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營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設置的重要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了解掌握基礎文學知識,運用語言發(fā)展獨立表達能力,朗讀無疑是學生訓練語言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工作經(jīng)驗,對小學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探討,以期為語文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課程 朗讀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114-0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朗讀課本范文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種語言實踐過程,經(jīng)過反復的朗讀鍛煉,課文中一些精美的語言、豐富的表達方式會潛移默化成為學生的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語文考試成績,而忽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進而導致語文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創(chuàng)新與改革,進而打造有效的語文朗讀課堂。
一、優(yōu)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價值
小學階段屬于國家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生也在這個關鍵時期形成學習習慣。教師應在這一階段扮演引導者角色,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重視朗讀教學,通過有效的朗讀,幫助小學生梳理足夠的語文知識點,進而提高其語文閱讀能力及文字書寫水平,達到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目的。因此,為達到理想教學效果,教師應制定合理的朗讀計劃,挑選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小學生參與課堂的互動積極性,進而在不斷的實踐參與中把握語文朗讀能力。
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讀”的重視程度還有些欠缺,這也就導致小學生課堂朗讀中存在一些問題。
二、語文朗讀教學中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究
(一)小學生對朗讀的意義認識不清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最主要的狀態(tài)是教師教,學生聽講,但這種狀態(tài)也造成大部分學生不懂提問,對老師教授的知識全部接收,教師讓學生在課堂朗讀,學生只是重復機械的朗讀,對朗讀的意義認識不清,重要性認識不足,這種方式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意義不大。而且在學生朗讀后,教師沒有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評論,這樣長期以往更容易讓學生閱讀沒有目的性。
(二)教師沒有進行科學引導
當前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沒有指導學生如何根據(jù)內容有感情朗讀,有些教師雖然進行了指導,但關注朗讀聲音的大小,忽略內心的情感表達,忽略了語文的文學內涵,制約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恰當指導小學生分角色、分鐘或集體朗讀,不再僅僅注重表面技巧,而關注能力培養(yǎng)。
(三)朗讀教學流于形式
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課堂上,大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朗讀時并沒有完全投入,這導致了學生做事三心二意,沒有明確的目的。另外一部分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沒有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這導致學生不理解作者的意圖,機械性重復課本中的某段表達。
(四)朗讀教學方法不當
朗讀教學的方法是影響朗讀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教學方法不當會導致小學生朗讀的興趣不高,積極性不強,甚至引起反感。大多數(shù)教師的領讀、演示等只會導致小學生的盲目效仿,效果不理想。
(五)朗讀教學評價不足
一般來講,語文考核大都以最終的試卷形式為主,不考核朗讀能力,這也是導致朗讀教學質量不佳的關鍵所在。
(六)學生參與度低
多媒體技術目前已經(jīng)被廣泛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中,這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但在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和教師成為了多媒體課件的聽眾,失去了教學主體的地位。
三、解決小學教學朗讀問題相關對策
(一)教師應引導朗讀與思考的有機結合
教師應精心挑選經(jīng)典文章,讓學生先通篇理解文章內涵,把握文章情感線,首先動腦思考幾個問題,并帶著問題去朗讀和理解,用心去領會作者寫文章當時的情感。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五年級語文課本《草原》這篇文章時,教師應依據(jù)課文的內容制作課件,幫助學生進入情境,引導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內容,進而培養(yǎng)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興趣、鍛煉邏輯思考能力。
(二)教師進行精準范讀
教師應該做好精準的示范以引導學生,與此同時,教師在進行示范朗讀后應與學生進行互動,評價哪些地方讀的飽含情感,哪些地方需要停頓等等。
(三)朗讀環(huán)境情景化
教師需要根據(jù)課文設置相對應的朗讀情境,激發(fā)朗讀者培養(yǎng)該情境下的對應情緒,這樣自然而然會在閱讀中流露真情實感。
(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優(yōu)化朗讀形式
選擇合適的朗讀教學方法對引導有效朗讀很是關鍵。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需求與精神需求,制定更為貼切這個群體的朗讀教學方案,通過一些趣味性、個性化的優(yōu)化設計,吸引小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應加強閱讀形式的多樣化,防止學生任何文章均采用同一種語氣與情感。
參考文獻:
[1]王翠蘭.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yōu)化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4):65-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