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榮
摘 要:打造高效課堂是教育教學現(xiàn)代化的要求。究竟什么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筆者將自身教學實踐的經(jīng)驗加以提煉和升華,凝聚為“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十個字。
關鍵詞:高效課堂;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1-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37
高效課堂作為一種教學形態(tài),其最鮮明的特征就是教師輕松地教,學生輕松地學。高效課堂將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融為一體,將教學控制與情景創(chuàng)設相互整合,是一種動態(tài)的教學形態(tài)。高效課堂將高效的教學理想最終轉(zhuǎn)化成為教師高效的教和學生高效的學,而要實現(xiàn)這一轉(zhuǎn)化,就要求教師在預設教學過程時,必須以求實為教學的出發(fā)點,以扎實的教學內(nèi)容為載體,以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為理念,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重點,創(chuàng)設恰當?shù)慕虒W情境,引導學生在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去認知、去探索,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這些基本的要求,在一堂課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高效課堂是扎實的課堂
也就是說這堂課必須有意義。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是有意義的。最淺層次的意義是學生獲得了新知;再進一步的意義是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高一層的意義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了良好情感體驗,產(chǎn)生了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愿望;再往前一步,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才能獲得全新的知識,進而產(chǎn)生更深入的思考。學生的學習活動,課前、課中和課后是有變化的,如果學生課前和課后在認知上沒有變化,那么這一節(jié)課就無意義了。如果一堂數(shù)學課自始至終都是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教師預設的內(nèi)容學生都明白了,而教師沒講或沒預設的內(nèi)容,學生依然無從知曉,更談不上知識的拓延和情感的體驗,那教師上這一節(jié)課的意義有多大呢?還不如讓學生自學效果好。因此,高效課堂首先必須是有意義的課,也就是說,它必須是一節(jié)扎實的課。
二、高效課堂是充實的課堂
就是說一堂課要有效率,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有收獲。這一點主要體現(xiàn)以下兩個層面:一是從學習參與度上來看,一堂課結束,這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度有多高,參與積極性有多高。二是從學習效率的高低上來說,全班學生學習的效率高低肯定不同,但如果一節(jié)課完全沒有效率或者只有對極少數(shù)學生是有效的,那么這樣的課就不能說是一堂充實的課。而如果一堂課,經(jīng)過教師的構建,實施中各層次的學生都能不同程度的有所收獲,情感都有不同方面的碰撞?;顒拥恼麄€細節(jié)中,大家都能各盡所能,通過課堂學習,全班同學不同程度地發(fā)生了改變,那這節(jié)課應該是充實的,情感應該是真實的,能量肯定也就大了。
三、高效課堂必須是豐實的課堂
也就是說要有生成性。上課不能完全預先設計,而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有積極的思維活動,課堂有活躍的學習氣氛,師生有真實的情感交流,這樣的課可稱為豐實的課。比如,我在給學生輔導 “雞兔同籠”問題時,我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方法進行了講解。當我講解完畢時,忽然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這樣做太繁瑣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兩只腳,每只雞都斬掉一只腳不就容易多了。當時我就讓那位同學上講臺把他的思路講給大家聽。“雞和兔共有48只腳,每只兔子砍去兩只腳,每只雞砍去一只腳,48只腳就少了一半,也就是24只腳。這24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15,按一只腳一個頭算;另一部分多出的只數(shù)便是兔子的只數(shù),24—15=9只?!蓖瑢W們聽完他的想法,學習的興趣更濃了。我順勢而為,組織同學進行小組討論。隨著討論的進行不時有同學舉手暢談自己的想法。最后又找到了一種新的解題方法。這節(jié)課,有預設,也有生成,有學生思維的投入,也有學生情感的體驗和交流。可以說是一堂“豐實”的課。
四、高效課堂也是平實的課堂
也就是常態(tài)性,課堂里不論什么人聽課,多少人聽課,都要做到目中有學生,心中有目標。很多教師受公開課的干擾和影響太大,當有其他教師聽課的時候,常犯的錯誤就是準備過于“充分”。教師課前準備確實費時費力又勞神,課堂上學生看得也眼花繚亂興奮不已,師生成了演員,課堂成了舞臺。老師和好學生是主角,學困生是配角,聽課教師成了觀眾,課本成了劇本。課前過度的準備,學生和教師都被課件所綁架,成了課件的奴隸,局限了師生正常的思維活動和情感交流,課堂無法常生新的生成,只是課前預設的再現(xiàn)而已。不可否認,課前的充分準備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不是舞臺,上課不是演戲,在此過程中需要有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需要師生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需要沖破預設的束縛生成更為豐富的內(nèi)容。教師上課是為孩子上課,不是為聽課的教師上課的,教師要用平常的心態(tài)來對待教學,對待學生。因此,這樣的課堂稱為平實的課堂。
五、高效課堂是真實的課堂
也就是說不是完美的課堂。只要是真實的事情它總會有缺憾。課堂教學也一樣,不可能十全十美毫無瑕疵。課堂教學如果成了一堂完美的課,那么只能說課前的預設目標本身就是不正確的。這樣的課堂肯定是沒有多少色彩的。
因此,一堂正常的課應該是有缺憾的課,需要不斷完善的課,這樣的課堂,才能稱為真實的課堂。
現(xiàn)實中,一個教師,是站在教育的高度來看教學,還是站在教學的高度看教學,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如果教師是站在教育的角度,教師就會依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和需求,來培養(yǎng)學生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規(guī)律和方法,站在教育的高度來規(guī)劃教育教學,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出奇效。相反,如果教師僅從教學的角度看教學,平時只注重鉆研知識,琢磨教法,雖然也一樣能將學生的成績帶上去,但是,這樣的教學卻不能在知識視野、道德品質(zhì)、人生觀及價值觀等方面,給予學生足夠的熏陶和提升,更談不上高效課堂里的素質(zhì)教育。
扎實、充實、豐實、平實、真實這五個方面,說易做難。但是,只要從這五個方面努力實踐了,教師的專業(yè)水準就一定能逐步得到提高,教師的教育信心就一定能慢慢堅定起來,同時,教師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教學作為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朱秋麗.以學論教,求真求實——反思當前歷史情境教學的誤區(qū)[J].考試周刊,2014(21):131-132.
[2] 劉漢英.在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幾點體會[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