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美暉,曹夢瑤
摘要:近年來,高校青年志愿服務活動作為一種吸引力大、實踐性強的社會實踐方式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變化,傳遞著社會正能量,營造著良好的社會氛圍。本文重點以青年志愿者關愛“星星寶貝”孤獨癥兒童志愿服務活動為例,探討高校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對志愿者的影響,通過總結成功經(jīng)驗以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提升志愿服務的質(zhì)量和層次,借此實踐平臺更好地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思想政治教育;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人類需求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當下的大學生對于生理需求等前三個層次的需求大多已基本得到滿足。而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很好地滿足他們對于愛和歸屬感的需求以及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志愿服務活動往往是以志愿服務小組、志愿服務隊或者志愿者協(xié)會這樣的志愿服務協(xié)會等形式開展的,這首先就將高校青年志愿者納入了一個志趣相投、目標相同的集體中,融入集體意味著進行社交,也就是可以得到社交滿足,得到來自集體的歸屬感。大學生志愿者可以在志愿服務活動中較快找到自己“被需要”“被夸贊”等自我實現(xiàn)的感覺,獲得尊重與自我實現(xiàn)這一層次的滿足。志愿服務活動作為社會實踐學習、實踐育人的一種形式,更加迎合了大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成為了讓他們愿意主動選擇的一個方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明顯優(yōu)勢,成為當下國內(nèi)大多數(shù)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志愿服務活動是一項高尚的社會行為,本身具有公益性質(zhì),根據(jù)不同的活動內(nèi)容,對志愿者有相應的要求。同時,這也倒逼志愿者必須不斷提升自我,增強自身素質(zhì)。
一、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
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從多個角度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這是由志愿服務活動的性質(zhì)和意義所決定的。
第一,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成長于獨生子女家庭,且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家庭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大學生志愿者可以接觸更多原來沒有見過的人和事,增長自己的閱歷,打開一扇認識世界、國家、社會的新大門。面對孤獨癥兒童,最直觀的感受也許就是生命的多樣性、疾病的殘酷性和健康的寶貴性,改變自身對許多方面的看法。陪伴孤獨癥兒童需要照顧到孩子們的感受,志愿者也會更加尊重別人的意見和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審視自我,避免出現(xiàn)獨生子女家庭學生常見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能夠從大局、從長遠、從他人的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志愿服務活動在幫助大學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層面也有更大的益處。
第二,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提升責任意識,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一是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在關愛“星星寶貝”活動中,志愿者需要完成陪伴孤獨癥兒童的任務,這就需要他們保證孩子們的安全,不讓孩子們受到傷害,并且?guī)ьI他們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這就需要志愿者有高度的責任感。二是對社會的責任意識。回歸志愿服務活動的本質(zhì),志愿服務活動本身就是社會或者國家的需要。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本身就是支持社會和國家建設。三是對個人的責任意識。做好志愿服務活動,是對自我負責的表現(xiàn)?!靶∈虏恍。檬伦龊谩睉撌菫榇蠖鄶?shù)志愿者所認同的觀點。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把志愿服務活動做到位,對自己負責。
第三,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提升大學生的精神、情感層次?,F(xiàn)在大學生的物質(zhì)滿足大多已經(jīng)不再是生存的主要矛盾。精神的滿足和情感的需求成為了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在長期參加陪伴孤獨癥兒童等志愿服務活動后,不少志愿者表示,通過這些志愿服務活動,很多自己重視或者忽略的事情都已發(fā)生了變化。某高校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志愿者小美原本和父母關系不太好,且不愛與人溝通。在輔導員老師和班級同學的引導和陪伴下,她參加了陪伴孤獨癥兒童志愿服務活動。面對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小美逐漸開始主動和孩子們聊天,陪伴孩子做游戲、畫畫等。整個人變得開朗了起來,也會主動和家長打電話,關心家長,聊聊近況,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面對孩子,必須打破沉默才能讓這群可憐又可愛的孩子們感受到自己的愛心,并且信任自己。和孩子們在一起,就想到了自己和父母。父母面對自己的沉默和冷漠,內(nèi)心肯定是難受的。小美在陪伴孤獨癥兒童的過程中,進行了換位思考,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一直都忽略了父母等身邊人的感受。