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
【摘要】低年級是兒童訓練說話的黃金時期,站在培養(yǎng)兒童語文素養(yǎng)的立場,筆者以指導閱讀《秋秋找媽媽》為例,談談如何巧借繪本閱讀指導一年級學生練習說話。
【關鍵詞】繪本;說話;閱讀;《秋秋找媽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繪本閱讀已成為家庭親子閱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已成為小學低年級地方課程的一部分。繪本畫面美觀、文字精練、情節(jié)有趣,蘊含著優(yōu)秀的說話資源。低年級是兒童訓練說話的黃金時期,站在培養(yǎng)兒童語文素養(yǎng)的立場,筆者以指導閱讀《秋秋找媽媽》為例,談談如何巧借繪本閱讀指導一年級學生練習說話。
《秋秋找媽媽》這個繪本主要講了秋秋是一只小鳥,沒有媽媽沒有家,他四處找媽媽,都沒有結果。最后在果園里遇到熊媽媽,熊媽媽跟秋秋一起玩,并答應做秋秋的媽媽。在熊媽媽家里,秋秋還看到小豬、鱷魚等孩子,熊媽媽和孩子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一、觀察圖畫,按順序說話
繪本中的圖畫精美,注重細節(jié),具備“圖畫語言”的功能。小學低年級學生雖然識字量不大,但已具備了一定的讀圖能力。因此,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圖畫,可以學會按順序說話,說一句完整的話。如《秋秋找媽媽》的繪本封面上畫著一只小鳥秋秋在睡覺的樣子。
教學片斷:
師: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圖畫,說說秋秋長什么樣子?
生1:秋秋全身都是黃乎乎的。
生2:嘴巴是藍色的。
師:你們看到的是顏色,有沒有小朋友觀察到秋秋嘴巴的形 狀呢?
生3:秋秋的嘴巴藍藍的、彎彎的、尖尖的。
師:介紹了秋秋嘴巴的顏色和形狀,這樣更生動了,大家繼續(xù)交流。
生4:秋秋有胖乎乎的臉蛋,還有一雙大翅膀。
師:這位小朋友從上到下觀察了秋秋的臉蛋和翅膀,真好!
在教師巧妙的評價語中,指導孩子除了觀察顏色,還可以觀察形狀,指導孩子按一定的順序練習說話。將說話訓練與觀察圖畫巧妙結合,充分發(fā)揮了圖畫功能,在讀圖中提高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將無聲的畫面轉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為說寫連貫、通順的話做準備。
二、圖文結合,給句式說話
繪本文字精練簡短,卻構筑了情趣盎然的故事。寥寥數(shù)語背后卻留給孩子們無限想象的空間。教師可以放大圖片與文字功能,指導讀出簡短文字和靜態(tài)畫面背后豐富的感受。《秋秋找媽媽》繪本中熊太太端著蘋果派,秋秋和熊太太的孩子鱷魚、河馬、小豬一起玩耍的圖片旁邊配了這樣一段文字:蘋果派甜甜的香味和孩子們快樂的笑聲洋溢在熊太太的家里。教師巧妙地結合圖文,給出句式,指導學生練習說話。
教學片斷:
師:瞧,多么幸福的一家??!熊太太……孩子們……能用這樣的句子說說嗎?
生1:熊太太在做蘋果派,孩子們在玩。
生2:熊太太一邊端著蘋果派,一邊看著孩子們玩。孩子們在玩游戲,玩得很開心。
師:真了不起,用了剛學的“一邊……一邊……”,讓語言變得更豐富了。
生3:我有補充,孩子們有的在搭積木,有的在玩火車,還有的在旁邊笑瞇瞇地看著呢!
這樣的給句式說話,旨在讓孩子練習有條理地說話,用規(guī)范的句式來表達圖畫上的內容。這樣的說話訓練能將簡短的繪本語言文字補充豐富,讓學生體會熊太太一家其樂融融的感情;這樣的說話訓練,能將靜止的畫面在孩子們的言語表達中活起來;這樣的說話訓練,能將句式學以致用,鞏固語言表達形式。
三、巧用補白,模仿中說話
繪本中的圖畫往往是跳躍的,給學生預留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可以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繪本的故事情節(jié)往往具有反復敘事的特點,通過語言、句式、情節(jié)等反復,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對這種回旋反復的結構和語言,學生在反復中能輕松掌握故事情節(jié),同時也掌握了文中的句式。相似的結構、相似的語言是學生模仿的好媒介。教師要善于巧用畫面或情節(jié)的空白之處,指導學生模仿說話。
“秋秋遇到長頸鹿太太、企鵝太太、海象太太,她們都不是秋秋的媽媽。秋秋無論走到哪里,都找不到跟他長得一樣的媽媽?!苯處熐勺ミ@一空白啟發(fā)孩子們思考:找不到媽媽,秋秋不灰心,他繼續(xù)向前走,還會遇到誰?他們又會說什么?
有學生猜想會遇到鸚鵡,說:“鸚鵡太太,你和我一樣長著有條紋的腳,你是我的媽媽嗎?”鸚鵡太太說:“對不起,我不是你的媽媽,我沒有你那樣胖乎乎的臉蛋。”有學生猜想遇到斑馬,說:“斑馬太太,你和我一樣有一雙有條紋的腳,你是我的媽媽嗎?”斑馬太太說:“對不起,可是我不像你有一對翅膀呀?!?/p>
低年級學生善于模仿,模仿故事結構,模仿文本語言,甚至模仿人物對話語氣等,在模仿中做到有話說,會說話。從模仿一句話,到模仿一個故事情節(jié),再到模仿整個故事,在模仿中學會自我表達。
四、續(xù)編故事,想象中說話
繪本故事的結尾有時給人留下深深的懸念,教師應不滿足于孩子的思維停留在故事的結尾處,積極調動他們的思維,大膽想象,巧借續(xù)編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在想象中練習說話,有助于發(fā)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
《秋秋找媽媽》的故事結尾處是熊太太給了她所有的孩子一個大大的、暖暖的、緊緊的擁抱。上課時教者追問:秋秋是去繼續(xù)尋找跟他長得一模一樣的媽媽,還是留下來生活呢?有學生說繼續(xù)尋找自己的親生媽媽,也有學生說留下來跟熊太太一起生活,還有學生說留一天和熊太太一起生活,然后繼續(xù)上路找媽媽,等找到媽媽后會和媽媽一起回來感謝熊太太。無論哪種選擇,都折射出孩子內心的向往。有了自我選擇的機會,便有了自主表達的愿望。大膽想象,將故事繼續(xù)向前推進,個性化的表達,傳遞著學生內心世界豐富的情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