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樹蓮
摘 要:小學語文是基礎教學中的重要學習科目之一。近幾年來,小學教育的改革已經(jīng)邁出了重大的一步,如何繼續(xù)發(fā)展好小學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導學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改革發(fā)展的一個方向,導學案如何發(fā)揮它的功用,語文教師應該從小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使用合理的方式進行導學案設計,提升導學案的設計水平和教學效率,使其更好地輔助課程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學案;教學;分析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后,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在思想上都發(fā)生了巨大改變,各種新型教學方式方法也不斷涌現(xiàn),尤其是導學案教學法在語文學科中的運用,為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效果奠定堅實基礎,為后續(xù)的語文教學更好地發(fā)展奠定好基礎。正因為如此,本文以導學案為出發(fā)點從以下幾點展開議論,希望對推動我國小學教育改革和語文教師的工作有所幫助。
一、“導學案”的定義簡述
導學案指的是經(jīng)教師集體研究、個人備課、再集體研討制定,以新課標為指導、以素質(zhì)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而成的,用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合作探究、優(yōu)化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案。導學案是以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實現(xiàn)為基點,再配以教師科學講評,幫助學生有效學習,創(chuàng)新、合作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導學案實施的高級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終身探究知識奠定基礎。導學案實施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學習知識,為今后更有效地學習奠定扎實基礎。通過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是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條件。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為何而學”的方向。
二、生字教學導學案設計
對小學生而言,字詞學習是語文學習中最基礎又最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只有扎實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后,才能深入到更深層次的知識探究中。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講解一篇課文時,會花一課時的時間進行生字教學,但是,方式較單一(學生總是跟讀、自讀、集體讀,再就書寫練習)。學習較被動,容易產(chǎn)生怠倦之感。導學案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改觀了這一情況。生字導學案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自學生字,花費時間較少。因此,這類導學案要簡短意賅。教師在設計時要充分了解所教生字的特點,結(jié)合學生的學情實際,設計內(nèi)容多樣性、形式多樣化的導學案。例如,在分析課文《我不能忘記我的祖國》時,要求書寫的生字中有兩組同音字,分別是“州”與“洲”、“憂”和“悠”。在設計導學案時,教師可以設計選字組詞,也可以出示拼音寫漢字的形式采取小組合作或者游戲競賽的方式指導學生識字。使導學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使導學更具有實效性。這樣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學案導學中加強了學法指導,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導學案是將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法轉(zhuǎn)變到研究學法上,有意識、有步驟地滲透,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接受科學方法的訓練和熏陶,在此基礎上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學習方法,進而達到促進知識學習、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教師在這一過程主要起主導作用。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編導、引導、指導學生上。導學教學模式的建立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興趣,逐漸養(yǎng)成自學習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動探究知識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響應了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體現(xiàn)以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為學生探究知識開辟了充足的思維時空。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時,打造高效的課堂也近在咫尺。
四、關注個體——基于學生差異設置導學練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導學案既是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再思考的文字表現(xiàn),也是實施“學講計劃”的重要載體。基于此,在設計導學練習時需要照顧到各個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要體現(xiàn)出個性差異,要基于學生的差異進行有效設計,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效學習,共同進步。例如,在教學課文《詹天佑》時,教師在導學案中對導學練習可進行分層設計,要求全班同學完成課文的生字、生詞等任務。針對基礎較強的學生要設計提高寫作水平為主的練習,比如導學練習可以設計一個小練筆,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促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入反思。針對基礎中等、薄弱的學生,引發(fā)他們?nèi)シ治鲆恍┹^為基礎的知識。這種差異性的導學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取得進步。另一方面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導學案的有效設計能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導學案的有效使用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生成新的知識,在質(zhì)疑——釋疑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升華學生的情感。例如,在設計《落花生》一課的導學案中,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幾個問題:首先,文文章的結(jié)尾處記錄了“我”與父親的一番對話,文章中“我”說要做個有用的人,同學們,你們認為什么樣的人才是有用的人呢?大家爭先恐后地發(fā)言,有的學生說能掙錢的人是有用的人,還有的學生說有才華的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才是有用的人等。大家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都異常精彩,甚至還進行了激烈的爭辯。其次,為什么文章末尾處說“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用“印”字,卻不用“記”字呢?同學們經(jīng)過短時間的小組交流后,開始展示各組的成果時,“老師,找我們組!”的懇求,爽朗的笑聲此起彼伏,大家都積極回答問題,學習激情不斷高漲。當下課鈴聲響起時,同學們都發(fā)出了“唉,又下課了”的嘆息。這一切,都在向教師傳遞一個信息:使用導學案的語文課堂充分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diào)動出來了。這種教學順應了學習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學習活動趨于多樣化的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科學編寫的導學案使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導學案的正確使用能引領學生抓住語文學習的關鍵點,在學習新知前對學習內(nèi)容有一定的了解,課堂上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不少。由此一來,教師的點石成金也將不再是海市蜃樓。如此這般的學在前、教在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又讓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開發(fā)智力,拓展知識面的同時,還點燃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火花。為促使學生踏向更廣闊的天地邁出堅實一步。
參考文獻:
[1]王忠慧.讓學案成為“教”和“學”的最佳結(jié)合點[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7).
[2]呂福.“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未來英才,2015(15).
[3]呂莉.導學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