類似小美這樣的例子,在志愿服務活動中應該比比皆是。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禮,情感上的升華,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會有很大的積極的變化,而這個人本身的精神和情感也會變得更加豐滿。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一)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提高大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志愿服務活動內(nèi)容不同,對志愿者有相應的要求。同時,這也倒逼志愿者必須不斷提升自我,增強自身素質(zhì)。多種類型的志愿服務,需要學生掌握許多共性的技能,如禮儀、語言表達等,但更多的需要學生“動手”做事情。在關愛“星星寶貝”活動中,陪伴孤獨癥兒童并不是簡單地陪孩子們坐著、聊天,而是和他們互動,在互動中拉近志愿者和孩子們的關系,建立信任,同時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孩子們的康復。在目前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志愿者大多是和孩子們一起畫畫、做手工、玩游戲,有時也會上課,教孩子們一些簡單的內(nèi)容。有時候康復中心的一些簡單設施出現(xiàn)了問題,志愿者們也會主動幫助解決。這就意味著志愿者需要掌握這些動手能力,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們,做好志愿服務活動。所以,志愿者會在課余時間學習繪畫、手工以及簡單的修理技能,資料搜集整理、備課,和同學們提前設計好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保證在過程中不讓孩子們受傷。潛移默化中,大家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提升大學生就業(yè)基本素養(yǎng)
志愿服務活動可以說是一種較為全面的育人方式,對于大學生的就業(yè)基本素養(yǎng)也是有幫助的。在多種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志愿者可以接觸到各行各業(yè),與其中的工作人員交流,這就有助于大學生盡可能全面地了解行業(yè),認識職業(yè)。同時,也會對不同行業(yè)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有初步的了解,產(chǎn)生職業(yè)認知。高校志愿服務活動往往是由學校共青團組織或者高校與校外機構共同組織的半官方活動,往往會采取團隊化管理或者是項目化運營的模式。這與當前常見的行業(yè)管理模式類似。所以,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可以深入體會當前職業(yè)工作模式,提前適應社會,適應職業(yè)。以關愛“星星寶寶”活動為例,志愿者接觸到的是公益事業(yè)、民辦機構,這對于今后有志于進入紅十字會等從事公益事業(yè)的機構和其他民辦機構工作的大學生是大有幫助的。
(三)激發(fā)大學生自主學習熱情
志愿服務活動迎合了大學生的內(nèi)心需求,所以他們愿意主動選擇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并且為之努力。這也就直接帶動了志愿者自主學習的熱情。志愿服務活動需要志愿者具備不同的能力。這就需要志愿者不斷學習,提升能力。需要學習的不僅僅是書本知識,還包括拓展知識和實踐能力。所以他們?yōu)榱俗龊弥驹阜栈顒?,會主動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激發(fā)了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同時,也給了他們一個將學習成果付諸實踐的機會。這樣得到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將又會反作用于他們的學習,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大學生志愿者的影響是每一個深入其中的人有目共睹的。這也是志愿服務活動在大學生群體中蓬勃發(fā)展,且成為當前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的一個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大學生在志愿服務活動,由被動(學校教育中的教育對象)變?yōu)橹鲃樱ㄖ驹阜栈顒又械闹饕獙嵤┱撸瑢W習到的知識、理論、技能應用到志愿服務活動中去,理論付諸實踐,以及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獲得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都是志愿服務活動成為高校大學生心中“寵兒”的重要原因。但是,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看到志愿服務活動對于大學生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這既包括了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提升,也包括了對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加強,還包括了對大學生自主學習熱情的激發(fā)。所以,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好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的組織作用,引導大學生志愿者做好志愿服務活動,將志愿服務活動與專業(yè)相結合,實現(xiàn)其品牌化、精品化,提升志愿服務的質(zhì)量和層次,實現(xiàn)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接下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56.
[2]丁元竹.志愿活動研究:類型、評價與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3]唐華.談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動的社會化[J].當代教育論壇,2007(5):76-77.
[4]安國啟,曹凱.青年志愿服務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作用[J].中國青年研究,2002(1):52-56.
編輯/岳 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