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內容摘要】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古文所包含的傳統精神和文化尤為豐富。古文在我國的文化發(fā)展史上發(fā)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和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給國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古文教學在我國語文課堂上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重任。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古文教學更加多樣化。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 古文教學 諫太宗十思疏
社會經濟在不斷的發(fā)展,科學技術在不斷地進步,國家之間的競爭日益從科技競爭轉到文化競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是國家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前提條件,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適應新式的教學課程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同時古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日益加重,做好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語文古文教學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塑造高素質人才,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有效方法,對中國青年的思想教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革新教學觀念——摒除死記硬背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受到傳統的教學理念的束縛,不能對教學方法和觀念進行大面積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拘束于傳統的舊式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是不利于新時期下新的教學理念的開展和廣泛使用的,尤其在古文教學中,教師要摒棄讓學生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在理解中去記憶,這樣不僅能加深記憶,還能讓學生真正領會到古文的內在意義。例如教師在講解《諫太宗十思疏》時,由于這篇文章論點突兀,議論縝密,舉例精要,論證靈活,教師要對文章做整體的剖析,把整體布局給學生講清楚,在從內部挖掘重點和難以理解的點來進行精度講解,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講的透徹,這樣學生在記憶起來時就很容易了,例如文中有這樣一句,“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這句話讀來晦澀難懂,若是讓學生強行記憶恐怕是很難,讀來尚且十分困難,更不要說背順了,但是在教師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后,學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記住每一個實詞虛詞的意義后,就能很好的理解整句話的內涵,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種理解性的記憶,當想不到文言句式時,可以用現代意思去構思文言句式,這樣記憶就容易很多了。
二、提高教學要求——強化記憶,內化思想
縱觀這些年我國的古文教育做的一直不是很出色,從教育的角度考慮并沒有實現應有的教學意義,沒有達到古文教學的真正目的,相關教育機構對初高中的語文古文教學要求十分不嚴格,就拿要求背誦的文章來說,硬性規(guī)定的必備文章并不多,在古文學習上,只有強化背誦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古文內在的豐富韻味,光是靠教師在表面上進行講解,對相關字詞進行翻譯,學生學到的只是一些實詞虛詞的現代解釋,并不是對文章中心的整體把握和教育重點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學習《諫太宗十思疏》時,教師肯定是對相關的陌生字詞進行現代解釋和翻譯,把一句一句的文言句式拆分來進行講解,這樣是在進行文化的講授,卻還沒有達到傳統文化精華的傳承,這篇文章要交給學生不僅僅是一些文言詞匯的用法和釋義,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學生文中所體現的精神美德,和魏征一樣敢于直諫,正直不屈的精神品質,文中有“九德”一詞,這是一種道德精神的傳承,就像魏征向唐太宗進諫一樣,明知冒犯君權仍然要冒死進諫,這是一種正直的品質,這樣的臣子才是君王應該信任的,從這篇文章之中,更多的要讀到精神層面才是學好的標志。
三、豐富教學內容——來源教材也要高于教材
對于古文教學來說,教學的根源是來源于課本,注重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是高中語文古文教學的基礎,把基礎的文言內容教學做好的前提下,要適當的進行一些課外的延伸和拓展,充分的把教學資源運用到淋漓盡致,多利用現代的媒體技術手段對古文進行講解和內容的深化,對于教材來說,每一個版本可能會有不同的解釋,所以教師在講授古文知識時,不能完全按照課本上來講,要放開課本的束縛,更大范圍的傳授給學生古文知識。例如在講解《諫太宗十思疏》時,課本上只是有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沒有關于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和作者介紹,這些內容對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中心思想是很有作用的,教師在講授這篇文章時,首先應該介紹下作者魏征,同時把那個時代的背景知識介紹下,讓學生知道這篇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完成的,這樣在學習時就能身臨其境的感受文章的內涵。同時要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關于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的有關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去探討和體會。這些都是教材本身所反映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高于教材的教授給學生一些現代知識,聯系實際,發(fā)掘這篇文章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實用價值。
隨著新課程理念教學的推行,新式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不斷的得到優(yōu)化,在高中語文古文教學中,革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內化教學思想,強化教學內容,脫離課本教學等新式教學手段也在不斷地嘗試中,新式教學手段的使用,使得高中語文古文教學更加符合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在古文的教學上,需要改進的方面還有很多,既要適應新式教學改革的需要,也要保證古文原有的真實性,不能讓古文中的文化氣息散失。
(作者單位:江蘇省石莊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