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嬌
摘 要: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農(nóng)村學校教育把主要任務都推向了教師,由于文化及環(huán)境的特點,農(nóng)村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期待于學校。只有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教師的教育工作才能被家長所理解和鼎力支持,教育的結(jié)果才會皆大歡喜。以農(nóng)村小學為背景,談一談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方式、溝通的內(nèi)容,以及與家長溝通時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關(guān)鍵詞:溝通;方式;內(nèi)容;注意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家長若是放任孩子不管,孩子一旦養(yǎng)成不良習慣,學校將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對他教育回歸,這對每一位孩子、每一個家庭和每一所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痹谵r(nóng)村家長的眼里,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孩子的一切好壞都是教師的責任,一切都靠教師,實在不行了,就交給“小飯桌”。作為老師要主動出擊,經(jīng)常與家長溝通,一方面,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出現(xiàn)問題合力解決,另一方面,要讓教師的工作得到家長的認可,讓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怎樣溝通,如何溝通,我從以下幾點談起。
一、溝通方式,多種多樣
1.家長會
家長會是科任老師與每位學生家長共同討論孩子的教育問題,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途徑之一。家長會上,可以使每一位家長了解教師的教育方法、教育目標、教育思路,并使家長們肯定教師的工作,為溝通鋪好思想上的道路。通過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的交流,讓家長們對孩子的學習在思想上重視。
2.家訪是傳統(tǒng)而有效的溝通手段
老師到學生家里與家長進行溝通,這能讓學生及家長感受到老師對每一位同學的關(guān)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也能對家長起到觸動的作用。在家訪前教師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家訪的目的、達到什么效果;預計對學生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目的,所使用的方法也應不同;應對不同的家長采用不同的方式等,有針對性地制定出應對的策略。
3.通知家長來校談話
這種方式,雖然讓家長在情感上存在抵觸,但也是現(xiàn)農(nóng)村小學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形式之一。這種溝通方式,就要求教師根據(jù)不同的家長,采取合適的談話方式及談話技巧,才能讓家長心悅誠服。
4.現(xiàn)代通訊交流
微信、QQ等通訊方式,每個學校都會有家長群,教師要充分利用,及時發(fā)送學生的學習等情況,遵循多表揚、鼓勵,適時批評的原則,慢慢地讓家長形成期待收到消息的心理,能更好地讓家長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家長工作,促進家校的有效合作。
二、溝通的內(nèi)容
1.“小事不擾,大事必擾”原則
農(nóng)村孩子,由于家庭情況、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多。有的老師一點點小事就打電話給家長,把家長叫到學校來談話,動不動就給家長發(fā)脾氣,說學生的缺點,數(shù)落家長的不是。家長都是成人,和我們一樣有人格和尊嚴,經(jīng)常打電話給家長呼來喚去,家長很多都是很不舒服的,接到電話很惱火。再加上現(xiàn)在的家長都很忙,老師一打電話,他們不得不放下手里的工作跑一趟,次數(shù)多了,他們會覺得自己被當成了跑腿的,被呼來喚去,所以心中更是惱火,來了也沒好的結(jié)局。所以我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家長還是少請為好,如果學生一再犯錯,你多次教育還不改,這就需要和家長溝通商量解決辦法,你對家長才會有說服力,問題解決的力度才會更強。
2.溝通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要讓家長來學校溝通,我們首先要明確為什么要請家長來,只有調(diào)查清楚問題的緣由,才能使讓家長心服口服地配合我們的工作。
三、溝通時應注意的技巧
1.以禮待人
不管是入戶家訪還是家長到校來訪,教師都要使用文明用語或者一些可以拉近彼此之間距離的詞語,這樣會使家長明白你是一位很有修養(yǎng)、可親的老師,即使他來是心里不快,也會變得心平氣和一點,為彼此之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談話氛圍,交流談話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2.以誠待人
與家長溝通一定要以誠相待。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相等,才能是真正的朋友。在和家長談話時,一定要給家長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教師要臉帶微笑,注視家長的眼睛,因為你的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即使是一個心中憤怒、怒氣沖天,堪稱最不容易對付的家長,在一個具有耐心及愛心并且善于聆聽的教師面前,也會通情達理起來。對于他們提出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建議,我們應充分給予肯定和采納,并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坦誠地與家長交流,這樣的溝通才會有效果。
只要教師把耐心和責任充分展現(xiàn)給家長,那么教育工作就能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每一個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是每一個國家的未來。只要你真心付出對待每一個孩子,注重家校合作,使每位老師和每位家長成為相互尊重與合作的摯友,通力協(xié)作,就一定可以收獲累累的碩果,定能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走上理想的彼岸架起一座橋梁。
參考文獻:
[1]王莉.小學家校合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2]李勤.教師在家校合作中的橋梁作用[J].安徽教育,2002(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