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友
摘要:在當下的初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是教學的主要任務,這也是提升學生美術整體能力的有效途徑。廣大美術教師一定要在此方面予以深入的探析,要能夠尋找到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可行之道。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審美能力
一、 初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意義所在
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其身心發(fā)展的速度呈現(xiàn)出加快的態(tài)勢,為了能夠讓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能夠得到切實的提升,美術教學也要展現(xiàn)出自身的育人功能,要讓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均是有著一定的實際價值的。在初中學段,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均處于發(fā)展之中,其對美的認知也尚未真正構建起來,此時教師就要通過行之有效的美術教學來讓學生的認知逐漸成熟起來。當然,審美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予以逐步滲透。
審美,從其本質來說即是人們通過自身的角度對相關的藝術品展開欣賞、評鑒,進而獲得內在的愉悅感。而審美能力的提升一定要從小抓起,尤其是要對初中階段予以重點關注,要通過有效的教學、引導,來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感知事物所具有的美感,進而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教師需要明白的是,學生因為個人天資有著一定的差別,而這是教師無法做出改變的,若想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切實提升,教師則要將后天的培養(yǎng)工作予以有效落實,如此方可切實達成教育目標。
二、 初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措施
(一) 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在所有學科的學習中,興趣均是保證學習成效的基礎所在。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若想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那么興趣的激發(fā)就會至為關鍵的。應該說,學生對于美術的喜愛程度還是相對較高的,教師要對此予以有效利用,要想方設法來強化學生的興趣,使其可以對美術作品的美感有較為清晰的認知,進而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真正得以提升。在展開常態(tài)化教學之時,教師要將學生的需求作為教學的主要出發(fā)點,并對教學進行進一步完善,所選擇的教法要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效的服務。教師尤其是要對教學的方式予以完善,確保教學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征,所選用的教學方式是與教學內容。另外,教師還要確保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更為穩(wěn)固,能夠將個人的學習能力全部展現(xiàn)出來,如此方可使得學生的興趣真正萌發(fā)出來,審美能力的提升也就能夠逐漸達成。
例如:在《校園的春天》美術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以多媒體方式,把有關校園的圖片、視頻展示給學生,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校園的形象,并且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學習興趣增加。接著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校園中實際情境中進行欣賞,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的特點、風景,根據自己對校園的觀察與感受,結合自己的想象與希望,回到課堂后,形成自己的畫作。此時,學生就會生發(fā)出強烈的學習意愿,課堂氛圍也會更加靈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均會有切實的提升,同時,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校園的藝術魅力,結合自己的想法,形成美術作品,審美能力在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中得到提升。
(二) 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相整合
在很多教師的意識當中,美術教學就是要確保學生能夠在課堂中獲得豐富的美術理論,而這種意識就會對教學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進而使得學生的興趣逐漸喪失,審美能力的提升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因此說,教師要將教學重點置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之上。在課堂中,要把學生的生活引入進來,讓學生能夠在較為熟悉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進而提升個人的審美能力。如此教學,也可使得學生對美術的認知更為全面,明白美術與生活間存在的緊密關聯(lián),學生自然也就能夠主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所蘊藏的美。
例如:在《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這一美術課程教學時,主要是圍繞建筑內容、建筑設計等方面進行的,因此,教師要注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結合,可以帶領學生到某個居住小區(qū)進行觀察,使學生對建筑造型、小區(qū)景觀設計、小區(qū)景色等各方面有一個真實的感受,對于這些美素元素,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備豐富的經驗,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此更為熟悉,根據所觀察到的實際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讓學生以“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結合對小區(qū)的實際觀察情況,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生活藝術特性。當教師能夠將課堂教學和學生生活真正整合起來,學生對于相關的美術知識就會有更加深入的認知,學生也能夠從美術的角度去審視生活,其審美能力的提升也就會能夠達成。
(三) 合理的展開分組討論教學
在展開初中美術教學之時,小組討論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小組當中展開學習,其所面對的學習壓力會相對較低,學習狀態(tài)更為積極,此時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會得到進一步加強。若想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師最好是根據教學的實際狀況來引導學生展開分組討論。
例如:在《校園藝術節(jié)》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特點,科學劃分幾個討論小組。組長負責組織組員進行有秩序、有規(guī)則的討論探究。其次,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如:怎樣理解校園藝術節(jié)?你們心中的校園藝術節(jié)應該是什么樣的?同時,布置美術設計任務: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想象,結合自己所學的美術知識,對校園藝術節(jié)進行設計。教學氣氛輕松活躍,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充滿興趣,并且能夠與組員和老師進行溝通與交流,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各抒己見,互相學習,互相進步。最后,讓學生展開有效的討論,并將個人的理解予以表達。同時,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藝術個性,設計出不同的美術作品,教師給予適當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升,其審美能力自然也就得到強化。
三、 結語
由上可知,在展開初中美術教學之時,教師一定要通過有效的渠道來讓學生的興趣生發(fā)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學的方式方法予以完善,將教學與生活進行整合,如此方可使得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逐步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新吉樂.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內蒙古教育,2012,(2).
[2]李艷麗.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5,(5):128.
[3]馬英善.淺析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2016,(11):00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