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名
摘要:語文是一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只看到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并未突出其人文性特點。這種只在乎語文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忽略了人文性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了。相應而生的是一種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體驗,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更能實現(xiàn)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結合的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學習,這正是新課改下語文教學的重要學習方式,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與目標。
關鍵詞:自主探究;初中語文;有效提問
新課改的重點在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倡導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在探究中自主構建知識,提升技能,讓學生在獲取更多知識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培養(yǎng)新時代要求的合格人才。語文教學理應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先鋒”。那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展開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呢?筆者認為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究情感
(一)引入影視劇資源
影視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不僅能夠充實教學內容,還能以特有的藝術效果來吸引學生、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對文本濃厚的興趣與積極的情感。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我們可以截取同名電影的結尾部分,即皇帝光著身子走在大街上,以幽默的畫面來吸引學生,進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動機。這樣,學生自然就會迫不及待地展開閱讀。
(二)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
我們可以充分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圖文聲像效果,將文字材料轉換成圖文并茂、聲像俱全的教學情境。這樣的教學動靜結合、視聽結合,更能帶給學生以多種感官上的刺激與愉悅,引發(fā)學生集中的注意力與活躍的思維,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快樂,探究更加深入。如在學習朱自清《春》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在導入階段來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圖片,并配以動聽的背景音樂,就能將學生帶入優(yōu)美的意境之中,感染學生,以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設計有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主動探究
問題是智慧的窗口、發(fā)現(xiàn)的基石、探究的動力。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將學生帶入憤悱狀態(tài),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欲,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創(chuàng)設豐富而有效的問題,以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這正是實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核心所在。
(一)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問題
傳統(tǒng)教學中的提問大多只是檢查型問題,如只是針對作者、主題思想的簡單提問,并不能引導學生展開獨立的思考與積極的思維活動。我們要提出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即難易適度,處于已知與未知之間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的問題才能引發(fā)學生思考的獨立性與思維的主動性,同時又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基礎,自然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有深度的自主探究。
(二)設置具有層次性的問題
學生個體之間本身是存在差異性的,倘若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如果一味地提出同一性問題,勢必會使之成為部分學生的特權,而將大部分學生排除在教學之外,無法實現(xiàn)全體學生的自主探究。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來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使探究活動面向全體學生,激起全體學生的共同參與和主動探究。
(三)注重問題的開放性
語文本就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語言和思維的學科,所涉及的教學問題未必都有一個標準答案,尤其是具有開放性思維的問題。開放性問題即不拘泥于標準答案,而是將問題的切入點放在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之上,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jīng)驗來展開探究,解放思維,讓學生擺托傳統(tǒng)模式的束縛。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與分析,形成不同的見解與感受。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這正是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三、尊重學生地位,引導學生主體參與
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建立在學生主體參與的基礎之上。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自主探究自然無從談起。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轉變師生角色,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以主體身份展開自主探究,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才能取得成功。
(一)尊重學生
學生并不是成人的附屬,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學生,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充分的尊重,給予學生平等的權利。讓學生感受到這種尊重與平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從而為學生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礎。
(二)信任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成為未來人才市場上的一匹黑馬,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能。在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無法開展下去時,教師應該充分信任學生,要給予適當?shù)囊龑?,而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養(yǎng)成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習慣。
四、巧撥妙引,傳授學生自主探究方法
探究式學習模式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但也不一味強調教師就沒有作用,放權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發(fā)揮組織與指導作用,在關鍵時刻、重要時機巧撥妙引,相機誘導,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在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技能,掌握方法。
(一)留白處延伸
留白是一種藝術,在文章中有許多的留白,一個省略號、意猶未盡的結尾能夠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我們要引導學生捕捉這些留白,發(fā)揮想象,展開富有個性的探究性學習。如《皇帝的新裝》結尾留給了讀者以無限遐想的空間,我們可以讓學生針對結尾來展開探究,續(xù)寫結尾,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充分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
(二)無疑處生疑
在閱讀時,于不尋常處質疑很容易,但是我們更應關注細節(jié),在無疑處生疑,這樣才能真正領悟文本的內涵,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正所謂于無疑處生疑,方是長進,于無疑處生疑正是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的較高層次。
五、結語
總之,我們只有在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帶著濃厚興趣來展開主動探究,并在探究中自主構建知識,才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與情感獲得全面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