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燕
支架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注重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并舉的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構建,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在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的時候,教師要善于搭建支架,并引導學生向支架攀升,在攀升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傳統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基本是以教師的課堂講授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應用支架式教學,通過搭建支架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對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
一、搭建腳手架,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搭建腳手架的目的是結合當次課堂教學內容和目標,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要求而幫助學生建立起觀念框架。如,在教學《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時,學生需要通過一定的探究而掌握植物生長素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以及形成植物頂端優(yōu)勢的現象、原因、解除方法等,教師對對這部分知識進行講授的時候就可以結合教材向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幫助學生搭建知識支架。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同樣,在《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的教學中,要了解細胞學說的發(fā)展過程,理解其多樣性和統一性的關系,會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搭建腳手架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要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框架,明確當次課堂所要學習的主體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獲得了概念框架之后,就可以結合概念框架中的某個概念節(jié)點,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探究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以《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為例,教學中通過《發(fā)生在肺泡的氣體交換》的動畫而引導學生思考O2和CO2是如何進出肺泡細胞的?何謂擴散作用?從而引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中,要借助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引入新的知識點。
二、自主探索,初步構建概念
搭建好腳手架并以情境引入新的學習內容,接下來不宜直接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而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先展開自主學習。結合以往的生物教學實踐來看,雖然課堂中大多教師也極力提倡合作探究的方式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而很多學生在討論中跟不上同伴的步伐,甚至只能聽其他同伴說,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缺少自主學習。應用支架式教學,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是不可或缺的。在目標和概念框架的引導下,學生個體需要認真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所要學習的內容,對概念進行初步探究,形成自我認知。
在該環(huán)節(jié),更多的是要引導學生獨立探索,初步對概念進行解構,并分析和概念相關的屬性。以《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為例,首先,要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該課時的基本知識解構,即了解體液的概念、體液的分類、體液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內環(huán)境的概念、組成、與代謝的關系、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結合上述內容而細化到具體概念。在對概念進行學習時,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對新的概念進行理解,提出疑問。若在自學中對該定語的含義不理解,就可和同伴交流并做好標記。
三、合作探究,完善對概念的構建
支架式教學是一種極力提倡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而初步獲得對知識的構建后,接下來就需要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因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對概念、知識點存在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的現象,借助合作學習,目的是引導學生共同對疑問進行交流,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形成理解,獲得構建。如對生物膜關系的理解,在結構上存在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兩種,在教學中先組織對兩種聯系討論,然后再明確兩種聯系之間的不同點。
在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過程中,一是要緊密結合教學目標而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活動。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為例,通過肺炎雙球菌體內轉化實驗而引導學生看書、填表、觀察動畫,思考“轉化因子”是什么?在肺炎雙球菌體外轉化實驗中思考為什么DNA純度最高時還有0.02%的蛋白質。二是要結合學生的探究情況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學生因知識基礎、經驗、理解能力等因素所限,在探究中會遇到諸多問題,那么,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就應發(fā)揮好主導作用,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
四、總結評價,補充總結并給予鼓勵
應用支架式教學,點撥并不等同于講解,而是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結合知識點而給予一定的補充。如對特異性免疫特點的歸納,學生通過交流而歸納針對性和后天獲得的特點后,教師就應補充免疫反應的特點。同樣,對于一個概念,要在學生探究后引導學生歸納。如抗體的學習,要引導學生結合其概念、成分、組成、分布、特點和功能等進行歸納。
就評價而言,更多的是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做出肯定,也要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如在小組討論中對概念的理解是否結合案例或實驗進行的。評價中,一是要盡量量化,實踐中可根據班級學生情況而制定相應的評價表,根據表格進行評價;二是要以激勵為主,更多的是要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優(yōu)點,給予激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
高中生物教學旨在通過教師引導而讓學生經歷生物知識的構建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應用支架式教學,通過搭建腳手架而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框架,在情境中引出概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而探究概念本有的屬性,或找出概念有關的屬性,再以合作交流方式引導學生完善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師的點撥下生成理解,獲得構建。如此,學生本非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而完成學習,更多的是在主動探究中學習,效果更好。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匯龍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