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璇 陶功勝 朱強 王斌 許昕
摘要:在當代的時代背景下,為了良好地促進我國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并且提高國民教育素養(yǎng),黨中央不斷地下發(fā)各類有關教育資助方面的相關文件,尤其是在“資助育人”這一理念之下,已經(jīng)完全成為我國各大高校實施資助的重要理念,有效地針對資助不公平、育人缺位、資源缺乏等問題進行良好的解決,有效地促進我國針對高校資助育人實施對多方位評價機制。
關鍵詞:多方位評價機制;高校資助;資助育人
在當代教育制度不斷改革過程當中,高校逐漸開展大范圍的擴招趨勢,并且針對高校學生的學費制度進行不斷的改革,由此造成貧困生的大范圍產(chǎn)生。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學校的招生率與學生的升學率,在多方位的評價機制之下,我國高校不斷地開展實施資助育人策略,在針對新生學生貧困入學的情況之下,有效地開設“綠色通道”,并且良好的建立“獎”“助”“貸”“補”“免”,通過這種方法良好地解決貧困學生的入學困難。
一、 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的功能
(一) 思想引導
在當代教育過程當中不斷地實現(xiàn)教育公平化、教育全面化、教育終身化的理念,讓貧困學子有效地得到政府與學校的幫助,體會到社會與媒體的關注,黨中央不斷地下發(fā)相應資助政策,以此有效地滿足貧困學子對學習的渴望,提高社會文化水平的發(fā)展。近年來,政府不斷地提高國家勵志獎學金與國家助學金的資助金額,使一些家庭貧困的學生能夠有效無償?shù)牡玫秸南嚓P資助,充分地展現(xiàn)出當代社會“人文關懷、以生為本”的理念。
(二) 情感激發(fā)
在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的有效實施,不但能夠有效地促進貧困學生可以接受到平等、公正的高等教育,而且能夠有效地鍛煉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為社會的發(fā)展源源不斷地提供所需的專業(yè)性人才。尤其是貧困生在得到來自國家政府、學習領導的殷切關懷,能有效地讓學生體會到來自國家、來自社會、來自學校的關注,讓學生在感受當中學會感人,懂得愛國愛校,并且使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養(yǎng)成一個樂于助人的傳統(tǒng)美德。
(三) 心理疏導
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貧困生在原有的生活當中物質極其的匱乏,因此在以往的學習生活當中會與其他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差距,及其容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并且在學習生活中十分的孤僻、敏感、封閉、內向。因此,在進行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的活動過程當中,教師通常會針對那些家境貧困的學生進行相應地了解,有效地針對貧困學生的心理做有效地疏導,并且在自主的過程當中有效地針對貧困學生的思想道德與價值觀、學習成績與表現(xiàn)等多個方面進行極高的肯定與認可,并且在學習生活中良好的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楷模與典范。
(四) 品德塑造
多方位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主要是通過針對貧困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進行有效地考核,并且良好地結合教師對貧困生的了解、普通學生對貧困生的了解,最終匯總起來對貧困生進行綜合評定。有利于在評定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過程當中,能夠良好地提高貧困生的德、智、體、美、勞多方面高水平的發(fā)展,良好地為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個方面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
(五) 提升素質
伴隨著國家針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要求,為學生在各方面的素質能夠良好地提升,并且彌補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將學生道德素質、文化素質、體制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等方面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良好地培養(yǎng)與綜合。
二、 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的現(xiàn)實依據(jù)
(一) 滿足生活需求
在當下的資助體系過程當中,一切是為了解決貧困生在校上學期間的生活學習問題。通過政府的相關資助,以此來滿足學生在學習生活當中所遇到的生活困難。通過國家勵志獎學金的有效下發(fā),能夠讓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能夠良好地解決學生上學期間的學費及生活費的問題,讓這些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質生能安心地將所有精力放到學習當中。助學金的有效下發(fā),能夠緩解貧困生的生活消費問題,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在貧困生的助學貸款的申請上,能夠為貧困學生提供良好的入學前提,之后通過業(yè)余時間勤工儉學賺得學費。因此,多方評價機制在高校資助育人的方略中有效地實施,能夠良好地滿足高校貧困學生的生活需求。
(二) 符合全面發(fā)展
高校教育就是為了能為社會發(fā)展當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的發(fā)展提供可用的人才,并且在高校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多方位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因此,當今高校不斷地擴招,為的就是能夠源源不斷地挖掘符合社會各方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的有效實施,能夠有效地讓一些貧困的學子良好地入學,尤其是一些品學兼優(yōu)的貧困生,能夠良好地挖掘方方面面高水平的人才,并且針對學生科學、文化、道德、身體等多個方面進行有效地綜合性的發(fā)展。
