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關鍵詞】 家風;孩子;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8—0049—01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一生。中國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向很重視家風,他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p>
有人不禁會問,什么是家風?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淀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yǎng)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yè)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
關于家風,有一副引人深思的對聯:“克紹箕裘世澤,長傳詩禮家風。”“箕裘世澤”和“詩禮家風”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家庭教育觀念?;芹位惖闹衿鳀|西,裘是鐵匠用的鼓風器,俗稱皮老虎??耍耗軌?;紹:繼承?!翱私B箕裘世澤”是說這個家庭世世代代都傳承祖業(yè),以節(jié)儉、勤勞作為治家理念。詩指的是《詩經》,禮是指《禮記》。《詩經》和《禮記》系“四書五經”中的一經,是古代儒生必讀的教材?!伴L傳詩禮家風”是說這個家庭把讀書明理作為自己家庭教育的準則。它們之所以能稱之為“家風”,就在于“克紹”和“長傳”。家風是道德在家庭的堅守,恪守清貧也是家風。陸游曾說過:“煙蓑雪笠家風在,送老湖邊一釣磯?!蹦軌驁允匾凰蛞惑业那遑毶睿欢ǜ谜湎?,懂得生活的不易,而我們的社會缺少的正是這種甘愿清貧、淡泊名利的風氣。
家風的好壞有時決定著一個家族的命運。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著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zhàn)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xiāng),但是只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就還會延續(xù)、崛起,繁衍生息以致興旺發(fā)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fā)達不在于一時的富有,不在于財產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風。
家風的發(fā)揚首先要依靠良好的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huán),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huán)抓好,并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先人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xù)的根本。家風,俗稱門風,代表著一個家庭成員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家風呈現的是社會道德正能量,顯示著一個家庭的文化積淀,是這個家庭乃至整個家族祖祖輩輩都在默默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家風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在家庭的傳承,是這個家庭長者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積累,是經歷了一代一代的耳濡目染而后形成的生活品德,是這個家庭乃至整個家族成員都能自覺堅守的行為規(guī)范。每個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人要坦蕩,做事要誠信,生活要儉樸,但要想把這些觀念轉變成家風,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們的社會其實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社區(qū)、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認知的家風內容就是村風;一個社會共同認知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民風。民風也是一種文化在人民中的共同表現。民風的水平決定著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yōu)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yōu)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guī)》,把優(yōu)秀家風具體化,條規(guī)化,稱之為“圣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沖擊錘煉,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產生于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經衰落,而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至今,就是因為以儒釋道文化為根本,并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結果,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軟實力。
良好家風的發(fā)揚傳播最離不了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家長要孩子誠信,可自己說話卻常常不作數;家長教育孩子要有禮貌,要孝順,可自己動不動就發(fā)脾氣罵人,也很少關心遠在農村的老人;家長要孩子守規(guī)矩,可自己卻每每闖紅燈。這樣的教育,即使天天說,也成不了家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是社風民風的組成部分。如若每一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我們的孩子長期沐浴在這良好的風氣中,久而久之,也會耳濡目染,成為一個性格健全的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