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莉
摘要:朗讀能力作為小學生學習的一項基本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所以要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部分,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努力。本文筆者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展開了探討。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朗讀能力;小學生
一、 前言
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教學中重視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也越來越被廣大家長和老師所關(guān)注。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課中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形式,縱觀小學語文課本很容易發(fā)現(xiàn)很多篇目的課后作業(yè)都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項??梢娎首x對小學生而言是多么的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并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水平呢?筆者認為各位教師不妨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二、 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需要教師從這幾方面努力:首先,要讓學生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曾就朗讀的重要性進行了明確的說明,認為朗讀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情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具有很大促進作用,而且隨著學生朗讀水平的逐漸提高,學生對所學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會逐步加深。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朗讀手段,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語感,從而逐步讓學生意識到朗讀的重要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的朗讀欲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激昂,委婉處還他委婉……務必盡情地發(fā)揮作者當時的情感,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边@說明教師良好的范讀,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尤其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由于他們朗讀能力相對較差,對所學知識的領悟力較低,但是他們卻可以很好地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師良好的范讀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他們,在培養(yǎng)他們朗讀興趣的同時也逐步提升了他們的朗讀水平。最后,教師還可以運用激勵語言,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表現(xiàn)欲強,喜歡受到老師的表揚,而老師的表揚通常又會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進而產(chǎn)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愿望。所以,在開展朗讀教學時,教師能夠多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那么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還可以不斷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 為學生打好朗讀基礎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良好的基礎是再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前提,所以為了不斷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的首要任務便是為學生打好朗讀基礎。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而且在朗讀過程中盡量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錯讀、不唱讀,這樣不僅可以發(fā)展小學生的語言,而且還可以改善低年級學生說話含糊不清的狀況。為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朗讀狀況,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朗讀行為,從而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讀習慣。畢竟朗讀正確是朗讀的基本要求,也是相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比較困難的部分,所以需要教師用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朗讀的習慣。其次,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做到朗讀得流利。要做到朗讀流利就需要做到不讀破句,不斷讀,不重復字句,而且最好是嘴里讀這個詞的時候,眼睛就看下面一個詞甚至于幾個詞,嘴里讀這句話時,眼睛就看下面一句話。這需要教師在向?qū)W生傳授這一方法后,引導學生不斷練習才能逐步掌握。再者,教師在訓練學生朗讀時,還要注意讓學生以適中的速度進行朗讀。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小學生朗讀速度比較慢,而通常朗讀速度慢是閱讀能力低的表現(xiàn)。當然讀得快也不代表能力強,太快的讀會導致朗讀者沒有思考的時間,讀完后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讀的是什么。所以,朗讀速度過慢和過快都不是正確的朗讀方式,對于這類學生教師要及時的糾正,引導他們學會在該停頓的地方停頓、該使用不同語氣的地方使用不同的語氣,用適中的速度進行朗讀。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朗讀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如果學生朗讀后不理解文章內(nèi)容,那么他的朗讀也就是無效的。所以,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朗讀的是為了讀懂課文,所以在朗讀過程中要善于邊讀邊想,從而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讀書動腦的好習慣。
四、 教師范讀領路,學生模仿入境
為學生打好朗讀的基礎,可以幫助學生流利、正確的朗讀課文,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對文章情感的感悟力差。所以,要讓學生自己朗讀后就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很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范讀就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為有效的方法。在范讀過程中,教師通過或高昂的、歡快的,或低沉、平緩的朗讀基調(diào),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減少了朗讀的盲目性,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此外,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在教師長時間的范讀影響下,學生也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從而很快進入文章情境。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很多小學生在聽教師范讀后模仿出來的東西一點不亞于老師的“原汁原味”。學生模仿久了,慢慢的自己的讀書能力也會逐步提升。通常來說范讀一般有三種形式:一是講前范讀,一般適合于情境教學的文章,如《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類的文章。二是講中范讀,適合于范讀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三是講后范讀。講后范讀具有一定的品味性、欣賞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如《夕陽真美》這類文章。總之,為提升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要注意為學生做好范讀,并在范讀的過程中盡量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運用音量、聲調(diào)、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diào)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備受感染。
參考文獻:
[1]江松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
[2]戎晨.讓朗讀回歸小學語文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7(01)
[3]陳敏.優(yōu)化課文朗讀,提升語文實效——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技巧[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3)
[4]劉媛.小學生的朗讀訓練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