(三) 人文關懷
在當下以人發(fā)展的歷程當中,在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能夠有效地縮小學生之間的貧富差距,并且讓貧困學生體會到國家、政府、社會、學校、師生等多個方面對其的關注,能促進貧困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產(chǎn)生正確的自尊與自信心,健康快樂地成長。尤其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與人們精神需求不斷地發(fā)展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升,然而針對那些家庭貧困的學生,他們的生活條件完全無法與當代的生活生產(chǎn)等各方面有效地銜接在一起。政府針對高校貧困學生的有效資助,能夠讓貧困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人文關懷,讓他們明白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對他們都有著高度的關注與重視,這個世界到處都充滿著愛的語言與愛的行為。
三、 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的現(xiàn)狀
在當下國家高度重視貧困資助育人這一項工作當中,雖然在當下的高校發(fā)展當中已經(jīng)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應,但是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問題。
(一) 缺乏育人理念endprint
由于貧困學生在經(jīng)濟方面的困乏,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并且在人生觀與價值觀方面具有一定的錯誤認知,在校園生活當中缺乏溝通與交流。然而教師在進行多方位評價機制的過程當中缺乏與貧困生良好的溝通,并且沒有及時針對貧困生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導致貧困學生難以走出“貧困”的陰影,雖然得到了相應金錢上的資助,但是心理里并沒有得到良好的醫(yī)治。
(二) 缺乏公正性
在當下針對多方位評價機制高校資助育人的過程當中,有不少高校學生會對貧困生的資助的公正性產(chǎn)生一定的懷疑。其一,部分普通學生因為一己私心想要得到國家高額的資助,在沒有任何困難的情況下就申請了貧困補助;其二,貧困學生因為自卑的心理,不想讓外界同學老師知道自己的困難;其三,教師一味的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文化課成績來進行審核,沒有充分地將多方位評價機制有效地運用到資助育人的過程當中。
(三) 分配不合理
國家政府在針對各大高校下達“獎”“助”“貸”“補”“免”的各項指標的過程當中,并沒有根據(jù)各大高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地分配。通常是按照各大高校的生源比例進行協(xié)調分配,但是并沒有真正地結合各大高校招生的具體情況,雖然有些高校所招收的學生多,但是貧困生卻很少,有的高校招收的學生少,但是貧困生卻很多。
四、 多方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的改革
(一) 增強育人理念
在實施多方位評價機制下高校資助育人實施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充分地針對貧困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與指導,提高貧困學生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并且使貧困學生敞開心扉,能夠與其他的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
(二) 增強公正性
在實施高效資助育人活動過程當中一定要增強多方評價機制的深入,一定要避免一些普通學生的渾水摸魚行為,針對貧困學生的自卑等不良心理,教師應當進行良好的疏導,并且教師一定要全面兼顧到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進行高效資助育人中一定要落實多方評價機制,不能單單的從學生的學習成績入手,一定要從學生的貧困程度入手,結合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有效地進行公正性的資助。
(三) 合理分配
政府一定要根據(jù)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入手,并且有效地兼顧到各個學校生源的具體經(jīng)濟能力。將各大高校的生源比例與各大高校招生的具體經(jīng)濟情況進行協(xié)調分配,有效地讓真正貧困的學生得到相應的資助。
五、 總結
在如今,政府部門不斷地針對高校的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的過程當中,一定要良好地將多方評價機制在高校資助育人的過程當中開展,并且學校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地下發(fā)資金到貧困學生當中,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針對貧困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讓貧困學生能良好地感受到來自政府與學校的關愛,提高貧困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孫曉景.高職院校資助育人功能的實證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6.
[2]徐美華,饒志雄.新時期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機制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4):49-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