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毅??
摘要:高中生正處于建立完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階段,加強歷史教學,可以讓高中學生對中國和世界歷史有較深的了解,從而形成獨特的歷史感悟,有利于其規(guī)劃自身的未來發(fā)展路線,有利于其建立人文情懷和歷史文化底蘊,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階段獲取更大的成就。本文旨在研究探討互動式教學在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中的重要作用和實際應用。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歷史;互動式教學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如一條長河奔流不息,歷史學習可以讓我們乘舟逆流而上,一路觀賞兩岸美妙的歷史畫卷。高中歷史教學,要讓學生“進入”歷史場景,帶入到歷史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從而理解重要歷史事件對整個歷史進程的重要影響,就如同泛舟而行,河流忽然遇到阻礙水花四濺、改道而行?;邮浇虒W能夠通過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完成歷史情境的構建和歷史角色的帶入,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構建正確歷史觀念的教學目標。
一、 互動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互動教學法,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一種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相互交流的關聯(lián),要求教師與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融為一體,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互動式教學所追求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偏重課本知識點的講解,高中歷史教師也因此給人以死板、學究的刻板印象,而高中歷史課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因此失去了對年輕學生的吸引力。很多高中學生認為高中歷史學習是一種脫離潮流和時尚的學習行為,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常有學生對高中歷史學習抱有無所謂的態(tài)度。他們認為只要在考試之前看一看課本、翻一翻筆記,就足以應付高中歷史考試,拿到一個尚可的分數(shù)。但實際上,盡管這樣的突擊式學習方法在短期內能取得一個較好的高中歷史考試成績,但是學生卻在人生最容易接受新知識的階段,遺憾地失去了領悟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美好的機會,這將會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缺少必要的歷史文化底蘊。
互動式教學方法可以使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改變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刻板形象,在教學中親近學生,才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從而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理解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內容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介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高中歷史學習思維。充分的互動將不止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讓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一個快樂學習、持續(xù)學習的高中歷史教學氛圍,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改善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將學生分為優(yōu)等生和次等生的固有觀念。
二、 高中歷史應用互動式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學校和社會缺少必要的包容
由于長時間以來家長和學生對高中歷史課程形成的固化印象在短期內難以扭轉,而學校為了保證升學率和考試成績又不容許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因此高中歷史應用互動式教學就目前來看還缺少必要的支持和包容。由于缺乏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支持,高中歷史教學用互動式教學方法還面臨很多阻礙。但是互動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優(yōu)點不容置疑,是客觀存在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考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新的要求,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必定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2. 教師互動式教學能力需要提升
就筆者的教學實踐和訪談調研得到的結果來看,目前大部分高中歷史教師仍然堅持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學思想還需要進一步扭轉。即便是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已經(jīng)開始在高中歷史課堂上使用互動式教學方法,但是由于理論支撐不足和實踐經(jīng)驗的缺少,導致在目前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存在案例設計吸引力不足、教師介入指導時機不當、師生難以擺脫原有界限融為一體。這些都是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改善的問題。
三、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1. 逐步改進高中歷史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要逐步改進教學方法,可以嘗試將互動式教學方法作為一種輔助的高中歷史教學手段。可以循序漸進,從高中一年級歷史課堂教學開始,挑選高中歷史課本中適合發(fā)動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的內容,設計搭建互動式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交流互動的課堂氛圍,觀察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的課堂反應,聽取學生對互動式教學的反饋,逐步改進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方式,提高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比例。
2. 提高自身互動式教學能力
為了保證高中歷史教學中使用互動教學法的教學效果,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互動教學應用能力,特別是歷史情境的構建能力和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思考的能力。歷史情境的搭建既要符合歷史實際情況,又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保證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人教版《鴉片戰(zhàn)爭》一課中,高中歷史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觀看鴉片戰(zhàn)爭紀錄片或者相關影視劇節(jié)選,從而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來。再通過鴉片戰(zhàn)爭歷史圖片的展出,讓學生們設想假如自己是林則徐會做出怎樣的選擇。要將新課程教學對學生具備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能力的要求貫徹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
誠然,目前來看互動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經(jīng)驗不多,理論和實踐也都尚不成熟,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就筆者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而言,互動教學法的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深受同行和學生的肯定。在日常教學中,借助多種媒體形式,通過語言敘述、文字描述、圖片展示和視頻播放等形式,帶領學生進行想象體驗,引導學生對互動中獲得的體驗和心靈感悟進行分享,班級形成活潑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沙盤和油泥模型,指導學生聯(lián)系交通運輸、工業(yè)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知識,理解歷史發(fā)展歷程中其他因素產(chǎn)生的多重影響,從而樹立全面的歷史觀和完善的歷史學習體系。
參考文獻:
[1]曹心意.平等對話、優(yōu)化情境、多向交流——談高中歷史教學中有效師生互動的策略[J].中國教師,2009,(22):11-13.
[2]張佳兵.論互動式教學在新課改后高中歷史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旬刊,2008,(03):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