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聰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四個忽視”,嚴重地阻礙了小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問題,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落實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雙向實施兩個方面,對小學數學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初探。
關鍵詞 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如何從小學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出發(fā),提出具體、切實可行的方案,構建數學學科素質教育的體系,其中包括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實施手段等,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既重要又迫切的課題。對此,我們作了探索和初步嘗試。
一、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正確的教學導向?!读x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提出的小學數學教學目的要求,為擬定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與實現目標的途經提供了依據。只有明確培養(yǎng)目標,才能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促成“教育、教學、發(fā)展”三大任務的落實。由此,我們制定小學生數學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
1.思想品德素質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有機地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了解學好數學的意義,自覺地把今日的學習同將來的社會生活、祖國的四化建設聯(lián)系起來,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心理動機,形成積極對待學習的心理品質。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2.心理品質素質
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促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感與探究精神,鍛煉學生堅強的學習意志、學習毅力;樹立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養(yǎng)成一絲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掌握學習方法。結合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
3.文化知識素質
小學生應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獲得有關整數、小數、分數、百分數和比例的基礎知識,常見的一些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量與計量,簡單幾何圖形、珠算、統(tǒng)計的一些初步知識。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落實小學數學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雙向實施
實施素質教育的根基在課堂,數學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陣地。只有更新教學思想,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性,增強責任感,改進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數學學科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性。我們以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方法、方式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攻方向,對數學課堂教學作了“三項改進”的探究。
其一,加強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充分發(fā)揮數學學科育人功能。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有機地結合數學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了解學好數學的意義,自覺地把今日的學習同將來的社會生活、祖國的四化建設聯(lián)系起來,端正學生的學習目的,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心理動機,形成積極對待學習的心理品質。數學學科內容充滿了辯證關系。
我們注意揭示教材中的辯證關系,滲透實踐第一的觀點;滲透順逆關系的矛盾雙方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互相統(tǒng)一的觀點;滲透事物之間所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觀點;滲透一切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
要使學生學習數學能夠同數學本身的精確與邏輯的嚴密相適應,我們注重對學生進行嚴格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如,仔細審題、認真計算、書寫整潔、格式規(guī)范、自覺檢驗、按時完成、正視錯誤、主動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學習精神。
其二,加強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的探究,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實施素質教育,要使教與學的關系得到和諧、統(tǒng)一的發(fā)展,把教學的重心從“教”向“學”轉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小學數學教學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我們注重三個方面的教法改進:一是加強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在觀察、操作中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在感知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訓練學生由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思維能力;二是加強思維訓練和數學語言訓練。注重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啟發(fā)引導學生在知識的形成、鞏固和運用的過程中進行思維方法的訓練,進行數學語言表達訓練,發(fā)展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三是提高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數學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發(fā)展歸納、演繹、類化、聯(lián)想等思維能力,又要利用問題的拓廣與轉化,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 多方位地考慮問題、 解決問題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使學生逐步認識“問題”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或解決的辦法,當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時,要采取特殊的思考方法,使思維變得開闊、靈活、獨特。
其三,加強數學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探究,促進學生知識、情感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數學教學不單純是一個認識過程,還是一種情感過程。學生的動機、興趣、習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素質發(fā)展起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分析非智力因素中情感因素占各國素的25%。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盧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隨認識效果自然而然地產生和發(fā)展,它需要教育者專門地評價和培養(yǎng)。
總之,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到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各起多大作用,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應該明確非智力素質也是教育的對象。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注意到了對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更應給予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李素琴.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情境教學的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5,(5):89-89.
[2]向武勝.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讀與寫:上,下旬,2015,(5):246-246.
[3]徐寶琴.實踐小學數學教學的“少教多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版,2015,(2):83-83.
[4]楊榮利.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J].儷人:教師,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