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小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在教育方法上作出重大轉變,教師要針對創(chuàng)新教育及時代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讓語文課堂教學手段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要把教學與提高學生的素質結合起來。對于小學語文一線教師來說,課堂教學應更注重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2.164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教學都在教師“講說為主”的教學方式下進行的,教師只管說,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嚴重限制了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使用,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動機等正發(fā)生著悄然的變化,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課程改革中一直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所以,我們要通過更加科學的方法利用課堂時間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實踐活動,進一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思想,將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思想徹底貫徹,針對學生制定和實施課程改革措施,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高質量的教學。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其制定適合自身發(fā)展的學習計劃,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相互探討、積極思考,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
一、加強學法指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首先教給學生預習方法,促使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講課前,布置一些深淺恰當?shù)念A習要求,讓學生課前根據(jù)要求動腦、動手、動口,初步領會課文內容,找出疑難問題,上課時再聽老師講解,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學習也積極主動。其次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一是讓學生學會理解詞語。理解詞語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還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結合環(huán)境、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二是讓學生理解句子。因為理解句子是讀懂課文的基礎。在教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通常采用抓關鍵詞句和結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三是學會歸納中心思想。通常從課題入手、從理解作者議論和抒情的部分入手、從理解時代背景等進行歸納。四是教給學生自己評價所學效果。讓學生學會自己出一份試卷考自己,出題前教師把出題的原則和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感受答題難,出題更難。這樣不僅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梳理知識、分析總結,鍛煉了思維能力,真正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二、課后訓練,發(fā)展思維
課后訓練具有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功能,發(fā)展思維是一項需長期開展的實踐活動,是展現(xiàn)師生交流的窗口和途徑。課后訓練不應是單一的、重復的和千篇一律的,而應該充分體現(xiàn)其活動性、發(fā)展性和現(xiàn)實性,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后訓練是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訓練設計充滿童趣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與童趣世界出發(f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學習動機”,使學生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熱情參與者,如筆者設計了“幫助小貓找門牌號”的游戲,小貓應小兔邀請去做客,可到了小兔居住的小區(qū),發(fā)現(xiàn)門牌號都是隱藏在一些小故事里,一時難以找到小兔的家,你們能幫助小貓找到小兔的家嗎?這樣的小游戲,能將枯燥、乏味的語文知識變得充滿趣味性,將語文教學融入到故事環(huán)節(jié)中來,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與技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訓練設計充滿探索性
語文學習不能單純依賴于簡單的記憶和模仿,更依賴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實踐,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形成廣泛的語文思維與堅實的活動經(jīng)驗。教師從事課后訓練設計,需運用靈活思維,適當采用課后作業(yè)形式,如觀察作業(yè)、調查作業(yè)、實驗作業(yè)和小課題探究作業(yè)等。
(三)訓練設計具有生活性
現(xiàn)實生活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重要環(huán)境,也是學生通過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場所,由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做課后訓練設計時,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生活性的實際問題,使得學生能夠通過不同角度,積極運用所學語文知識及掌握的各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增加體驗語文的應用價值,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人們生活離不開語文,生活中也處處有語文。
(四)訓練設計講究層次性
學生學習能力具有鮮明差異性,但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這要求教師做訓練設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粗暴方式,更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計出具有層次性的作業(yè),激勵學生成為成功的實踐者。
三、精心設計提問,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
問題是思維的向導,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想,科學得體的課堂提問是一個重要手段。要使課堂提問達到預期目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設計提問時,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想教育內容。設計課堂提問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材中每一篇課文所描寫的事物和交待的事件都是循序漸進、一步步展開的。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內容。因此設計課堂提問時,必須明確所提問的目的,體現(xiàn)所包含的思想內容,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有所側重。二是課堂提問要體現(xiàn)啟發(fā)性。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一般都隱藏在課文內容之中,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科學合理、難易得當,把學生的思想感情啟發(fā)出來。同時,教師提問的口氣要熱情,態(tài)度要和藹,取消師生間的界限,使語言交際渠道暢通,為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民主的氣氛。三是注意提問效果。提問是為了激發(fā)學生思想感情,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因此,提問后教師不要急于作結論,要讓學生的思想得以充分流露,通過分析對比,得出正確的思想認識。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1)看一看邱少云在山溝里是怎樣潛伏的?周圍情況怎樣?(2)想一想邱少云為什么能隱蔽的那么好?(3)看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多長時間?(4)想一想在烈火燒身的情況下他為什么一動不動?(5)談談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提出問題之后,同學們各抒己見,決心學習邱少云不惜犧牲,嚴守紀律的精神。
總之,語文高效課堂給我們老師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我還將繼續(xù)學習和摸索。邊實踐、邊總結,盡快彌補自己教學上的不足,真正實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性!
參考文獻
[1]農(nóng)玉嫻.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