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屏
【摘 要】幼兒教學是一個學生接受到的最初的教學,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啟蒙教學。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那么如何讓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更加有效、就需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和探索。
【關鍵詞】幼兒教學 溝通 交流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010
幼兒教學主要針對的是3~6歲的學生所進行的教學活動。由于大部分的小孩子都是在一歲后才真正開始進行有意義的語言溝通,而在這之前他們都是依賴非語言形式的溝通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那么當幼兒進入學校后,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中不僅要對學生的口語進行理解,更要了解學生的肢體語言,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越能鼓勵學生與教師做更多的溝通與交流。
一、為什么要重視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
(一)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需要
幼兒教學溝通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從根本上來看其實是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促進。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能力與語言思維得到鍛煉,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地提高。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需要與教師和其他的同學進行溝通,所以對于彼此間溝通的需求則迫使學生不得不通過更多地與他人進行溝通與交流,以此來提高自己的言語表達能力。例如,許多幼兒在彼此的交流中都不明白對方的想法,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想法有區(qū)別,而是表達能力的缺失,從而給聽話人造成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二)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狀況和生活狀況進行掌握的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溝通與交流中,教師通過言語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通過言語向教師反饋所學到的知識。在這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溝通能夠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狀況,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另外,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也經(jīng)常會涉及到學生的生活。因為教師不僅僅要教導學生如何去更好地學習,也要給予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方面的幫助。所以,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還有助于教師對于學生生活狀況的掌握,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學生還有那些除學習以外的問題,給學生提出意見或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例如,一個學生整天關心自己是從哪里來的,是媽媽口中的“撿來的”還是“充話費送的”。當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中,教師了解到學生心中的這個疑問,給予學生正確的回答。
二、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所存在的問題
(一)溝通與交流的方式過于單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取的都是命令的方式來與學生進行溝通。忽視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內(nèi)心感受,沒有把孩子放在較高的地位。這樣的教師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易造成師生關系的疏遠。另外,通過命令的方式會讓孩子對教師產(chǎn)生畏懼心理,導致學生不敢或愿意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嚴重地甚至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
(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幼兒教學過程的溝通與交流中,孩子才是溝通與交流的主導者。許多教師在溝通與交流中都扮演者主導的角色,一切的溝通與交流都是由教師引導和發(fā)起的。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那么溝通與交流所帶給學生的作用就非常局限了。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想法與觀點,只有讓他們通過溝通與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才能夠讓他們對學習有興趣。但是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們的發(fā)言都是被動的,他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暢所語言,不僅難以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還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三)溝通與交流的內(nèi)容非常局限
在教師的眼中,孩子年紀尚小,主觀地認為幼兒接受的東西非常有限。在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都只涉及書本上的知識,不會過多地交流其他知識。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認識,昆體良就曾談到過:“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強的?!倍捎诤芏鄦栴}教師都不跟孩子們談論,這就讓孩子們的溝通與交流的內(nèi)容非常局限,孩子們只能在談無可談的時候溝通和交流一些與學習毫不相關的東西。
(四)溝通與交流過程中用詞單一和錯誤現(xiàn)象較多
普通幼兒園的小孩子所掌握的詞匯量太少,使得他們在溝通與交流中很難找到能夠準確表達他們內(nèi)心想法的詞匯。教師在這一方面也沒有過多地注意而是選擇忽略這一現(xiàn)象,而且在自己與孩子的對話過程中也沒有過多地去引導孩子進行詞匯量的積累。由于這些錯誤,就會導致孩子在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無詞可用的現(xiàn)象。詞匯量較少還僅僅只是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溝通與交流的問題之一,用詞錯誤的現(xiàn)象也時常發(fā)生。由于孩子的詞匯量少,這遠遠不能夠滿足他們溝通與交流的需求,當他們不能找到合適的詞語去描述自己的想法時,就會找一些自認為相近的詞語去代替它,這就很容易產(chǎn)生用錯詞的現(xiàn)象。
三、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問題的對策
(一)促進溝通與交流方式的多元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應該促進溝通與交流方式的多元化。除了課堂上的交流,教師還可以在課下與孩子們進行溝通與交流。當然,隨著現(xiàn)在科技的進步,當學生放假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給孩子家長打電話,然后與孩子進行溝通,時刻關注孩子的動態(tài)。讓孩子愿意和樂于去和教師溝通與交流。
(二)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對于溝通與交流是充滿好奇心的。教師不應該讓孩子在溝通與交流中處于被動的地位,應該讓孩子來主動提出溝通與交流的話題,自己則更多的是充當孩子話題中的一個參與者。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溝通與交流的興趣,讓學生愿意去、樂于去溝通和交流。
(三)豐富溝通與交流的內(nèi)容
教師要正確地認識孩子的接受能力,豐富孩子溝通與交流的內(nèi)容,讓他們能夠通過溝通與交流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與文化。例如:在中秋節(jié)到來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講中秋節(jié)的來歷;而學生在中秋假期結束后,也可以和老師、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假期經(jīng)歷。
(四)注重增加孩子的詞匯量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中有意識地增加詞語的使用,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擴充學生的詞匯積累,當孩子在出現(xiàn)詞語使用錯誤的時候,要及時指出并糾正。
幼兒教學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作為學生啟蒙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應該得到更多的關注與重視。首先,溝通與交流是學生必備的能力,這無論是對于他們學習還是生活都至關重要;其次,只有通過溝通與交流,學生才能夠更好地融入班級這個大集體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