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
摘要:兒童文學“隱形課程”就是指兒童在參與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中所構建起來的感性價值文化,代表兒童的精神底色。兒童文學中蘊含著兒童的審美,對兒童的未來發(fā)展和精神追求都有密切的關系。然而在現(xiàn)實中,兒童文學的這種“隱性價值”陷入迷失的困境,對此,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讓這些“隱形價值”復歸才能讓兒童文學發(fā)揮真正的語言文學的教育作用。
關鍵詞:兒童文學;“隱性課程”;價值迷失;價值復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4-0246-02
一、兒童文學中的“隱形課程”價值所在
(一)兒童文學中蘊含著兒童的審美傾向
兒童文學是對人類的童年階段的人性和精神價值的一種特殊的表達。從文學價值的角度來看,兒童文學具有特殊的兒童審美傾向和語言的屬性。在兒童的審美傾向上,兒童文學體現(xiàn)出純真、快樂、生活、游戲等審美的傾向,兒童通過文學作品將審美傾向表現(xiàn)出來,從中獲得一定的精神滿足,漸漸地,這些文學中歐品就對兒童形成了精神的教育。因此,這些兒童文學就會成為一種培養(yǎng)兒童思想品德精神和多元價值觀的一種主要的途徑。
與顯性課程對兒童進行的文化教育相比,兒童文學凝聚著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是人類文學藝術成果的結晶,不同的文學作品故事背后往往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的過濾中保留優(yōu)秀的文化內容,將傳統(tǒng)民族文化精神與時代價值相融合。對這些文學作品進行品讀,兒童就會將這些文化的痕跡吸收到思想中去,對兒童的成長形成一種文化的熏陶[1]。由此可以看出,兒童文學中特有的兒童審美傾向對兒童的成長來說具有重要的塑造價值功能。
(二)兒童文學是人性的初始定位
兒童文學的人性使命是具體的,是通過一系列的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豐滿的人物形象、巧妙的語言、歡樂的氛圍等一系列的內容表達出來的,那些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不會隨著時間而褪色,主要的原因就是兒童文學中特有的文學內容。在歷史的長河中,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夠以特殊的方式彰顯人性的價值,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2]。
兒童文學是一種隱形課程,兒童在文學閱讀中將兒童文學的顯性價值轉向兒童的內心價值認同,在文學的環(huán)境中對人生、人性產(chǎn)生初步的認知。兒童的童年生活需要文學進行添彩,在文學中認識人性,就會形成對人性的初始定位。這種隱性課程與顯性的具體課程相配合,兒童就會形成人性的初步認知,最終形成多元化的、奠基性的教育內涵。
(三)兒童文學是兒童一生的精神懷念
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自然、流暢,題材深刻,深入兒童的內心,表達著童真的快樂和人性的美。在很多經(jīng)典兒童文學中,洞悉兒童成長的秘密,剖析兒童的成長的煩惱,通過自我與他知來凸顯情深意長的審美教育價值。當兒童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時候,就會被這些精神所打動,從而銘記于心,不知不覺融入到豐富的精神生活里,使兒童在漫長的一生都會對這種精神進行懷念,這就是兒童文學的魅力[3]。
二、兒童文學“隱性課程”的價值迷失
(一)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與“教育主義”
毋庸置疑,兒童文學是一項審美的藝術,其主要的價值功能主要通過文學中的主題、人物形象、語言表達等內容展開,運用文學作品能夠很大程度上促進兒童的語文教育,培養(yǎng)兒童語文的想象力和感性的生命,這就是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與隱性課程的價值[4]。
但是,在當下的兒童語文教育中,兒童的知識認知被提高到特別高的高度上,而情感、價值觀等隱形課程的價值卻被相對弱化,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兒童的語文知識與成績,而不重視對兒童文學的隱形價值進行教育。比如,在大多數(shù)的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教兒童認字、讀故事講道理、默寫詞語背誦詩歌等現(xiàn)象最是普遍,這使兒童文學無法發(fā)揮真正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學習文學的興趣逐漸喪失,隱性課程的價值所剩無幾。對于兒童語文教育來說,如果兒童對文學的認知匱乏,會歪曲文學作品的價值,在兒童的認知中形成“文學就是學習生字”的認知,兒童文學成為教育的機械工具[5]。因此,兒童文學的隱形課程價值就會被拋棄,兒童的情感也就不會表達出來。
(二)網(wǎng)絡兒童文學泛濫
兒童文學與兒童的教育具有天然的關系,無論是兒童寓言故事、童話故事還是兒童文學小說,都與兒童的童年具有緊密的關系。在當下,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wǎng)絡的“非教育”卻成為教育的一種主要的形式之一,網(wǎng)絡兒童文學使兒童文學的隱形課程價值迷失。
