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文承載著古代文人思想文化的精髓,而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又非常重視意境美。古詩文的意境是千姿百態(tài)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不單單是讓學生理解文本,掌握大意,更應該巧用方法策略引導學生走進作品意境,感受意境的魅力。文章從知人論世,走進意境;抓住關鍵字詞句,體味意境;聯(lián)系經驗,情境再現,感悟意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重現意境;調動多種感官,走入意境這幾方面引導學生走進古詩文作品的意境,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關鍵詞:多種策略;引導;古詩文;作品意境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惫糯娢闹悦?,其中的一大美點,就是重視意境的創(chuàng)作。而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僅僅引導學生理解了古詩文的意思,卻無法讓學生去體會意境之美。古代文人創(chuàng)作文章時,往往將自己的情感、想法寄托在自己所描寫的事物、景物之中,賦予這些事物、景物特有的情感,從而創(chuàng)造出令人遐想的意境。那么在學習這些作品時,如何利用策略引導學生走進作品,去深刻體會其中的意境呢?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幾點方法供大家借鑒。
一、知人論世,走進意境
走進時代背景,走進作者是了解、走進古詩文意境的基礎工作。只有清晰地了解了作者生活的時代,才能對古詩文進行“還原”,即在當時的歷史與文化氛圍中再現作者的情感歷程。知人論世,我們就會在對人事的了解中,把握古詩文的真實含義。比如教學陸游的詩時,陸游是一位具有濃烈愛國情操的大詩人,要想真真正正走進陸游詩歌的意境,就得從詩人的身世經歷談起。陸游從小就受父親身邊的志士仁人愛國思想的影響和熏陶,從小就立志要報效祖國。因此,在他的許多愛國作品中都透露出作者希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強烈愿望。如“何日王師從天下,雷雨項洞收槍”“四海一家天歷數,兩河百郡宋山川”等,詩人通過想象把時時不忘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理想從詩句中抒發(fā)出來。“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這是對取得勝利后的和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人們重建家園,全國一片和平的景象。然而事實并非想象中美好,詩人臨終時還懷著“恨”不見中原統(tǒng)一的遺憾與世長辭,作下了千古絕唱的詩篇《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僅僅有28個字,卻抒發(fā)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詩人的一生可謂都在為祖國的統(tǒng)一而努力奮斗,今天再讀《示兒》時也無不為陸游的愛國情懷所感動。當然,走進作者和時代背景,還可以進行角色表演。許多古詩文,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性,這些作品我們可以通過角色表演,與詩人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走進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世界。
二、抓住關鍵字詞句,體味意境
一篇文章我們不能一字一句地去分析,這樣是體會不了作品所創(chuàng)作的意境美的,我們應該抓住作品中的關鍵字詞句,看看作者都描寫了哪些事物,作者又是如何把這些事物聯(lián)系起來,構想成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想傳達出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如教學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作者就用9個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構成一幅羈旅荒郊圖,意蘊深遠,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fā)了一個長期漂泊異鄉(xiāng)的天涯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和無限的凄苦惆悵情緒。我們在教學時,就需抓住這些關鍵詞,慢慢品味其中的意韻,干枯的藤蔓,古老的樹木,黃昏時的烏鴉,小橋流水邊有一戶人家,在古道邊還有瘦弱的馬,無一不給人留下一種哀傷的基調。在這樣的景色中,漂泊在外的游子,有誰不會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呢?教學時抓住這些關鍵詞呈現出的就是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意境。
三、聯(lián)系經驗,情境再現,感悟意境
其實在教學某些古詩文時,學生也有類似的親身體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此來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例如,在教學李白的送別詩《贈汪倫》時,“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表達的是兩個友人之間情感深厚,不忍離別之情。如果僅從字面理解這樣的詩意,是很難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的,所以對于這樣的場面,我們只需引導學生去回想離家求學時跟家人分離的情景,學生自會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了。
四、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重現意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達,多媒體給教學帶來了許多方便,古詩文中抽象的文字可轉化為生動形象的有聲有色的畫面展示給學生,以利于學生認識感知,從而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學張若虛的作品時,《春江花月夜》中有許多畫面感很強的句子,“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蔽矣没脽羝堰@些描寫景色的圖片展示在學生眼前,再配上旋律輕松的音樂,學生無不被美好的意境所感動,緊接著將學生引向對人的描寫鑒賞上來,美麗的景色襯托了詩人所要追求的意境,自然學生對作者所想表達的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就不難理解了。
五、調動多種感官,走入意境
古詩文的創(chuàng)作非常講究聲韻律的和諧之美、旋律之美、畫面之美。在教學時,可以調動多種感官,讓學生走入意境。古來就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之說,說明理解文章,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那么在教學古詩文時,我們首先可以通過讀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文意,走入意境。例如《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多采用四言句,朗讀時可采用“二二”拍的節(jié)奏,讀起來朗朗上口,再加上文章還講究韻律之美,如第一章《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八⒎?、長、央”都押“ang”韻。與此同時,文中還大量采用疊詞,反復吟誦,給人一種美美的享受。當然在讀的同時,還可以調動其他感官,比如配以中國經典的愛情音樂,邊讀邊想象自己心中伊人的形象,甚至還可以引導學生邊想象邊畫出伊人的圖像。多種感官地巧妙融合,讓學生輕輕松松、自然而然地走入了意境中。
總之,古詩文的意境各不相同,有的豪放曠達,有的婉轉朦朧,有的絢麗纖細,有的宏偉壯觀,有的悲涼惆悵,有的含蓄典雅,有的悠然自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能夠做到循循善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挖掘出學生的潛能,能開啟學生智慧的火花,學生就能很快理解作品的意境。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王綱.大學語文[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陳新璋.詩詞鑒賞概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簡介:李群,女,貴州息烽人,助理講師,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師教育和語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