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張艷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倡以朗讀為主,以理解為輔。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花精力,舍得通過活動來創(chuàng)設朗讀的情境,引領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領會表達,使課文中的思想、情感叩擊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心到、眼到、口到,學得愉快,學得有效。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朗讀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31-0070-02
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的重要手段。葉圣陶老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舍得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文本的那份情深意濃。
一、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朗讀
一直以來,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諸多讀書的時間。如新授課上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連一遍課文都未讀完,教師就擊掌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裝飾性環(huán)節(jié)。所以,教師需要根據(jù)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成度。每節(jié)課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用普通話正確地讀課文,要求他們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尤其是預習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切不可只做樣子。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時間哪兒擠?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形式花哨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二、舍得花精力有效指導朗讀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之法。如何有效地指導呢?我覺得要重視以下幾方面。
(一)朗讀習慣的培養(yǎng)
好的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用一生。訓練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應循序漸進。 首先,訓練朗讀的姿勢要優(yōu)雅大方。坐著讀時,兩手拿書略傾斜,頭正、腰直、腳放平;站著讀時,身姿挺拔,一手托書一手扶書于胸前,千萬別讓書遮住自己的臉。有時也可以請學生到講臺前讀,鍛煉學生當眾朗讀和說話的膽量。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大聲朗讀的習慣。一些性格文靜的學生往往說話、讀書的聲音很輕,一旦形成定式,糾正就很困難。因此,課堂上應多請他們朗讀,要求他們張大嘴巴讀,做到聲音響亮,讓全班同學都能聽清楚(但不能吼叫)。一旦有了進步,就及時給予表揚。久而久之,就能使其養(yǎng)成大聲朗讀的習慣。第三,要培養(yǎng)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的習慣。朗讀課文,不僅要口到,還要眼到、心到,在讀通、讀準的同時,還要想想詞句意思、全文內容等。
(二)范讀
教師的范讀能夠迅速直觀地讓學生學會朗讀的方法,讀出感情。而播放音頻、視頻這樣的朗讀課件,“以機代讀”,也可以起到渲染氛圍的作用。但教師充滿感情的朗讀能夠讓學生看到其面部表情,這往往更容易感染學生的情緒。激情引趣時范讀,學生讀不到位時教師范讀,這些都很有必要。但范讀只能起到示范啟發(fā)的作用,而不能要求學生一味地模仿,一節(jié)課范讀也不宜過多,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自己練讀。
(三)圖片、音樂渲染
音樂、圖片與文學有著不解之緣。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jié)奏塑造藝術形象,把人帶入特有的意境中,能喚起人的情感。教學《歌唱二小放牛郎》時,教師適時播放悲壯的音樂《情殤》和二小犧牲時的畫面,并朗讀相應段落,學生們會因小英雄的離去而感到無比悲痛,對殘酷的日軍充滿了憎恨;學習《夕陽真美》最后兩個自然段時,播放悠揚清亮的薩克斯曲《回家》,學生欣賞著落日熔金的美景圖,帶著美好的遐想來朗讀將更有情趣。
(四)精選關鍵點朗讀
于永正老師曾經(jīng)說過:“語文教學的亮點在哪里?語文教學的味道在哪里?在關鍵的詞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讀里?!毙W低年段的語文教學要逐漸培養(yǎng)學生理解關鍵詞語、難懂詞語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惜時間引領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深入理解。如在教學《狐假虎威》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竄過”一詞,教師問:“誰能做個‘竄的動作?”學生有過生活經(jīng)驗,做這個動作并不難,個個躍躍欲試。通過表演,他們理解了“竄”是指動作很快地跑,逃跑,昏頭昏腦地跑,亂跑。教師又接著問:“為何狐貍會有這番表現(xiàn)?”引導學生理解狐貍此時的心情是緊張、害怕、著急的,也為后面狐貍和老虎之間的對話教學埋下了伏筆。有了以上感悟,再讀“一只狐貍從老虎身邊竄過”一句時,學生對“竄”的語氣、情感把握得就比較到位了。
(五)揣摩語氣詞、標點朗讀
文本的語氣詞、標點對表達思想感情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jù)文中標點、語氣詞深入揣摩文本朗讀的語氣,品味其表達的情感。三年級下冊《趕海》一文,記敘了小作者童年趕海的趣事。文中的語氣詞用得十分貼切。 “嘿”字既體現(xiàn)了小作者的意外收獲,又表現(xiàn)出小作者抓住小海星時的高興;“哎喲”一詞,可以看出螃蟹的大螯夾人很疼,以致小伙伴叫得很大聲;“咦”則體現(xiàn)了“我”的疑問和好奇,“到底是什么在撓我的腳呢?”語調上揚;“哦”表現(xiàn)了“我”知道真相后的恍然大悟。這些語氣詞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常掛在嘴邊的,特別有生活情趣。在指導學生品味這些語氣詞后,再朗讀這些句子,他們就特別容易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間的那份快樂。
(六)有效監(jiān)督、評價朗讀
課堂的時間有限,不可能每個學生都有練習和被指導的機會。那么,有效地完成課外的朗讀作業(yè)就顯得非常重要。人都有惰性,孩子年齡小,家長工作忙,無暇監(jiān)督孩子,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影響了課外朗讀作業(yè)的有效完成。課外朗讀作業(yè)的檢查一直以來也是棘手的問題。近年來,智能手機普及,教師下載“一起作業(yè)網(wǎng)”APP,檢查學生的朗讀和背誦任務就方便多了。學生們?yōu)榱虽浿票M量完美的音頻,在錄制前都會進行多遍練習。當然在審閱音頻時,教師也應盡可能多地運用表揚“武器”,做到“好話多說,壞話好說”,以鼓勵為主,使學生能正視自己朗讀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
三、舍得多開展活動,激發(fā)朗讀興趣
每學期我班都要舉辦以朗讀為主題的活動。四季的來臨,我們會舉辦相應的詩歌美文朗誦活動;母親節(jié)到了,開展“歌頌母愛,感恩生活”的朗讀競賽;國慶節(jié),開展“愛國詩篇”的朗讀交流活動;學習了有趣的課文,我們也會來一場課本劇表演……每次活動提前一周布置,在午自習或班會課中展演。從朗讀會上,可以看得出學生們很用心,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了出來。這樣的活動我們時常開展,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準備的過程中也使學生的朗誦水平得到提升,又弘揚了正能量。值得一提的是,每次朗讀活動,都有主持、評委,比賽完后,評委們會進行認真的點評,并為同學們提出改進的“金點子”。每學期三四場的朗讀活動中,每一場的主持人、評委都不一樣,旨在讓更多的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一兩年下來,班級內能說會道、入型入格的主持人才大批涌現(xiàn)。
有效的朗讀可以提高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但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日積月累、不斷提高的結果。所以,語文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在多訓練的前提下求質量,讓學生愛上朗讀,愛上語言文字,愛上語文,成為一個熱愛生活,情感豐富的人。對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舍得朗讀,讓語文教學情深意濃。
(責編 劉宇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