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素芳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的社會實踐類型的課程,開展該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良好道德情操的養(yǎng)成,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今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促進小學品德和社會課程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由于該學科的課程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所以小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非常正常,因此需要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實際出發(fā),找準小學品德和社會課程與小學生興趣的契合點,將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注意突破,不斷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興趣;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3.0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40-02
小學品德和社會課程開展的基礎就是小學生的日常生活,開展本門課程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小學生高尚的道德養(yǎng)成,促進其更好的熱愛生活,本身該類課程是一門生活實踐類的課程,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能擺脫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機械的開展教學,需要將生活中的小事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為人處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特點,針對性的制定教學方案,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該門課程的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小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最大限度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促進良好學習氛圍的構(gòu)建。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方法
1.采用趣味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生對一切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天生活潑好動,所以想讓小學生將精力完全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結(jié)合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努力迎合小學生的思維,充分利用趣味教學法開展品德與社會課程,可以采用一些小游戲或講一些小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學會友好相處》這一章節(jié)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一個小游戲,在游戲中重點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將學生之間的友誼比作一顆大樹,如果學生之前有矛盾,就好比大樹生病了,這樣大樹是不會茁壯成長的,所以讓學生自由分組,討論如何才能讓大樹茁壯成長,學生回答,團結(jié)、友好、互幫互助才能將大樹的疾病消除,才能讓大樹健康成長。這樣在趣味的學習中學生感受到了有友情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采用趣味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充分感受到友誼的重要性,引發(fā)學生對相應問題的積極思考。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帶來的優(yōu)勢展開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水平的不斷提升,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所以多媒體教學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常見方式,能夠?qū)C械枯燥的知識轉(zhuǎn)換為形象生動的動畫、視頻和音樂,讓學生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多媒體教學對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非常適用,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缺乏學習經(jīng)驗和生活常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小學生的特點機械枯燥的灌輸知識,教學質(zhì)量可想而知,學生對于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識點根本無法理解,而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qū)⒊橄蟮闹R點變得形象生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例如在學習《溫暖的家》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與學生的家長進行交流,充分了解學生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記錄下來同家長對話交流的過程,然后在課堂上找準機會,將與家長交流溝通的過程播放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于他們的愛及希望,從而體會到親情的美好。
3.科學拓展,結(jié)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展開教學
本身小學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開設的基礎就是小學生的社會生活,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脫離了小學生的生活實際,那么教學是沒有意義的,因此一定要充分結(jié)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使得課堂教授的知識能夠在課堂外得到延伸和實踐,將學生的生活融入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來。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教材教學,而是需要將教材當做教學的引導,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促進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和拓展,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學習特點,將教學過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學習《我會好好地吃》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一些飲食常識及用餐禮儀等,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只是重視孩子的飲食健康,而對于用餐禮儀方面卻忽視了,所以教師可以就用餐禮儀詳細的向?qū)W生介紹,對于一些不文明的用餐習慣向?qū)W生糾正,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用餐禮儀的問題,逐漸促進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
4.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結(jié)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合理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與教學相關的情境中能夠讓學生對課堂知識更好的理解,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息過去,讓學生不斷的進行思考和探索,使得課堂教學變得生活有趣,學生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能夠積極主動的開展教學,從而不斷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品德和社會課程是一門以生活實踐為基礎的課程,通過該課程的順利開展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社會觀及人生觀,為今后接受更高等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小學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基礎常識,所以在開展小學社會與品德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本著充分為學生發(fā)展負責的態(tài)度開展,結(jié)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不斷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正鵬.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方法淺析[J].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6(07).
[2]劉彩華.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方法淺析[J].新課程·中旬,2016(09).
[3]肖元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方法淺析[J].小作家選刊,2017(11).
[4]彭潤澤.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方法淺析[J].基礎教育參考,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