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平
摘 要:近年來在高考政治題型中都會有時事政治的考題,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日的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積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學生不僅要學好課內知識,還要關心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從各方面來增長自己的才干,政治課是學生參與學習時事政治的有效窗口。
關鍵詞:時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學;教學策略分析
從小學到高中,政治課一直伴隨著學生的成長。學習政治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高中的政治更加關注學生思辨能力,考試也新增了時事政治的部分,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的引導學生交流討論時下熱門的政治話題。
一、教學中多引用時事政治舉例分析問題
高中政治涉及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哲學等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好理解,為了方便學習,教材中往往會舉一些例子來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書中所采用的事例都是比較典型的,但時效性不高,好多都是很久前的事例一直被沿用至今,距離學生生活的時代有些久遠,講解書中的例子時學生會感到有一定的距離感,不貼近生活實際,所以教師在舉實例時需要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多舉一些當下時效性較強的事件,拉近教材與生活的距離。而近些年考試中又出現(xiàn)時事政治的考察,這對學生學習政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還要對當下發(fā)生的事件以及熱門話題有所了解,并且能夠積極去認識和判斷,強調學生要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等。但學生由于學習任務繁重,很少有時間去觀看和搜集事實政治都有哪些內容,即使知道也需要有教師的引導和解釋才能很好的認識。因此,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就可以依據(jù)教學內容來尋找與其相符的事實政治,并以此為例來進行講解和解讀,既解決了教材實例不夠鮮活的問題,又解決了學生沒有課余時間了解時事政治的問題,一舉兩得。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通過引用事實政治,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因為都是發(fā)生在生活中的事情,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容易,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反而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的分析探究知識的內涵。教師反復的在課堂上引用時事政治,使得學生對時事政治并不陌生,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認識和積累,豐富了學生的學識和拓展了學生的見識,從長遠來講,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而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二、帶領學生做好時事政治的學習和積累
時事政治只是對當下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的統(tǒng)稱,它的涵蓋面很廣,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和變革,也正因為體系龐大,內容繁雜,學生在學習時很難系統(tǒng)的把握,泛泛的學習又太過于浪費時間,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參與和幫助。教師的統(tǒng)籌能力和整理能力都要大于學生,而且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要想幫助學生能夠保質保量的學習時事政治,教師不僅要在授課時引用時事政治的例子,而且還要適當?shù)慕虝W生學習時事政治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有方法的學,有技巧的記憶,穩(wěn)扎穩(wěn)打的掌握知識。時事政治范圍再廣,也終究是有分類的,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喲偶計劃有步驟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到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時,教師所引用的時事政治就以經濟相關的為主,一邊教學生新的知識,一邊帶領學生積累經濟方面比較熱門的事件,兩者的相互促進,相互深入,使得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深刻的認識了這類事件的深刻內涵。在學習文化方面時要同樣道理,多以當代的文化價值觀為實例,讓學生感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到生活實踐,從心理上就比較容易接受書本中的理論知識,為進一步的學習鋪好了路。在課上教師的講授涉及到每一方面的時事政治,每一個類型都講時下最為熱門、受關注度最高、時效性最強的事例,這樣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掌握“國家大事”。在內容廣度方面教師帶著學生有條理的學習了一邊,接下來的就是要鞏固知識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者往往需要花費比學習時更多的時間,它不是一次就可以鞏固好的,需要反復定時定量的整理復習,但也往往教師和學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就出現(xiàn)了懈怠心理,教師要事先制定好復習計劃,和書本知識的復習結合起來,高效利用時間,講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按部就班的帶著學生整理復習。
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時事政治的討論
知識是需要靈活運用的,在學習中鞏固知識,在應用中強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素質一步步提升。時事政治本身就具有鮮活性和時效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不需要死記硬背,重在理解分析,正真的理解了,再出現(xiàn)類似的時事學生也會分析。這一分析能力的獲得,不僅僅是靠教師單一的講解,更需要學生參與其中,對事件能夠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和看法,所以在實際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多鼓勵學生發(fā)言,讓學生談理解、談看法,通過學生們自己的討論辨析,來挖掘出時事政治中所蘊含的政治理論。為了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針對某一時事政治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討論。例如在學習《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用我國“一帶一路”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先讓學生知道經濟全球是經濟發(fā)展的大勢所趨,其次組織學生展開關于“一帶一路”經濟戰(zhàn)略的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是積極參與和推崇經濟全球化的,這是從我國的發(fā)展利益角度出發(fā)的,包括亞投行的成立等,都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表現(xiàn),而這樣經濟戰(zhàn)略的實際收益也是非??捎^的,帶動沿線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共贏。討論過程中,所學知識與時事充分結合在一起,使得學生對知識認識更加深刻,對時事政治的了解的更多。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事政治時,要找準方法和策略,抓住時事政治的時效性和側重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時事政治的學習和討論,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一定的觀點,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念和人生態(tài)度,“溫故而知新”,知識學得再多,也到帶領學生經常性的復習和鞏固,這樣才會有所成效。
參考文獻:
[1]張兆芳.淺談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學周刊》,2015(16)
[2]馮丹萍.淺析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教育:文摘版》,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