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霄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方式;多讀;銜接;大語文觀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
20—0087—01
今日,在知識更替加速的時代,語文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高考、中考、小學畢業(yè)考試的指揮下,扭曲了原來的真面目,所以作為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應(yīng)大聲疾呼讓語文教學返璞歸真。
一、不能歪曲語文真面目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闭Z文的聽說讀寫能力是通過長期訓練形成的,平時教師不注重這些,而是用大量的練習取而代替,這一切操作費時又費力,實屬得不償失。所以,任何時候教師都要把學生“字、詞、句、段、篇”和“聽、說、讀、寫”貫穿課堂的始終,緊緊抓住知識、能力、方法,落實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觀。
二、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
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動起來,課堂上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整節(jié)語文課表面顯得有張有弛,教學過程熱熱鬧鬧,其實學生沒有學到什么,沒有吸收多少語文知識。一節(jié)課僅僅只有四十分鐘,這四十分鐘里,除了教師傳授知識,還要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以及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對學生語言的訓練,對語文知識的積淀。
三、引入鮮活之水
原先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現(xiàn)在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股鮮活的水,不斷地注入給學生。這充分說明教師經(jīng)常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重要性。教師要立足講壇,必須努力學習,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但要學習專業(yè)知識,還要學習其他知識,這樣鮮活的水才會有生機,才能引起學生強烈學習語文的愿望。尤其語文知識面大而深,只有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語言,才能吸收祖國這博大精深的語文知識。
四、培養(yǎng)多讀習慣
應(yīng)讓師生都加入到“讀”的行列中,讀出語文的美妙神韻,讀出語文的神采飛揚,讀出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在一份輕松的氛圍中聆聽,享受教師繪聲繪色的范讀,讓教師精妙的朗誦聲回蕩于學生心間,不絕于耳。久而久之,這聲音和內(nèi)容會潛移默化地提升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創(chuàng)造出更加動人的文章。在課堂上,要培養(yǎng)學生“讀”的好習慣,并不斷提高讀的技巧,領(lǐng)悟讀的樂趣。古人稱“讀書”為 “念書”,只有“熟讀”才能“精思”。如果沒有瑯瑯的讀書聲,那語文課堂就是沒有漣漪的死水。在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好詞佳句美文需要學生去讀,需要學生去背,學生養(yǎng)成多讀的習慣,對文章的領(lǐng)悟能力才會上升。
五、注重知識銜接
從小學到高中到大學,每一個階段都有相應(yīng)的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作為語文教師一定心里明白,每一步都走穩(wěn),學生的能力、知識才會積淀。萬丈高樓平地起,每一個階段與每一個階段銜接要緊密,到高年級才不會出現(xiàn)知識斷層。如果把知識銜接的工作做到位,學生才不會厭學,才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語言。
六、重視合作、交流、探究
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根據(j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把知識內(nèi)化成學生自己的東西,設(shè)計的問題要讓學生能夠自己解決。只有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學生學習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在課堂上這個主陣地進行合作、交流、探究,能夠訓練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wù)。
七、樹立大語文觀
生活有多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廣闊。不僅要讓學生在文本中學語文,還要在課外生活中學語文。生活就是語文,語文就是生活。生活中的語文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只是沒有要求學生注意。如廣告啟示、報刊雜志、產(chǎn)品說明、商店名稱、電影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大眾化語言等,都是語文現(xiàn)象,不要讓學生擦肩而過。另外,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讀古今中外名著,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享受一道道精神美味,熏陶、感染學生,豐富自己的知識。
總之,我們要反省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要失去語文的本色,不要從一個方面走向另一個方面,應(yīng)當要有原生態(tài)的語文,具有實效的語文,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實實在在,語文教學才能根深葉茂。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