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衍周??
摘要: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學生不僅需要扎實地掌握知識技能,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zhì)。各科教師均可以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而體育學科由于其能夠?qū)⒄n內(nèi)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將生理發(fā)育與心理發(fā)育相結合,在鍛煉學生心理素質(zhì)上發(fā)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體育競賽,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設置挫折訓練,提升學生的承受能力;設計一定的獎勵機制,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不斷鍛煉中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引導中學生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學體育;心理素質(zhì);措施
素質(zhì)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注意全面提升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質(zhì)。特別是在中學階段,學生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時期,其生理上出現(xiàn)變化,向著成人化的方向發(fā)展;其心理也在逐漸成長,自主意識逐漸覺醒,個人意識逐漸加強。因此,在教學中需要教師關注中學生的心理成長,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特別是在體育教學中,許多學生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堅持完成體育鍛煉,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面對體育學習中的挫折與困難很容易退縮。因此,中學體育教學尤其需要注意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為中學生更加健康愉悅地度過青春期提供幫助。
一、 開展體育競賽,提升競爭意識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會從多種角度入手,豐富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夠一定程度上獲得身心的放松,適當?shù)販p輕學習壓力,獲得輕松、快樂的心理感受。教師就可以從體育教學的這些特色出發(fā),結合教學進度,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提升中學生的競賽意識。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設計,在每完成一階段的體育教學之后,可以設計特定形式的體育競賽,讓學生參與其中。同時告知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競爭,針對學生在體育競賽中的表現(xiàn),予以一定的獎懲。在開展體育競賽的過程中還需要突出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認識和學習體育精神。這樣學生在參與體育競賽的過程中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表現(xiàn)與集體榮譽掛鉤,同時在競賽的氛圍下能夠更好地發(fā)揮身體機能,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例如,在學習與籃球相關的知識與動作技巧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分組,每五人一組開展籃球?qū)官悺?梢砸孕〗M賽、半決賽、決賽的形式拉長籃球比賽的過程,給中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的機會,更為深刻的感知體育競賽的魅力。而學生在參與籃球比賽的過程中能夠鞏固自身打籃球的技能技巧,熟悉打籃球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提升實戰(zhàn)經(jīng)驗,激發(fā)自身的競爭意識。中學生具備了競爭意識,才能保證以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來面對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困難,不斷完善自我以達成既定目標。
二、 設置挫折訓練,提升承受能力
體育教學可以從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來提升學生的素養(yǎng),為了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挫折訓練,提升中學生的承受能力,從而鍛煉學生能夠以一種更加樂觀的態(tài)度來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以及其實際的身體素質(zhì)為學生設置挫折訓練,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為學生設定一定的目標,這個目標要比學生現(xiàn)階段身體能夠完成的情況稍高,激勵學生不斷提升自身身體素質(zhì),從而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從體能、耐力、速度等不同的角度設置障礙,阻礙學生達成相應的目標。例如,在訓練學生長跑時,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一定的米數(shù),并且在學生長跑路線上設置一些障礙物,要求學生繞過或者越過障礙物,給學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到達終點設置難度。學生在長跑過程中會出現(xiàn)體力不支的情況,教師還需要及時把控學生的生理狀況,鼓勵學生多堅持一會,提升自身的耐力。又如在進行跳遠訓練時,教師可以將男女生分開,并設定及格線。如果學生不能達標,可以給學生兩次機會重跳,如果仍舊不能達標,教師可以對其提出一定的批評。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批評中認識到自己能夠與其他同學一樣完成任務,從而激勵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這樣教師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挫折訓練,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激勵以及在其他同學的對比之下,不斷激發(fā)自身的潛能,提升承受能力。中學生的承受能力得以提升,能夠以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挫折,更加堅強的成長。
三、 設計獎勵機制,提升自信力
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階段,自我意識在蘇醒,極有可能出現(xiàn)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現(xiàn)象。許多學生會由于對自身缺少足夠的認識,給自己制定過于宏大的目標,卻不能達成,導致學生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實行一定的獎勵機制,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更加正確地認識自我,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師可以注意對在體育學習中身體素質(zhì)、技術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的學生提出表揚,鼓勵其他學生向其學習,并能夠逐漸提升自我。還需要對在某一方面有著突出表現(xiàn)的學生提出贊賞,引導其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并不斷將優(yōu)勢最大化。教師還需要關注一些在體育課堂上不樂于表現(xiàn)自我,或者不喜歡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要注意挖掘其存在的閃光點,提出表揚,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優(yōu)勢逐漸轉(zhuǎn)移到體育鍛煉之上,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在教師鼓勵學生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支持,以及同學之間的溫暖和團結協(xié)作,從而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和他人的長處,不斷取長補短,并取得更好的體育成績。學生在教師提供的獎勵機制中獲得自信力的提升,才能夠以更好的狀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并激勵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與成功。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體育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并設置挫折訓練,提升學生的承受能力,還需要設計獎勵機制,提升學生的自信力。從而引導中學生獲得身心的健康成長,以更好的精神狀態(tài)去迎接新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盛久埂.中學體育教學中如何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J].科教導刊(下旬),2015,(12):130-131.
[2]萬叢靈.中學體育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素質(zhì)鍛煉的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13):253-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