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增宏
【內(nèi)容摘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們對于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斷地推出經(jīng)過優(yōu)化的教學策略,而這些教學策略的運用也確實收獲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本文中將針對走班制背景下如何利用政治課培養(yǎng)學生歸宿感的教學策略展開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走班制 歸宿感 高中政治 高中生
所謂的走班制,指的是學科教師以及教室固定,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興趣以及自身的水平層次來選擇班級上課。這樣的教學方式最先體現(xiàn)在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的德育課程中,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走班制教學模式將越來越常見和必要。如何在政治課中運用必要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歸屬感,給學生帶來更加愉悅的學習體驗呢?具體來說,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情境
想要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歸屬感,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建立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下放松自我,享受學習的樂趣,感受團隊的氛圍。情境教學法是近幾年來受到廣泛歡迎的教學方法之一,這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有效地消除學生對于知識的陌生感以及學習的緊張感,營造出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整體教學的發(fā)展。具體來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種,利用故事、熱點事件、多媒體的資源都可以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
在開展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時,為了給學生營造出一種積極活躍的氛圍,在課堂的開端可以設計一個探究性的活動。首先可以在課堂上向?qū)W生進行介紹:世界上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xiàn)是民族節(jié)日和文化遺產(chǎn)。隨后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出兩副圖片,一張是春節(jié),一張是圣誕節(jié),讓學生從時間、裝飾品、食物、禮物以及慶?;顒拥确矫鎸Ρ却汗?jié)和圣誕節(jié)的不同,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民族歡度節(jié)日的不同方式,體驗文化的多樣性與傳播?;顒娱_展中,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紛紛發(fā)表自己對這兩個節(jié)日的看法,教學氛圍很快便被調(diào)動起來,變得異常熱烈,學生的國家意識可以立馬增強。
二、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在開展高中政治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能力以及自己的親和能力,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帶給學生愉悅的學習體驗,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充分地信任自己,從而愛上政治這門學科。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歸宿感的重要步驟之一。眾所周知,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而在學習中的歸宿感主要來源是自身掌握的知識以及教師的寬容和信任。具體來說,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最主要的原則是需要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尊重學生的意愿,幫助學生進步,與學生成為朋友。
在帶領學生學習完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這部分內(nèi)容之后,可以組織學生舉辦一場文化活動會,為了順應教學內(nèi)容,滿足大部分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可引導學生在這個活動上自由發(fā)揮,盡情地表現(xiàn)自我,體驗文化生活帶給我們的樂趣?;顒舆^程中,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進行表演,盡可能地與學生融為一起,為學生建立一個亦師亦友的教師形象?;顒舆^程中,通過師生、生生互相配合,可以取得理想的活動效果??偟膩碚f,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生生關系,最主要的做法是要多互動,通過頻繁互動,才能夠逐漸地找到默契。
三、及時指導學生的疑難問題
提高政治水平,需要學生進行不斷地學習。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總會由于認知程度而出現(xiàn)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高中政治課堂的歸宿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當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的時候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渡過難關,提高自己的高中經(jīng)濟水平以及學習能力。教師在幫助學生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地將問題的答案告訴學生,最主要的是要做出合理的引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增加學生在學習方面的成功的喜悅感,逐漸形成歸宿感。
例如學習完《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這節(jié)課之后,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一道課后練習題無法有全面的理解,如題:
“不拋棄,不放棄”是一種責任。正是因為“不拋棄,不放棄”,才使西南地區(qū)人民的“渴”望成為希望;正是因為“不拋棄,不放棄”,才使礦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變成生還的奇跡。這表明:
①矛盾雙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對立;②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用是巨大的;③矛盾雙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結(jié);④矛盾就是對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對于這道題,很多學生都容易選錯,老師引導學生注意審題,題意主旨在于說明在“不拋棄,不放棄”的條件下,實現(xiàn)了從“渴”到“不渴”及從“死”到“生”的轉(zhuǎn)化,②③的說法正確體現(xiàn)了題意,故選D。
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釋懷,感受溫暖,獲得力量,團隊意識增強。
總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歸宿感,不僅需要教師認真地開展教學,還需要教師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信任、幫助,真心換真心,只有誠心相待才能夠換來學生的歸宿感。
【參考文獻】
[1] 晁建為. 探尋政治課中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模式[J]. 職業(yè)時空,2009,5(06):122.
[2] 李英瑞.“走班制”教學模式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J]. 教學與管理,2017(03):119-121.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