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安+汪璐璐
【摘 要】休閑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休閑行為選擇能力和休閑價值判斷能力的教育。南京市東山小學通過建設各類兒童休閑活動坊,打造滲透休閑活動元素的校園及班級文化,構(gòu)建休閑教育特色課程群及評價體系,幫助學生學會合理支配閑暇時光,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休閑教育;休閑活動坊;特色課程群;全面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74-0052-03
【作者簡介】1.張繼安,南京市東山小學(南京,210000)校長,高級教師;2.汪璐璐,南京市東山小學(南京,210000)教科室主任,一級教師,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休閑是指每個人在工作、學習和自理生活之后,可以自由支配的一種狀態(tài)。休閑教育是學校培養(yǎng)學生休閑行為選擇能力和休閑價值判斷能力的教育,旨在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喜好和特長,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從事有益的實踐活動,獲得課堂上無法獲得的知識和能力,使個性、知識、人格、體質(zhì)諸方面得到健康全面發(fā)展。
一、休閑教育提出的背景
我國從1995年開始實行“雙休日”制度,時至今日,假日休閑已成為公民最基本的生活方式。依據(jù)校歷統(tǒng)計,小學生每年處于休閑狀態(tài)的時間共有170天之多,但從調(diào)研數(shù)據(jù)看來,他們的休閑生活現(xiàn)狀不容樂觀。
南京市東山小學通過問卷的形式抽樣調(diào)查了1~6年級360位學生休閑生活狀況:大約有一半(47.08%)的學生9點以后睡覺;有四分之三(75.69%)的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班,其中有25.14%的學生報了語、數(shù)、英三門課外輔導班;在學校課間經(jīng)常出去玩游戲的學生只有37.92%,一大半學生課間很少出去或不出去。睡眠、飲食、學習、游戲是構(gòu)成小學生生活的主要因素,但無論學校和家庭都過多地關注學習,過分地注重學業(yè)成績,大大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以上現(xiàn)狀,在小學普遍存在,由此我們認為目前小學生休閑生活表現(xiàn)出如下特征:一是休閑活動被動。許多學生休閑時間由家長控制,而家長的安排也傾向于學科知識的學習。學生休閑活動的自由性較少和家長安排孩子休閑活動存在盲目性這兩種情況比較突出。二是休閑活動內(nèi)容單調(diào)。休閑時間里,許多學生的休閑時光是看電視、玩游戲、看課外書度過的,還有一部分的學生在休閑時間里無所事事,甚至進游戲廳和網(wǎng)吧。三是休閑時間中學習壓力過重。他們閑而不暇,且學習時間較長。
學生有自己的休閑時光,卻不會安排自己的休閑活動。這樣的現(xiàn)狀暴露出教育者對休閑教育的認識不足,更缺乏對休閑生活的研究與指導。
二、用休閑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東山小學以“休閑活動坊及特色課程群”的建設為抓手,從研究學生的“學”拓展到研究學生的“生活”,在此基礎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休閑體驗活動,努力培養(yǎng)“會學習”“懂生活”的全面人才。
(一)建設各類兒童休閑活動坊
“休閑活動坊”就是學校根據(jù)學生的成長需要為其量身定制的休閑體驗場所和設施。學校從“兒童的生活”“兒童的游戲天性”“辦學理念與特色”“休閑的文化意蘊”四個維度出發(fā),精心設計了“生活休閑”“游戲休閑”“健腦休閑”“文化休閑”四大類12個休閑活動坊。這些極富特色的休閑活動坊豐富了學生休閑生活的內(nèi)容,給了學生開展休閑生活更多的自由選擇。
1.生活休閑類。
“源于生活,為了生活”——休閑活動坊建設的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生活的品質(zhì),而不囿于學習本身。因此學校建設了三個關注“植物養(yǎng)護”“動物養(yǎng)護”“健康飲食”的休閑活動坊。
