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莉
摘 要:新課標改革下,中學語文作為在學科教學占據地位明顯的基本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化運用能力和審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學階段學生所接觸的文章古詩詞中蘊含著深刻的內涵和環(huán)境,是一門十分值得鑒賞的一門學科。如果學生只是淺淺的背誦而未曾細細品味咀嚼,這真是浪費了那么好的文化體驗過程。中學語文實際上是一門具有深刻的人文情懷的課程。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很好地提升中學生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的能力,更能為未來的語文學習增添樂趣和優(yōu)勢。
關鍵詞:鑒賞能力;審美技能;潛移默化
一、什么是中學語文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簡單地來說就是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的鑒賞能力。在中學階段,是學生吸收外界視野和知識,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對外界事物的評價水準,感知外界美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中學語文能力體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語文鑒賞中,占據了一個不小的比例。中學語文的審美能力不僅包括圖文的鑒賞能力,題目的審查能力,還包括文學素養(yǎng)人文情懷的重要內涵等,是一個又具象又抽象的過程。
二、為什么要培養(yǎng)中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
中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中學生又正是青春叛逆時期。所以,必要的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的引導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甚至能夠改變一個學生的意志走向。而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多集中在語文教學中,所以,語文教學是中學生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主要陣地。語文教師在傳授相應的語文學科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由此可知,之所以我們要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插入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不單單只是為了輔助教學活動,更應該是對學生價值觀導向的培養(yǎng)。
三、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yǎng)相關策略
1.注重提高學生鑒賞能力,注入人文關懷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创恼略娫~寓意內涵的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后天文化的熏陶,環(huán)境培養(yǎng),循循漸進的訓練才能得到的。在中學語文課堂中,在簡單的解析文本意思的前提下,語文教師更應該向學生傳授文本所發(fā)生的背景,作者或者是主人公的內心歷程,性格品行等,這都有助于提高學生在面對文章文本時能夠牽涉到比較多的文本內容。放射狀發(fā)散思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視文章的能力,這都是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層層遞進,幫助學生深刻挖掘剖析的關鍵所在。語文教師不僅傳授給學生基礎的母語知識,還承載著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傳承下去的艱巨任務。
2.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審美積極性
審美并不是簡單地看到一個事物,覺得它優(yōu)秀就是一種審美能力。真正審美能力應該是一套系統(tǒng)的感知能力,它應該是詳細的,有依據的,有一定規(guī)律的。由此可知真正的審美學習應該是長久而又苦澀的,所以,如何讓正處于叛逆期的中學生從心里喜歡上鑒賞,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從頭到尾地了解和精通是不可能的,更別說中學生,學歷尚淺。他們在面對枯燥的文化內涵和古文翻譯等內容時,難免會感到厭煩。如何激發(fā)學生對鑒賞能力審美能力培養(yǎng)的興趣就成了眾多教師們研究的方向。激發(fā)學生興趣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學生從心里產生熱愛,這就要求教師在中學語文課堂上靈活應對各種尷尬的場面,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說,老師正在教授一首古詩的意境美,如果單純地解釋古詩詞的注解是根本沒有辦法調動學生的興趣,也沒有辦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那份不一樣的情懷。所以,在解說古詩詞的時候,應該讓學生一起加入進來,共同演繹這份獨特的意境,最好是讓學生能夠上臺表演主人公的心理歷程,讓臺下的學生一同鑒賞,挖掘主人公內心感受,而不是粗俗的理解注解,而是深入了解古詩詞環(huán)境中存在的人文關懷。當學生在親身演繹這一份美妙的意境時,不僅讓學生加入了鑒賞活動中,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課堂氣氛,讓學生都參與進來才能更加地激發(fā)起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3.實現(xiàn)提高審美能力到創(chuàng)造美的愿望
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以人為本,在教學中就是以學生為本,教學要以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分數(shù)至上。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中學語文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學科,有著其他任何學科不能代替的特性,也就是底蘊性。在不斷的改革過程中,傳授審美能力的同時還需要考慮的是讓學生學會創(chuàng)造美。這表明教師的確對教學有了重新認識,但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注入的鑒賞知識與學生所需要的文化知識相比是相當微薄的。語文課程改革,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教師來實施。中學語文教師保證自身學科素養(yǎng)的同時,更應該保證自身的審美能力,不斷閱覽最新的優(yōu)秀作文,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更應該為學生提供能夠創(chuàng)造美的平臺,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交流平臺,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敢想敢說才是真正地讓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關鍵。新的教材按專題分類編寫,跳躍性強。一些教材并沒有完全講解所學知識,其中留下了廣闊的空間,不像以前的教材,包含了所學的所有知識,學生自主閱讀后一目了然。教師只要熟悉教材,即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新的課程改革后,教師備課時必須大量查閱資料,重新駕馭、整合教材,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角度,為學生設置出一個在可理解的條件下能夠自主創(chuàng)造美的環(huán)境。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不僅可以正確理解書中的基礎知識,還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潛移默化地形成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矣金虹.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2]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
[3]淺論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珠江教育論壇,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