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展璇
【摘要】翻譯和文化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從某個方面來說,翻譯也是一種文化解釋的形式,翻譯員通過翻譯進行不同語言的“跨文化解釋”,或者把另一種語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作品與生活中的文化高度聯(lián)系,這也是翻譯文化作用的一個表現(xiàn)。例如,在當前中國文化出版的過程中,現(xiàn)有的這種翻譯模式將會十分高效地激發(fā)中國翻譯水平的進步。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翻譯也無法代表跨文化解讀,任何不恰當?shù)姆g方法都會導致另一個文化群體對這個文化的誤解或偏見。所以本文就著重討論了中西方文化差異與漢英翻譯的問題。
【關鍵詞】翻譯 文化差異 西方文化 中國文化
一、文化差異與翻譯的關系
1.中西文化差異。文化是文明的演進,隨著時代發(fā)展成為了一種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化表達方式,它是一個國家文化史上不同思想觀念的具體形態(tài)。而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起源方面。中國文化的根源來自于農業(yè),輔以佛教和道教為主的宗教信仰和儒學。以儒學為代表,孟子創(chuàng)造了和諧相處,處理整體和個體的文化觀念。以英美文化為基本的西方文化的起源是人與大自然之間的紛爭,為了生存而與同類競爭,因此,爭斗和尊重是西方文明的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民族的語言代表了這個民族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觀念也在影響語言的發(fā)展方向,語言交流之間存在的差異其實根源上是文化之間存在差異。母語不同的人們之間的溝通順暢取決于如何對非母語的語言的了解,也考驗他們對于那門語言的內涵如何理解。盡管中國和歐美地區(qū)之間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可是人類的思想是存在共同點的,他們對于文化的最基本需求是相同的,所以不同的文化之間也會存在一些相同點。
2.文化與翻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語言生存的基礎,是語言代謝的生命之源。翻譯是語言交流之間的橋梁,是國家文化聯(lián)系的紐帶。文化與語言之間的密切關系也注定于文化與翻譯之間的密切關系。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符號的轉換,而且反映了不同的社會文化水平的轉換,是文學重寫的原創(chuàng)作品。因此,中西文化的差異往往給中英翻譯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
二、文化差異對翻譯產生的影響
翻譯作為一種進行跨語言交換文化的方式,他的最終目標并不是單純提取其中的信息,翻譯的最重要的是要讓文中的數(shù)據(jù)或者情感得到表達。進行翻譯的時侯,譯者需要注意原文和翻譯后所存在的文化差異,充分考量他們的不同點,通過翻譯來縮小存在的文化差異,讓人更好地理解。
1.文化差異對詞語翻譯產生的影響。詞是中文的基本單位,翻譯的準確性與翻譯的可理解性直接相關。但是不同文化之間差異往往會對詞匯的翻譯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中國人的思想方式更具象,更直觀,更全面,而英語更加理性,更合乎邏輯,更個性化。中文詞的含義是模糊的,而英文單詞更容易讓人理解。因此,在翻譯單詞的時侯,必須明確單詞的內涵,縮小兩種文化信息存在的差異,發(fā)現(xiàn)相應的闡述方式,并最準確地翻譯每個單詞。
2.文化差異對句子翻譯產生的影響。西方人和中國人對事物的理解方式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同樣的事情,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下會存在不一樣的表達方式,從而讓兩個國家的人產生不同的聯(lián)想。比如:This female and giant Panda gave birth to two baby。在對“Panda”進行翻譯的時候,應該是用西方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的,它在翻譯是指出了“female”的含義。
3.文化差異對語篇翻譯產生的影響。翻譯并不是一個復雜的集合或任意堆疊成一個篇章,而且是把語言轉化成一個緊湊,有意義和功能齊全的完整內容。中西文化存在的不同點也給翻譯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對譯者的要求很高,需要能夠對于整篇文章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可控的范圍內盡量把句子連貫一致,既要保留原文的主題和概念,而且也要去反映原有的文化和內涵。文化之間存在的不同也讓他們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差異。
中文通常遵循事件的布局;英文傾向于反轉詞序,先說先發(fā)生的事件再說出在此之間發(fā)生的事。中國人注重有邏輯的具體思考,而英文的核心是具有抽象概念的表達方式。主語和動詞是英語的核心,在進行翻譯的時候,翻譯人員更應該注重如何對單詞的順序進行合理的調整,才能夠更清晰地表達它原有的意義。同時,兩種語言在表達不同的邏輯時也有著不同點。因此,如果要嘗試用標準流利的語言來表達原始思想的內容時要特別注意英語語言習慣的運用。
三、結語
一個民族的文化與語言的關系是無法分離的,如果只注重對于語言的包裝,便無法理解它的精神和文化的背景。由此可見,譯者在翻譯文本時不能忽視語境與文化背景,應將其還原到文化語境中來判斷原文的文化內涵。漢語和英語在文本和文本的翻譯本就存在不同,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處理好兩個語言之間的關系,不僅要保有原始的文化內容與思想背景,但也使翻譯語言顯得通俗易懂,才能夠完整地表達原作的內涵。
參考文獻:
[1]胡安江,胡晨飛.再論中國文學“走出去”之譯者模式及翻譯策略——以寒山詩在英語世界的傳播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04).
[2]陳科芳.論翻譯的目的和策略——以《紅樓夢》的譯介為例[J].當代外語研究,2015(04).
[3]張秀峰.“非驢非馬”還是“非魚非肉”——論翻譯中文化因素的傳遞[J].菏澤學院學報,2015(04).
[4]張倩.中國文學走出去的飛散譯者模式探索——以童明英譯木心短篇小說集《空房》為例[J].外語教學,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