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婷
【摘要】初中英語是初中課程的重要科目之一,對整個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在使學生學會的同時,使其能夠掌握英語背后的文化知識,豐富學生的眼界,擴展學生的邏輯思維。但是由于現(xiàn)階段受到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常常以培養(yǎng)學生應試技巧為主要的目的,忽視了英語文化對初中英語學生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在這種前提下,我們必須對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回文化的回應性教學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初中 英語文化 回應性教學 學習魅力
一、注重初中英語文化導入
我們必須注重初中英語文化導入,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英語文化背景的理解。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分析文化的回應教學,以文化回應作為主要的前提條件,通過對學生的文化導入,加深學生跨文化的意識,提升學生跨文化的理解能力,這對學生學好英語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文化導入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加深對于文化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教師必須使學生產(chǎn)生關(guān)鍵性文化。這主要是指學生能夠?qū)τ⒄Z這門知識背后的觀念進行掌握,最起碼要接受外國英語文化的觀念和思想;其次,我們必須使學生學會交際性文化,這主要是指在學生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之間的交際,使學生達到一種對文化的了解;最后,我們必須通過我國語言文化,從而為學生進行文化導入教學,加強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才不會產(chǎn)生抵觸心理,更容易接受英語文化。
在日常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學生滲透相關(guān)的文化思想和觀念,由于學生都是本土長大,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較多,因此很多傳統(tǒng)文化與國外的英語文化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很多學生不能夠理解英語文化的背后內(nèi)涵。例如,我們中國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常常強調(diào)禮儀,接受的教育思想是使學生從小就能夠注重朋友之間的義氣,互相信任,或者是樂于助人等各方面,因此這樣的思想觀念是學生在很小的時候便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中的影響。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很多情況下對這種思想難以理解,西方人常常認為,生意是生意,朋友是朋友,兩者之間不能夠相互融合,而且吃飯的時候,中國人常會說改天請你吃飯,而外國人可能就把這句話當成真的?;蛘呶覀兂燥埖臅r候?qū)χ?,對飯不滿意,會很含蓄的說這頓飯很好吃,但外國人會可能指出其中的一些缺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使學生了解外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風俗差異,了解外國人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幫助學生學好英語。
二、挖掘英語文化背后的特征
我們必須要會挖掘英語文化背后的特征,從而突出英語文化元素包含的深刻內(nèi)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英語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英語文化特征的分析,從而進一步掌握英語基礎(chǔ)知識,鍛煉學生思維,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我們只有不斷營造學生正確運用英語的語言思維,解決英語問題能力,才能夠提升英語學習的效率,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必須要注重突出英語文化元素和文化特征,提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單元練習姓名的介紹,例如在講到my name is Gina,這一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挖掘教學中蘊含的各種重要內(nèi)容,從而為學生進行回應性教學。除此之外,在分析中國人介紹外國人的時候,我們常常是姓氏在前,而在職稱在后,例如王教授,李老師,張醫(yī)生等;但是西方人在介紹的時候,常常是先介紹職稱,或者是他的職業(yè),從而在加他的姓氏,例如Doctor Wang, Mrs Wu, 這是和中國文化傳統(tǒng)相不同的地方。教師可以根據(jù)西方語句順序為學生講解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避免產(chǎn)生自身的抵觸情緒,從而加深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因此教師必須促進學生理解西方文化,在中西文化語言的順序結(jié)構(gòu)存在較大差異時,必須引導學生以西方人的思維模式來進行學習,而不是傳統(tǒng)性的語言學習,只有克服這一特點,才能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
三、提煉英語知識中包含的深刻文化內(nèi)涵
英語教師必須不斷的擴展延伸,從而提煉英語知識中包含的深刻文化內(nèi)涵。在初中英語文化回應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在研讀教材的基礎(chǔ)之上,從而對文化中包含的知識進一步的講解,只有不斷與學生進行總結(jié),才能對課堂的知識進行了延伸,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文化知識,提升學生對英語這門學科的理解。在英語正常教學過程中,初中英語常常講到一些關(guān)于自己喜歡的學科,或喜歡的天氣,或喜歡食物這一類的講解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通過網(wǎng)絡(luò)渠道進行查閱相關(guān)資料,從而收集中國人和西方人存在的較大差異,或者西方人喜歡的天氣,穿著打扮以及喜歡的食物和中國有什么不同。例如我們中國最喜歡的食物包括水餃、面條、湯圓、餅類等,但是,西方常常是用牛排、牛奶、沙拉、奶酪等各種東西來代替,這說明中西方之間的飲食文化存在著較大差異,我們必須讓學生,直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加強英語語言學習理解,奠定基礎(chǔ),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使學生更快地融入到英語學習中來。
綜上所述,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并不只只是在教學的五個階段,必須要有效地融合到各個過程中,在語言文化進行融合時,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項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將文化意識貫穿到整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挖掘其中的深刻含義,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才能不斷地加強文化學習和理解。英語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常常也包含著一定的文化意義,我們只有關(guān)注知識文化所包含的各種特征,才能促進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王麗,劉靜怡.論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基于文化回應性教學的角度[J].才智,2017,(07):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