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虎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培養(yǎng)未來公民基本的地理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并學會用所學的地理原理來解釋地理現象。傳統的教學理念是師者傳授,學者傾聽,導致的結果是目前學生面臨的共性問題:上課知識能聽懂,習題不會做,考試沒思路。這樣的教學不符合新課程標準,更不能適應現在的高考形式。所以如何改進課堂模式,是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
“學案導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精心編寫“學案”,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開展的學習活動,是實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學會和會學,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相統一的側重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二、“學案導學法”的理論依據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著引導作用,是外因,學生的主動學習是內因,教師必須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適合學生積極主動、自主探究的學習條件,在導學案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學、討論、答辯等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
2.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強調。
學生的學習應是主動發(fā)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導學案的運用是讓學生根據導學案內容先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識,才能夠在做題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3.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他們能根據教學目標有計劃、有選擇地觀察現象、動手實踐、思考問題。
高中學生一般能根據導學案的學習目標進行預習,他們喜歡討論問題的發(fā)生原因,解釋、論證事物發(fā)展的因果關系。中學生的所有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表明,他們已具備初步的預習能力,這就為我們采取“以導為主”實施教學的可行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三、導學案的編寫
1.標明課標要求和課標解讀。
地理教材在全國有人教版、湘教版、中圖版和魯教版四種版本,在山西省有人教版和湘教版兩種,不同的教材高考試題相同,命題的依據就是課標。所以在導學案的開端先標明本節(jié)課在課標中的要求,有的課標要求在本節(jié)課中只有部分體現,那就要加以解讀,讓學生明白高考的方向和要求。
2.標明學習目標以及教學重難點。
學案中要體現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圍繞目標學,教師圍繞目標教。學習目標應該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部分。
知識與技能:是一節(jié)課要求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及其應用,是顯性目標,應寫在學案上,是學生所要達到的低級目標。
過程與方法:要標清楚學生通過什么樣的過程或方法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要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動機、興趣、意志,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獨立思考的習慣以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點,把重點、難點交給學生,給學生一定的思維啟示(如比較、討論、歸納等),讓學生在探求認識中深化理解知識。
3.學習過程設計。
首先根據本節(jié)課的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將本節(jié)課的劃分為若干部分。例如在《大規(guī)模的海水運動》一節(jié)中,根據課標將本節(jié)課分為兩部分:洋流的分布規(guī)律和洋流的影響。真對每部分內容又設計以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自主學習。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針對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完成學案中的問題,掌握基礎知識,并配有簡單的練習題,以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
環(huán)節(jié)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來設計的,要求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小組討論、黑板上展示等方法,理解重難點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學會應用。
環(huán)節(jié)三:課堂訓練。通過課堂訓練,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四、導學案的運用
1.指導自學(自學課)。
導學案編寫好后提前發(fā)給學生,并留出一節(jié)自習時間指導學生根據導學案內容閱讀教材,初步完成學案。對學生自學提出要求:一是先要獨立自主完成,在自主學習中把自己會的知識完成好,出現的問題先標出來;二是小組合作,針對自學中的問題組內討論,能解決的組內解決;三是將討論過后的問題整理出來,作為上課聽講的重點。
2.師生共學(展示課)。
經過了自學過程,在課堂上先通過提問、檢測等形式檢查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然后針對本節(jié)課重難點,結合各小組整理出來的問題,以小組之間相互釋疑為主,共性問題教師解答。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討論、解答、展示為主,使學生在探討解決一個個問題中進一步理解知識、學會方法、提高能力。
3.復習鞏固。
導學案上記錄了自主學習的全過程,留有預習時的思維記錄,留有學生在課堂上“釋疑解疑”的思維記錄,是信息加工最好的載體,重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所學內容。最后通過完成習題作業(yè),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學案導學法”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以誘達思、促進發(fā)展,“學案導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灌、學生裝的費時低效的教法,以導促學,促使學生從“苦學、死學、難學、學會”變?yōu)椤皹穼W、活學、易學、會學”,學生素質得以真正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