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紹金
摘要:在新時代不僅是高科技較量的時代,也是國民素質較量的時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素質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新世紀國民的素質,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對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提高體育教育的效果有著積極的作用。體育教學同其它學科一樣,要把“育人”放在體育教學中首位。體育教學比其它學科更有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信、堅毅、勤勞、勇敢、團隊精神、組織紀律性等優(yōu)良品質,體育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從教材、教法等方面來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品德教育;體育教學;體育競賽;體育教師
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體育是整個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因此利用體育課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將德育內容寓于體育教學的活動之中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體質陶冶情操提高品德素養(yǎng)是每一位中學體育教師應盡的職責。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我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集體活動中德育的體現(xiàn)
體育教學一般都在室外進行,活動范圍大、內容多樣化、容易受外界干擾,沒有一個良好的組織規(guī)范紀律約束就無法進行教育。如集合、整隊、隊列變換、組織上課、需要在一定時間內迅速完成的動作以保證教學順利進行,因此要學生有一個良好的思想品德作風整,服從命令聽指揮。也從中體現(xiàn)了校風、班風的窗口從而引導他們建立必要的制度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對違反集體利益破壞集體榮譽的不良行為及時地進行批評教育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發(fā)揚集體主義思想、精神提倡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團結協(xié)作的思想品德。
二、課堂教學中德育的體現(xiàn)
體育學科是學校中開設年限最長的一門學科,也是各學科中唯一的一門從幼兒園一直開設到大學的一門課程。學生在整個學校生活中都接受體育教育,通過體育教學,保證了學生從幼兒園直到大學,連續(xù)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明確德育目標,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中,要經過動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練、協(xié)調直至自動化的形成過程。要使學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都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磨練。教育學生要正視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決心,以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課堂教學中為達到一定的練習強度和密度,教師設定了一定的練習強度、次數(shù)、距離、組次等,并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練習時,有的同學表現(xiàn)為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有毅力、樂于完成任務;有的同學情緒波動較大,動作反應遲鈍、不協(xié)調,難以完成任務;有的同學因膽小、靦腆、動作拘謹而完不成任務。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從而保證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有的學生耐力素質、意志力差,在耐久跑教學中往往不能堅持到底,達不到教學的目的。這時,老師可以講一些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也可以講一些優(yōu)秀運動員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故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勇敢、堅毅的意志品質。
三、體育競賽中德育的體現(xiàn)
體育教學是在一定的組織形式下進行的,學校的體育活動幾乎都是集體活動,這就為培養(yǎng)學生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創(chuàng)造了條件。體育競賽要求有組織、有紀律、密切合作、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某項活動。學生在練習中常面臨集體主義與個人英雄主義的艱難抉擇,體育課比室內文化課有更多的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機會,抓住時機,加強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競賽中,可以教育學生注意安全,不計個人得失,應從大局出發(fā),養(yǎng)成個人服從集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執(zhí)行集體決議,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
進行比賽時,參加競賽的同學為了集體的榮譽,力爭上游、努力拼搏;不參加競賽的同學,為本班的同學吶喊助威;勝利后相互致意、互相慶賀;失敗了也不氣餒,總結經驗、分析原因、以備再戰(zhàn)。從而形成為集體榮譽而戰(zhàn),勝不驕,敗不餒,團結協(xié)作,平等競爭的精神。
體育運動和競技比賽,增加了人際間的交流,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消除了人的精神煩惱,催人奮進,給人愉悅,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健康發(fā)展。
四、教學內容中德育的體現(xiàn)
體育教學具有內容多、范圍廣、思想性強等特點,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個運動項目內容不同,所達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徑運動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堅持練習卻能培養(yǎng)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球類項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進行,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又可以增進學生的勇敢頑強、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思想品德。
五、突發(fā)事件中德育的體現(xiàn)
由于體育教學活動大多在室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利用突發(fā)事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變不利為有利,使課堂教學順利進行。教師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發(fā)現(xiàn)不良現(xiàn)象應及時給予指出,表現(xiàn)好的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樹立學習的榜樣,并利用課堂小結給予點評,使學生明辨是非,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一次“跳高”教學中,我反復講解動作要領,及注意事項,做了示范。然后,請一位平時體育素質較好的學生試跳一次,不料該名學生生沒掌握好要領,落地時重心偏移,摔在地上。由于這名同學是班里體育素質較好的學生,從而影響了全班同學的勇氣。到了練習時你推我讓,誰都不愿去跳。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停止練習,耐心給學生講解動作要領的同時,講述我國運動員如何帶傷參賽為國爭光的故事,讓學生正確對待困難。使他們明白:只要有頑強的意志品質,樹立對自己的信心、鼓起勇氣,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德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觀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視德育教育的同時,更要重視德育教育的效果。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必須同體育教學的特點、內容和形式緊密結合起來,防止只寫在計劃與教案中,或進行空洞的說教。要把德育教育內容中的抽象概念具體化,使之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能測量、能評價,具有可操作性的實際內容,建立合理的、客觀的、科學的德育教育評價體系,使學校體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發(fā)揮更大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