷史背景的不同是對蒙氏教學法實施本土化時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只有在充分考慮我國的歷史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批判地吸收蒙氏教學法的精髓,才能使蒙臺梭利教學法與我國本土文化相適應,與幼兒教育更好的、更和諧地融合。
(二)園長因素
園長是一園之長,對整個幼兒園具有自主管理權。在筆者所調查的幼兒園中的園長對蒙臺梭利教學法的本土化都持支持態(tài)度。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家長、社會等因素的影響,園長會不由自主地對蒙氏教師進行施壓,要求蒙氏班盡快出成效,把蒙氏班的兒童與非蒙氏班的兒童進行對比,把蒙氏班幼兒的人數(shù)與教師的薪金直接掛鉤等。我們也存在許多困難,蒙氏班以前都被譽為貴族班,現(xiàn)在平民化了,很多家長對蒙班抱有很高的期望,認為它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發(fā)展,如果到頭來發(fā)現(xiàn)蒙班和普通班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那我們就有可能面臨生源流失的問題,所以我不得不給蒙班教師施加點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
(三)教師因素
教師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線工作者,是蒙臺梭利教學法德實踐者,是使蒙氏教學法本土化的執(zhí)行者,因此,教師是影響蒙氏教學法本土化最重要的因素。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原則都會直接影響到蒙氏教學法土化的實施效果,影響幼兒的發(fā)展水平。
在標準的蒙氏教學法中,教師是“觀察者”;教師應跟隨兒童,讓兒童做自己的主人,“在生命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中,教師只是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為兒童的自我建構服務。在運行良好的蒙臺梭利教室里,甚至像吃飯這樣必須要打斷的時間都可以由兒童來自由安排。然而在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在理念層面上教師們都認為兒童是自己的主人,不應隨便干預他們,教師的角色是兒童的導師、觀察者;但在實踐中,對蒙氏理念的理解卻有所曲解,在干預方面尤為突出,存在干預不當?shù)默F(xiàn)象。
(四)家長因素
現(xiàn)在的家長看你這個幼兒園是否好,出了從外在的硬件條件來看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孩子真正學到了什么東西,看能不能認字,能不能算數(shù),能不能背詩等。所以,當家長們看到蒙班教室里有與其他班級類似的玩具或是類似的教室布置時,他們就會覺得幼兒園是在搞形式主義,徒有虛名。殊不知外來的教學法需要立足于本土的文化進行本土化才能更好適用于本國的幼兒。所以,家長的不理解也給蒙氏教學法的本土化進程造成了阻礙有些家長看到我們班(蒙班)有和其他班相同的東西時,都會說你們不是蒙班嗎,怎么還會有跟普通班一樣的東西。盡快我們已經(jīng)解釋過很多次但他們還是會那樣問。
三、探索的建議
(一)建立和健全審查監(jiān)督機制
幼兒園進行蒙氏教學無需任何單位審批,這直接導致其教學的不規(guī)范。蒙氏教師職業(yè)資格認證應由省級及以上政府(或官方認可的培訓機構)執(zhí)行;另外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作為唯一機構審核辦學單位的蒙氏辦學資格,并明文規(guī)定幼兒園以“興趣班”形式開設蒙氏教學。
(二)設法降低非教學成本,去掉其“貴族化”標簽
非教學成本首先包括培訓費,相關機構應對蒙氏師資培訓收費進行評估,同時降低蒙氏教師資格考核費用;其次是硬件環(huán)境建設費,制定幾套不同價格的標準蒙氏教具,甚至可開發(fā)出一本用生活物品制作蒙氏教具的手冊用來代替非必須購買的教具,這樣辦學單位可只購買一些必需的教具;最后是根據(jù)辦學單位的資格審核和教學評估分級化收取管理費,同時通過明碼標價,杜絕幼兒園片面追求豪華配置,卻忽略實際教學效果的單純貴族化傾向。
四、結論
蒙氏教學法是我國在幼兒教育階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特別是將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動的可以借鑒的一種幼兒教學法。在蒙氏教學法進入中國之際,我們應該借鑒蒙氏教學法中一切可以為我們利用的積極因素,同時結合中國國情探索蒙氏教學法本土化,使蒙氏教學法為我國幼兒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張玥.蒙臺梭利教學法在幼兒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個案研究[D].燕山大學,2013.
[2]張璐琳.2009.我國蒙臺梭利教學法本土化的困境及對策研究[J].少年兒童研究,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