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江林
摘 要:閱讀教學重在教學中的啟發(fā)。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潛心探索“引導”的教學策略,通過啟發(fā),“引導”出思考的方向,“引導”出深層次的思考,“引導”出情感的共鳴,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閱讀教學;思考;小學語文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但學生不能自然地成為主體,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主體的,可見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我認為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閱讀目的,提高主動自讀能力
目的明確是學生閱讀的動力和前進方向,也是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前提條件。帶著明確的閱讀目的,讓學生主動自讀,是培養(yǎng)他們閱讀能力、提高語文學習質(zhì)量的重要途徑?!白宰x”是學生感知、理解課文的一種實踐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通過“自讀”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讀能力、理解能力、探究文章的能力、質(zhì)疑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鑒賞能力、評價文章的能力等。語文教材中每單元前都有單元內(nèi)容簡介和閱讀指導方向,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和主攻方向。通過學生反復的自讀實踐,培養(yǎng)學生整體性閱讀能力。課本所選的略讀課文大多故事性強,內(nèi)容較淺顯,結構層次較清楚,表現(xiàn)手法較常見,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生的理解能力、綜合能力和表達能力是相適應的,把略讀課文交給學生主動自讀,是完全可能的。我們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指導方向。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發(fā)展他們的自讀能力,圍繞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在促使學生明確閱讀目的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通過課堂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問”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很多教師把閱讀教學上成了一問一答的“滿堂問”,這是一種偏差?!皢枴币龅脚c“思”相結合,是學生思考的一個導向,教師“問”的效果是給學生思考的“導”,要“問”出主問題(中心問題)、深問題(課文較深層次的如情感體驗、觸發(fā)興奮點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和體驗,對課文中心、情感、意境的感受,使學生深入思考。
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nèi)容。
四、教給孩子合適的閱讀方法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可以較快地提高閱讀水平,減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積累學習方法、領悟學習規(guī)律,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促理解,全面提高漢語文學習,使字、詞、句、段、篇融為一體,做到讀有用、用有所長。
4.1瀏覽
要求學生在最短時間內(nèi)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這就要求提高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學會瀏覽、跳讀等技能。學生閱讀時經(jīng)常停頓必然影響閱讀速度,這就要求老師要加強閱讀指導,使學生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掌握更多的知識,逐步提高閱讀的速度以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
4.2細讀
細讀就不必讀得太多,只要在第一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選取出有用的或有興趣的文段來讀,逐字逐句地分析。其意義在于練習選取有用的部分,可訓練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要激發(fā)學生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就不能調(diào)動積極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
4.3回味
即對文章進行“全面理解,綜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脈絡,抓住主線,身臨其境地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練習,最后形成對文章的最終評價。由于建立的第二步的基礎上,這次的認識程度將比第一次深刻得多。然后再總結閱讀心得,通過心得積累經(jīng)驗,逐步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
五、明確要求,加強訓練,培養(yǎng)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閱讀課文是由講讀向獨立閱讀過渡的憑借,它與講讀課文有密切的聯(lián)系。閱讀課文主要是為了復習、鞏固、運用在講讀課中學到的知識和閱讀方法,并通過訓練轉化為技能。與講讀課文的教學相比,閱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降低。根據(jù)閱讀課文的這一點,教學時應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抓住重點,自學自練,互相交流,檢查指導。
5.1抓住重點,明確要求
當學生明確了訓練目標,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就有了閱讀的積極性,就會主動地閱讀。提出要求的作用還在于促使學生聯(lián)系講讀上剛剛學到的知識,主動地用來學習新課文,鍛煉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提出的要求必須明確,圍繞重點,還要注意量和度。在一般情況下,可以課后思考為依據(jù),因為這些題目是緊扣重點訓練項目和課文的重點、難點設計的。
5.2自學自練,解決在閱讀中的問題。
學到新的知識,有了新的體會,畢竟是初步的練習運用,學生必定還有自己解決不了或者解決不好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組織交流、檢查指導。在學習講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可能對重點訓練項目的印象并不太深刻,現(xiàn)在拿來運用,會顯得比較生疏,這就要求教師加強指導,甚至需要引導學生回憶一下講讀課文的教學,明確訓練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漸進的復雜過程,切忌操之過急。應通過引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教會學生合適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自主閱讀和思考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