滋生于網(wǎng)絡和多媒體土壤中的網(wǎng)絡兒童文學具有明顯的形式化、碎片化、感性化的特征,侵染于網(wǎng)絡的兒童文學使兒童的自我意識、虛無意識無限膨脹,站在了教育的對立面上。這種對傳統(tǒng)文學教育進行批判的網(wǎng)絡兒童文學在實踐中降低了兒童文學隱形課程的價值。
事實上,傳統(tǒng)的文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對兒童的精神自由、靈性解放等發(fā)展的要求產(chǎn)生了限制作用,而網(wǎng)絡文學就是利用這一點對傳統(tǒng)的兒童文學發(fā)起了挑戰(zhàn)。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兒童文學中的隱形課程價值即審美價值就被剝奪。網(wǎng)絡文學是對現(xiàn)代商業(yè)經(jīng)濟、反對主流、反理性觀念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拋棄一切的簡單思維。這種網(wǎng)絡文學對傳統(tǒng)文學的隱形課程價值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三、兒童文學“隱性課程”的價值復歸
(一)在語文教育中實現(xiàn)兒童文學的隱形課程價值
在最新的兒童語文教育中,已經(jīng)將兒童文學作為課程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語文教育的一種新的資源和手段。其實,兒童文學的隱形價值都是通過顯性課程實現(xiàn)的,在現(xiàn)有的教育條件下,要想實現(xiàn)兒童文學隱形價值的復歸,還需要借助顯性課程的形式。但是應該意識到顯性課程只是兒童文學教育的一個方面,如果只依賴于這些顯性課程的價值,則還是無法滿足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需求。因此,應該將隱形課程和顯性課程相結合讓兒童文學的隱形課程價值復歸。
讓隱形課程的價值復歸,首先需要利用兒童文學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自由的教學情境,讓兒童主動融入到兒童文學的精神價值中,強化兒童文學的教育功能,在彌補顯性課程缺陷的同時挖掘隱形課程的價值內涵,實現(xiàn)兒童文學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同時,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將兒童文學的價值體現(xiàn)出來,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兒童文學內容展開故事再現(xiàn)、主體閱讀等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班級就會行閱讀文學的文化,將兒童文學隱形課程的價值自然展現(xiàn)出來[6]。
(二)利用兒童文學隱形價值舉辦校園文化活動
在兒童階段,學校的校園生活對兒童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校園文化是隱形課程的重要形式之一,讓兒童文學的隱形課程價值復歸可以利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校園文化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創(chuàng)建的一種精神文化氛圍,也包括這些精神文化的承載的內容。在兒童階段,校園文化的形成離不開兒童文學的額閱讀,離不開兒童文學的隱形課程的參與。很多的校園已經(jīng)開始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比如舉辦校園閱讀論壇、兒童文學故事創(chuàng)作等活動,使兒童文學真正滲入到兒童的生活當中去。
(三)兒童閱讀潮培育兒童接受文學價值
兒童閱讀潮的掀起使兒童能夠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接受兒童文學的審美價值,兒童閱讀潮彰顯隱形課程價值復歸的作用,教師和家長應該選擇具有核心價值觀的文學作品。兒童不具有自主選擇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成年人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為兒童挑選適合的文學作品供其閱讀。在當今的信息爆炸的時代,為兒童挑選正確的文學作品,掀起“正流”的閱讀潮才能讓兒童真正受到價值的感染。
參考文獻:
[1]郝俊杰.高職英語隱性課程體系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6(03):150-152.
[2]王艷文,陳丹,馬金威.隱性課程理論視域下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英語教師,2016,06(12):13-16.
[3]李學斌.兒童文學“隱性課程”的價值迷失與復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08):73-76+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