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芬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只有激發(fā)起學生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從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師需思考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更有生命力,使學生愛學、會學、學而不累。
關鍵詞:教育改革;課堂教學;趣味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2-007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2.046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實效更有生命力,使學生愛學、會學、學而不累呢?
一、 趣味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
例如,教學百分數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
師:下周學校要進行投籃比賽,請大家思考一下派誰去參賽獲勝的把握更大。
投籃比賽是真實的情境,學生比較關注。學生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靈活創(chuàng)設情境,易引起學生的討論與思考。讓學生經歷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體會在實際生活中,百分數產生的背景和必要性。
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旨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動機。一個好的情境要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
二、精心設“問”,讓數學知識活起來
問題的設計是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手段,它被運用于教學過程的各個板塊。 有效性提問能調節(jié)氣氛、促進思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例如,教學“比例尺”片段:
師:請同學們畫一條長4米的線段。
生1:老師,畫不了。本兒不夠大,畫不下。
師:誰有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2:可以把它縮小之后畫出來。
生3:可以按照比例畫下來。
師:那么,你打算用多長來表示4米呢?
生4:用4厘米。
師:他這樣做可以嗎?
生:可以。
以輕松的形式和學生進行溝通,用測試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導入話題,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激起其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嘗到成功的喜悅。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師的精心設“問”,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讓枯燥的數學知識“活”起來。
三、舞動精彩,讓課堂活了起來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多媒體的使用為抽象的數學知識和小學生的思維架起了一座橋梁,使數學課堂“活”了起來。
如:在教授“分數的意義”時,講解動態(tài)的二分之一。
師:我們說到一個整體,這個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比如一個圓(課件出示一個圓),我們能否把一個圓看作一個整體?
(課件演示:把圓平均分成2份)如我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兩份,你想到了什么呢?(板書: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數來表示就是■。
師:我把這個圓縮小一圈,還是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還是■嗎?為什么?
生:因為他們每一份都是占了這兩份中的一份。事實上不論是多大的圓,我們都是把它平均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都是它的■。
多媒體課件的動態(tài)呈現,把學生難以在靜態(tài)中發(fā)現的各部分要素的內在聯系,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揭示了部分與整體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 “二分之一”認識過程變得直觀,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為新知識構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借錯尋真,點亮多彩課堂
新課程倡導探究式學習,在嘗試、探究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儲備少,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是常有的事。教師要引導學生評價、分析,幫學生變“錯誤”為“資源”。
比如:在講“24時計時法”時,可以讓學生出題老師做。
師:你們出一個時刻老師來答。
生:24:50分
師:開什么玩笑?24點50分?你見過嗎?
生:見過,在夜里的電子表上。
師笑著走到黑板前畫了一條直線,板書昨天、今天、明天。
師:昨天和今天有個交界點,今天和明天有個交界點。
生:是0點。
師:那今天的24點是明天的什么時刻?
生:今天的24點也是明天的0點??!
師:如果那個時刻你沒睡覺,你看到的24:50應該是什么?
生:00:50。
師:標準答案就是夜里12點50分。
幽默的語言,巧妙的問題,引導并帶領學生暢游在數學的海洋,一起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樂。
課堂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急于去糾正他們的錯誤,給他們時間和空間去探索和反思。學生正是在犯錯與改錯中不斷深入地學習,也正是從改錯中形成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構建正確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正確與錯誤的思辨中,展開思維的翅膀,涌起創(chuàng)造的靈感,教師要敏銳地抓住錯誤資源,化弊為利,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及時剖析,尋找錯誤根源并充分、合理、科學地加以利用,從而使課堂呈現別樣的精彩!
五、妙設習題,為數學課增添精彩
教學工作中,不少教師的練習題存在著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不利于新知的有效生成。習題的設計應與教材習題緊密結合。設計靈活、多樣、新穎的習題。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的習題,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所提高。巧妙的習題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愛學,學不累,學而樂!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能做到以上幾點,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思維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也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提高,讓我們共同努力打造一個有趣味而又有實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林婷.培養(yǎng)學生反思能力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數學通報,2009(2):11-13.
[2] 張萬龍.科學把握數學新課標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J].成教師范學院學報,2002(1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