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強??
摘要:日記的素材來源于生活,記錄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是寫人,也可以是記事,可以是寫景,也可以是狀物,指導學生寫好日記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捷徑,本文從拓寬日記領域、培養(yǎng)觀察能力、摘抄優(yōu)美詞句、循序漸進、用心批改五個方面談談如何指導學生寫日記。
關鍵詞:日記;觀察;摘抄;批改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寫作教學明確提出:加強對平時練筆的指導,提倡寫日記、書信、讀書筆記等。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大部分教師響應新課程標準的號召,引導學生開始接觸日記。日記的素材來源于生活,記錄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可以是寫人,也可以是記事,可以是寫景,也可以是狀物,指導學生寫好日記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捷徑,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寫日記呢?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經(jīng)驗,談談如何指導學生寫日記。
一、 拓寬日記領域
或許大部分老師都遇到學生寫“記流水賬”的日記,諸如:今天早晨,我起床后,刷牙、洗臉、換衣服,吃完早飯后去上學,第一節(jié)……,日復一日,每次的日記都一樣,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呢?其實孩子寫的都是事實,他確實每天都在重復做這些事,在孩子眼中,一天主要發(fā)生的事情就是這幾件,特別是中年級剛學寫日記的學生,盡管過著五彩繽紛的生活,但筆下的生活總是局限在這幾件瑣碎的小事,為此,我向學生推薦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日記:寫人記事、寫景狀物、農(nóng)家樂趣、課外活動等等,讓學生領悟到日記與作文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內容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如:今天認識了新的英語老師,可以描寫英語老師的外貌,可以寫一寫英語老師上課時的情景,可以記錄一天的生活,也可以記錄瞬間的變化。
二、 培養(yǎng)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知覺能力。觀察是認知的起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細心的觀察能為寫作提供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深知學生在寫作方面最畏懼的就是無話可說,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追根究底是學生平時不善于觀察,為此,在教學中,我注意要求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從感興趣的事物入手,讓他們對自己周圍的人、事、物、景仔細觀察,并用最恰當?shù)脑~語把觀察結果及時記錄下來,從而促進兒童觀察能力的發(fā)展。如:大掃除時仔細觀察同學們的動作、心情、心理變化;水培黃豆,觀察黃豆的成長過程;觀察自己養(yǎng)的小動物,當它們喜、怒、哀、樂時的表現(xiàn)是怎么樣的。教育家葉圣陶指出:“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摘抄優(yōu)美詞句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長時間被優(yōu)美詞句熏陶,學生也潛移默化地被影響。從三年級起,我引導學生養(yǎng)成摘抄優(yōu)美詞句的習慣,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可以摘抄在讀書筆記中,也可以摘抄在日記中,當成一篇日記。內容可以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書看到的,只要是優(yōu)美佳句都可以摘抄下來,據(jù)為己有,久而久之,積累的詞句多了,寫作自然如同泉涌,源源不斷。
四、 循序漸進
中年級的學生初步接觸日記,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有限,這就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耐心地引導,從扶到放,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如:寫一件事,先要求學生學會把事情的經(jīng)過交待清楚;接著再要求學生學會抓住事情有重點,有詳有略;然后再引導學生對事情或人物進行細心地觀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最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使學生寫出來的日記更完美。
五、 用心批改
1. 客觀批改
是否表達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是寫作評價的標準之一,大部分學生在寫日記、作文時都不敢放下心中的包袱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他們心中有個顧忌——文章必須交給老師審閱。曾經(jīng)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交流為何認為寫日記比寫作文還難,原來學生的生活都是多姿多彩的,之所以不敢把印象深刻事情寫下來是怕挨老師訓斥,如:與同伴去溪邊釣魚,同學間鬧矛盾,對某些老師或家長的不滿……如果讓老師知道了,擔心第二天必須見家長。為此,我在班級里聲明:客觀對待學生寫的日記或作文,鼓勵學生寫真人真事,表達真情實感,不以日記或習作所記錄發(fā)生的事情來評價學生,一學期下來,我倒成了孩子們的忠實聽眾,學生心中的話都會在日記里向我傾訴,內容豐富多彩。
2. 詳細批改
隨著各類教學常規(guī)要求的細分,教師的工作量不斷增強,工作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一些同事在批改日記時,就簡單寫個“閱”字,或應付性地進行等級評價,感覺這批改不是在批改學生的日記,而是在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而作的批改,簡單的等級評價,學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日記哪些地方寫得好,繼續(xù)努力;哪些地方寫得不好,需要進行修改。筆者覺得十次應付性的批改不及一次詳細的批改,面對如山高的作業(yè),教師可以降低每周日記的篇數(shù),甚至可以布置周記,既減輕學生的負擔,也減少教師的工作量,通過教師的詳細批改,學生進行細心修改,使粗劣的文章優(yōu)化,優(yōu)美的日記錦上添花。
3. 鼓勵性評價
正如舒爾伯格的《“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一樣,學生的日記既需要老師客觀、嚴謹?shù)匦薷?,也需要老師鼓勵的評價。批改日記時,如果一味地批判,學生內心會覺得不管自己如何努力,總無法滿足老師對自己的要求,對寫日記慢慢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常言道:“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日記時,對學生點滴進步要及時進行肯定,以樹立學生信心,激發(fā)學習興趣;反之,也不能怕學生承受不了挫折,顛倒是非,一味表揚,使學生在甜蜜中找不到自己的弱點,最終成為溫水煮青蛙。
指導學生寫日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給學生戴上知識的枷鎖,要善于引導學生養(yǎng)成細心觀察的習慣,認真對待學生的每一篇日記,鼓勵學生摘抄讀書筆記,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新艷.小荷才露尖尖角——淺談二年級如何指導寫日記[J].教育.2016(11).
[2]春生.怎樣指導孩子寫日記[J].現(xiàn)代家長.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