(1)綠色養(yǎng)護坊。這是校園內(nèi)設立的一個專門進行植物養(yǎng)護的空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培育、種植和護理花卉植物。在課余時間,學生來到這里,在教師的組織下以班級或者興趣團體的形式進行活動。學生在認識、欣賞花卉綠植的過程中達到愉悅身心的休閑目的。
(2)寵物聯(lián)盟坊。這是一個專門進行動物養(yǎng)護的空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此照顧自己喜歡的小金魚、小烏龜、小倉鼠等寵物,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學生在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與小動物相處,進而學會休閑地生活。
(3)繽紛美食坊。它是校園內(nèi)設立的一個專門制作美食的空間。學生可以利用主題班會、興趣小組活動的時間在此制作各類簡單易學的中西美食。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做營養(yǎng)餐,進而學習合理膳食的生活理念。
2.游戲休閑類。
“游戲在哪里存在,兒童就在哪里成長;維護游戲機會,就是維護兒童的權(quán)利;引導游戲活動,就是引領兒童成長?!被诖耍瑢W校集中力量建設了三個綜合性的游戲休閑坊。
(1)創(chuàng)客體驗坊。它以學校的“創(chuàng)客空間”為基礎,集中信息技術(shù)、美術(shù)、數(shù)學、語文、科學等多個學科的資源,幫助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將自己在學科學習中產(chǎn)生的各種“奇思妙想”落地生根,如創(chuàng)意手工、趣味編程、3D打印、歡樂機器人、樂高故事屋等。
(2)趣味游戲坊。這是由多個游戲空間組成的趣味游戲坊,在教師和志愿者的組織下定期開展各類主題游戲,如體育類游戲、文字類游戲、電腦類游戲、棋類游戲等。學生在各類趣味游戲活動中放松身心,益智醒腦。
(3)綠蔭足球坊。它將綠蔭操場分為若干足球活動區(qū)域,學生利用大課間、體育課在坊間活動。學生既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做簡單科學的足球訓練,又可以組建團隊進行比賽,在運動中強健體魄,鍛煉意志。
3.健腦休閑類。
“友善用腦”理念是東山小學近10年來倡導并堅守的辦學特色。在研究學生休閑生活的過程中,學校運用這一理念建設了3個具有校本特色的休閑生活坊,用于指導學生更科學地進行休閑生活。
(1)健腦悅動坊。作為學生舒展肢體、放松身心建設的主要場所。在這里,學生個體可以根據(jù)視頻做健腦操,也可以組成團隊在教師指導下做健腦操,如交叉運動,中線運動等。學生通過做健腦操,科學有效地在放松身心。
(2)圖說心智坊。它是在學校美術(shù)活動室基礎上改建的,坊內(nèi)除了美術(shù)的工具外,還增加了“思維導圖”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學生可在此坊中初步了解如何通過圖畫表現(xiàn)大腦的思維過程,并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促進自己的思維表達與發(fā)展。
(3)冥想舒緩坊。坊中存儲大量可供冥想的音樂,它在學校心理咨詢室改建的基礎上,結(jié)合瑜伽理念與腦科學理念。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放空大腦,釋放壓力,也可在輕音樂中閉目靜思。
4.文化休閑類。
從人類發(fā)展之初,休閑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逐漸發(fā)展演變開來。由此,學校參照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休閑的元素,建設了3個休閑活動坊。
(1)悅讀坊。它以學?!皭傋x書苑”為平臺,學生可以在課間、午休及放學后根據(jù)興趣,進行閱讀。此坊還建設電子閱讀區(qū),供學生查閱有聲讀物或者查看教師制作的導讀微視頻。以閱讀愉悅身心,倡導健康的休閑方式,是悅讀坊建設和使用的最大目的。
