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情感教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改革,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音樂學習興趣。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當結合當前情感因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現(xiàn)狀,不斷創(chuàng)新初中音樂教學,實現(xiàn)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關鍵詞:初中音樂;情感教育;現(xiàn)狀;對策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的教學應當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其中,“知識和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和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樂學,強調的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遵從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重視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而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情感教育是格外重要的。這里的情感教育,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即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只有學生對音樂融入了情感因素,才能夠更深層次地體會音樂所蘊含的情感,有助于學生樂感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 初中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內涵分析
情感教育是相對于認知教育的教學理念,是促進教師完整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內涵而言,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認真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通過情感因素的發(fā)揮,增強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體驗,豐富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講,情感教育不僅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策略。對于初中音樂的教學而言,情感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音樂本就是一門需要融入情感因素才能夠學好的學科,因此,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情感因素對于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創(chuàng)設情感教育的環(huán)境,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
二、 初中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
對于當前的初中音樂教學而言,情感教育基本是空白的??偨Y下來,主要問題如下:
(一) 教師對音樂學科不夠重視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音樂學科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有效保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音樂學科是不被重視的。音樂學科的這種地位,不僅體現(xiàn)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上,還體現(xiàn)在教師的教學中,并且很多學生對音樂學科的教學也不夠重視。正是音樂學科這種尷尬的學科地位,使得在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掉以輕心,因此,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也是比較有限的。這樣的社會背景,使得情感教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完全處于空白的現(xiàn)狀,難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二) 教師對情感教育的內涵和方法認識不足
當前,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無非是讓學生學習幾首歌曲,或者是了解一些音樂文化和音樂常識,很少有教師會認真鉆研音樂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和認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了解不清,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較少,因此,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簡單地采取單一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學生只能學習一些蒼白的音樂知識,缺乏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而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情感教育的內涵和方法認識不足息息相關。
(三) 教師嚴重忽略學生的情感需求
其實,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情感最豐富的階段。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正好可以借助音樂學科的情感性,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價值觀。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卻忽略學生的情感需求。對學生的各種心理需要視而不見,而教師的課堂教學僅僅是講解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或者是教學生一些早就爛熟于心的歌曲,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得初中音樂的教學一直處于一種低效的教學現(xiàn)狀。
三、 情感教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一)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音樂的教學需要有情感因素的存在,因為音樂本身就是表達情感的東西。而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將情感教育有機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詮釋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實現(xiàn)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 有利于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改革
傳統(tǒng)的初中音樂教學,單調、乏味、缺乏情感。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失去了音樂塑造學生人格和性格的重要意義。而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重視情感音樂的融入,將情感教育和初中音樂的教學有機整合起來,和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小學目標相吻合,有利于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改革,讓教師的課堂教學和時代發(fā)展相適應,為初中音樂教學的進一步完善奠定基礎。
(三) 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就如前面所說:情感教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詮釋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這種情感因素的運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
四、 情感教育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運用的對策
結合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將情感教育與初中音樂的教學有機整合起來,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是促進初中音樂教學改革和發(fā)展的有效舉措。那么,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通過哪些手段實現(xiàn)良好的初中音樂情感教育呢?
(一) 重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主體性
新課程改革所強調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樂學。這里的“樂學”,是指學生樂于去學習?;谶@樣的教學目標,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通過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學生過去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改變學生學習的心態(tài),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樂學,愛學,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這種主體地位的重視,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應當以學生為基礎,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發(fā)展,重視學生對音樂的需求和品味,強化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為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endprint
(二) 選擇學生喜好的歌曲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情感豐富是他們所具備的一大基本特征。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學生所喜好的,一般都是一些流行歌曲,或者是一些慷慨激昂的歌曲。因此,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應當盡可能地避免選取一些比較難聽懂,且情感表達不夠豐富的歌曲。針對這樣的教學,筆者認為:教師的教學應當融入流行因素與古典因素,將這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為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紅旗頌》這首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將這首歌曲激昂的感覺表現(xiàn)出來,激發(fā)學生對祖國五星紅旗的那種崇敬之感,讓學生感受到作為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從根本上講,《紅旗頌》這首歌,是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的重要歌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情感因素的強化,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xiàn)良好的初中音樂教學效果。
(三) 創(chuàng)設情感教育環(huán)境
對于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而言,情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格外重要。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相關的音樂知識或者是讓學生學習音樂歌曲時,應當重視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例如,在學習一些有意義的歌曲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歌曲時的背景,讓學生通過對背景的熟知,了解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投入情感,用自己的情感詮釋音樂。例如,在學習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這首曲子時,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貝多芬創(chuàng)作這首音樂時的社會背景,結合貝多芬的生活狀態(tài),詮釋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的狀況,為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和情感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音樂的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滲透,具有很多積極的意義。因此,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應當結合當前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重視情感因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實現(xiàn)良好的初中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魏坤.關于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審美教育中應用的探析[J].科普童話,2014,(06).
[2] 呂光明.情感教學在初中音樂中應用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5,(09).
[3] 鐘曉虹.音樂與情感的完美融合——淺析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滲透[J].赤子,2012,(08).
[4] 劉亞洲.充分滲透情感元素努力增強教學互動——淺談互動環(huán)節(jié)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快樂閱讀,20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