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微
摘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尤其是面對新一輪即將來臨的高考學科改革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不論是教育專家還是處于一線教學的語文教師,都把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針對此,本文提出兩種閱讀方式評點式閱讀、探究式閱讀,通過此閱讀方式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關鍵詞:評點式閱讀;探究式閱讀;閱讀質量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據(jù)筆者調查,大多語文素養(yǎng)較好的同學也基本都是喜歡閱讀的同學,從功利一點的角度來看也是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這似乎正在論證一個觀點提高語文成績的關鍵在于閱讀。并且伴隨著即將來臨的新高考學科改革,甚至有人狂妄地說“得閱讀得語文,得語文得天下”的科學性。
并且,在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教育部分別修訂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新課程標準的出現(xiàn),拉開了中國語文教學改革的序幕,吹響了語文教學改革的號角。它在人教版必修教材里閱讀與鑒賞板塊對語文閱讀鑒賞教學做了明確的要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的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發(fā)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互相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p>
語文能力是高中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核心。語文能力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讀寫能力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任務。其主要立足于以下兩大重要的依據(jù):首先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是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必修)編排體系中兩大重要模塊;其次是高中語文新課標高考試題中重要的兩大模塊。閱讀鑒賞70分占46.67%,表達交流80分占53.33%。
綜上,不管是基于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還是基于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編排等,都非常重視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重視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yè)術語——馬斯洛層次需求。它以金字塔的形狀來描述人的需求,從金字塔的底層開始,人的需求逐層上升,依次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相同的道理,學生隨著求學階段的變化,對知識深度的渴求也在逐漸加深,相比較于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生在認識事物時應該有一定的深度,與此相對應,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更應該做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因此也就需改變以往的閱讀方式。
一、 評點式閱讀挖掘思想的深度
評點是中國文人比較傳統(tǒng)的閱讀和鑒賞方式之一,并且形成了比較豐富的閱讀經驗與理論。例如明末清初一位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圣嘆。他在入清后絕意仕進,立志批評中國文學經典名著。他在文學批評上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對《水滸傳》的評點。當然還有如脂硯齋評點《紅樓夢》、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李卓吾評點《西游記》。雖然高中生還達不到文學批評家的高度,但至少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借鑒這種閱讀方式來訓練思維。
評點式閱讀首先講究的是意隨文生,學生根據(jù)文本隨感而發(fā),通過圈點等方式與作者、作品、編者的一個對話,而后在評點的基礎上自主探究,講究學生的個性化解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一定程度上挖掘學生思想的深度。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小說單元就可以很好地運用評點式閱讀,尤其是《林黛玉進賈府》,可以結合脂硯齋評點《石頭記》讓學生很好地掌握評點式閱讀?!读主煊襁M賈府》所在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欣賞人物形象,品味小說語言。《林黛玉進賈府》的語言特點是“用意十分,下語三分”師生共評王熙鳳出場時的笑,之后學生自由評。生評、師評、名家評,步步高升。評點的過程體現(xiàn)的是學生自己的個性化解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
二、 探究式閱讀提升思想的高度
阿倫特在其1958年出版的《人的境況》一書中建立了著名的“行動理論”,強調人只有與他人分享這個世界、共同擁有這個世界并在這個世界中積極行動,才能獲得意義。把阿倫特的“行動理論”運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即教學中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研究性學習。新課程標準在語文的課程目標第13條中指出:注重合作學習,養(yǎng)成互相切磋的習慣;樂于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鑒賞心得,展示自己的讀書成果。學生在合作探究性學習中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思想的碰撞,從而獲得思想的提升。
朱紹禹在其《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主張?zhí)骄渴介喿x。學生進行探究式閱讀要圍繞主要問題,有目標、有目的的探究,雖然我們經常提倡不要功利性的去閱讀,但有課堂目標的閱讀并不等同于功利性的閱讀。課堂閱讀就應該是有目標的閱讀,只有目標明確學生才會在閱讀課堂上有目的的參與課堂,提出自己的問題、見解或者是參與討論思考,解決別人的疑惑。只有這樣,對學生而言這一節(jié)課才是有效的,甚至達到閱讀的高效課堂,所以學生也必須首先明確各種文體的課文各自關注的教學重點在哪里,當然這得益于教師的課前指導。比如小說,閱讀時首先確定重點目標是抓主要人物形象及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尤其是細節(jié)描寫;其次抓故事情節(jié),了解小說懸念、伏筆、鋪墊的運用……
當然,探究式閱讀不僅僅是指學生之間合作探究性閱讀,它更指向學生自主探究式的閱讀。新課程標準在語文的課程目標第2條中指出: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對閱讀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因此,學生應該形成好的閱讀習慣,有好的閱讀思維,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地進行探究式閱讀,從而提升學生思想的深度。真正的思想家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的思想達到了無人能企及的高度。
通過閱讀方式的改變來提升自身閱讀的質量。提升閱讀質量的方式很多,筆者主要試從以上兩個方面來探究,其他不做贅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董江華.一位中學教師破解教學困境的策略與啟示[J].語文教學通訊,2016,(28):28-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