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幼絲
摘 要:所謂的開放性閱讀教學,就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出學生參與語文閱讀的自主性,進而不斷培養(yǎng)出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這種閱讀教學的方法,可以開闊小學生的知識視野,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出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學生可以了解教材中沒有的語文知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與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促進意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但是,在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觀念傳統(tǒng),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率不高,阻礙了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而開放性閱讀可以有效改善這一問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對此,在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開放性閱讀的有效應用。以下,筆者就從小學語文的視域出發(fā),對開放性閱讀教學進行一些分析并提出相關教學策略。
一、 在小學語文實施開放性閱讀重要性
閱讀在小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其對小學生字詞、句子、作文等語文知識的學習都有直接影響。但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通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閱讀知識的學習。通過將閱讀知識“以講授為主”的方式強行灌輸給學生,要求學生采用各種方法對其背誦記憶,以此應付考試。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忽視了小學生參與閱讀的興趣,忽視了對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的傳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的思維受限。而開放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調(diào)動學生參與閱讀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中實施開放性閱讀具有重要意義。
二、 在小學語文實施開放性閱讀的條件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
為發(fā)揮開放性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首先,教師應積極改變自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例如,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不允許學生帶課外書到學校,認為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要求可能造成部分學生的誤解,認為教師不允許學生看教材以外的閱讀材料。事實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課外閱讀中就蘊含大量教材中沒有的語文知識。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展自身的語文知識,使自身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為達到以上目的,教師應重視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以促進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二)重視學生學習能力
新課標曾明確提出,教師應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并在教學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但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相較學生的學習能力,更為在意學生的語文成績。通常,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單一、教條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以“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知識,并在“題?!敝械玫教嵘_@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將開發(fā)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創(chuàng)建閱讀良好環(huán)境
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時常受到來自社會、教師、家長、同學、甚至是自己的壓力。這些壓力往往為學生帶來焦慮的情緒,甚至產(chǎn)生一些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為避免以上問題的再次出現(xiàn),新時期開放性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輕松、和諧、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在興趣的驅(qū)使下,主動參與到閱讀的學習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可以為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 在小學語文實施開放性閱讀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礎,同時可以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因此,在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根據(jù)課文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關的閱讀情境。然后,將學生置身情境中,從而拉近學生與語文知識間的距離,進而可以有效激發(fā)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閱讀興趣。
以小學語文《驚弓之鳥》這篇課文為例。本文是一篇成語故事,故事內(nèi)容生動有趣,為開放性閱讀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深入教材,仔細鉆研閱讀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如:“同學們,上課之前,老師想給大家講個故事,你們想聽嗎?”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開始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個射箭高手,名字叫更羸。有一天……他并沒有用箭,反而是左手拿弓,右手拉弦……”故事到此為止,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測“大雁是否落下,為什么?”在學生陷入熱烈討論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出課文:“請大家仔細閱讀《驚弓之鳥》這篇課文你就知道答案了?!蓖ㄟ^這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語文閱讀學習中。
(二)明確教學目標,優(yōu)化閱讀課堂
為提高開放性閱讀教學質(zhì)量,在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以優(yōu)化閱讀課堂,從而可以提升開放性閱讀教學質(zhì)量。進而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有效提升。
教師在講到《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時,課前,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書籍、報刊、網(wǎng)絡)查閱、收集各種資料,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作教學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課件輔助教學。如:課前教學前幾分鐘,教師可以借助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飛奪瀘定橋”的影視片段,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課件講課文內(nèi)容,如:“十三根鐵鏈”、“紅褐色的河水”、“幾十丈深的河谷”等內(nèi)容,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另外,在課文內(nèi)容講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知識為學生設置相關問題,如:“題目中的‘飛奪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飛奪?”、“紅軍是怎樣‘飛奪瀘定橋的,在奪橋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問題布置后,可以讓學生思考、討論解答,以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升。endprint
(三)教師傳授方法,提升閱讀能力
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大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為改善這一情況,新時期開放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傳授,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可以收獲良好的閱讀效果。
以《雅魯藏布大峽谷》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以此為例,為學生講解說明文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如:首先,讓學生進行第一遍通讀,在閱讀之后找出說明對象,明白文章說明了幾件事。而說明對象一般是從題目、首尾段、關鍵詞等提取。其次,讓學生進行第二次閱讀,并圍繞說明對象從文中找出“全文圍繞什么在說明?”“這些事物(事理)有哪些特征?”“文章都從哪些方面說明?”通過這樣的閱讀形式可以讓學生把握說明對象,清晰文章結(jié)構(gòu)。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并從課文中根據(jù)自己的分析與理解找出問題的答案。最后,在閱讀知識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并提升自身閱讀能力。
(四)小組合作探究,培養(yǎng)自主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時期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的環(huán)境。有助于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不斷培養(yǎng)出學生參與閱讀的自主意識,有助于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全面提升。因此,教師應重視小組合作在開發(fā)性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在講完《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可以借助網(wǎng)絡、課外資料等,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外閱讀練習。練習之前,教師可以按照4人為一組,將班級學生以“同組異質(zhì)”的形式進行分組。分組完成后,組織學生以“自由閱讀——小組討論——探究問題——解答問題”的形式進行自主閱讀。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走下講臺,注意觀察學生的閱讀方法、技巧等,應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與啟發(fā),以此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另外,學生探究之后,教師應帶領學生總結(jié)課堂,通過適時、恰當?shù)囊龑?,不斷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與感悟。
參考文獻:
[1]馬有平.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122.
[2]張波.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教學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3:197.
[3]呂秀芹.小學語文開放性閱讀的教學方法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6,07: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