(2)3D影視坊。這是一個科技休閑空間,除了擁有大量優(yōu)質(zhì)兒童影視資源,還有高質(zhì)量的視聽設備,一般用于學生團體的休閑與放松。另外,還配備交流區(qū),方便學生觀影后的及時交流。
(3)七色歡唱坊。該坊配備了多個掛耳式點唱系統(tǒng),可同時容納10多位學生點歌歡唱,學生既可單獨入坊體驗,也可以興趣團隊的形式在坊間開展活動。
校園休閑活動坊可以是固定的場所,也可以是流動的風景。東山小學利用門廊、外墻、走廊、葡萄長廊等區(qū)域,將“休閑活動”的元素(綠色、游戲、音樂、健腦操、冥想等)滲透在校園文化布置的方方面面。如在校園的廊、亭等處建設供學生休閑的設施“跳方格”“悅讀吧”“攀巖壁”等,便于學生隨時隨地休閑。建設校園休閑活動坊,雖不能滿足學生所有休閑需求,但是引泉入渠,我們再聯(lián)合家庭、社會資源,建設更多的校外休閑活動基地,為學生提供休閑活動的場所,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休閑能力。
(二)建設休閑教育特色課程群
休閑活動課程的建設圍繞休閑活動坊的主題展開,可以是一坊一課程,如健腦悅動坊。我們開發(fā)了一起來做健腦操的活動課程,學生可以在健腦悅動坊中通過數(shù)字顯示屏自主選擇健腦操進行體驗、放松。學校借助“一坊多課程”構(gòu)建“小課程群”,如創(chuàng)客體驗坊。我們圍繞創(chuàng)客體驗建設了多個小課程形成“創(chuàng)客特色課程群”,包括“3D打印課程”“創(chuàng)意手工課程”“趣味編程”“歡樂機器人”等多個小項目。圍繞課程的實施,我們組織研究團隊編制了《南京市東山小學兒童休閑活動指南》,引導學生在小學階段有計劃、有層次地開展60項休閑體驗活動(每學期至少完成5項體驗活動,學生可以根據(jù)學校、年級、班級、家庭情況自主選擇),從而對學生校內(nèi)外休閑生活進行全方位的指導。
休閑教育特色課程群,還包括學校專門建設的“休閑活動課程數(shù)字資源平臺”。資源平臺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針對學生個體的休閑活動數(shù)字化資源包,它以學生手中的“體驗卡”為載體,全面記錄了學生參與過的各項休閑體驗及過程性感悟;二是針對學生群體的休閑活動數(shù)字化資源包,包括音樂、健腦操、微課、電影、有聲故事、游戲、旅游指南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人機互動、自由休閑的平臺,連入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資源的共生、共享。
(三)建設休閑教育評價體系
1.對學生休閑活動的評價。學生通過刷卡的方式進入相應的坊間進行活動體驗,活動坊內(nèi)配備電子記錄儀對進入人員的活動進行自動讀取與記錄?!绑w驗卡”讓學校對學生休閑活動的方式與效果有了直觀、科學、數(shù)字化的評價依據(jù)。這種評價分為自評與校評兩個層面,以過程性與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倡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化需求主動參與休閑活動。
2.對休閑活動坊使用情況的評價。學校為每一間活動坊配備一名教師管理員與學生管理員進行管理,聯(lián)合德育、科研、教育技術(shù)等部門成立的“休閑活動坊管理中心”,對所有活動坊的建設與使用進行協(xié)調(diào)、管理。根據(jù)活動坊的硬件設施、管理品質(zhì)以及受歡迎度對各活動坊進行評級。
3.對休閑活動坊課程群的評價。在實施過程中分析評價課程目標、內(nèi)容、方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時調(diào)整?!靶蓍e課程群”評價有效提升了課程品質(zhì),促進了學生休閑活動的開展。
亞里士多德指出:“唯獨在閑暇時間才有幸??裳裕‘?shù)乩瞄e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礎。”休閑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休閑中增長了知識,學會了選擇,促進了自由發(fā)展,培養(yǎng)了交往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獲得了身心休息和愉悅,充實了精神生活,最終實現(xiàn)了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