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是師生交流溝通的橋梁,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可以使教育工作更加卓有成效。教師在進行教育引導時,要講究語言藝術,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表揚比批評更能激勵學生的積極性。
關鍵詞:教學語言 藝術性 語言魅力 表揚 批評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239-01
現(xiàn)代教學藝術論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赫修特認為“如果善于語言表達,即使他是一個二流的學者,也可以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蘊含著高深的學問,是一門藝術。語言是師生交流溝通的橋梁,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可以使教育工作更加卓有成效。教師語言藝術的要求是:語言是悅耳的,詞匯是豐富的,語調是清晰而富有表達力的。
如果我們把目光盯在所謂“缺點”上,只會讓學生意識到他很差,從而,貶低自己,產(chǎn)生強烈的自卑感,他的表現(xiàn)就會極端畏縮,他的潛能就會被埋沒。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謂的“確認放大原理”:當我們把目光盯在某個點上,被盯的那點就會放大。所以,當老師家長持續(xù)地把注意力盯在學生的缺點上,就會把學生的缺點放大。同樣,如果我們把目光盯在學生的優(yōu)點上,就會把學生的優(yōu)點確認放大。因此,教師要多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性的評價,注重批評和表揚的藝術。
1 注重批評的藝術
陶行知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種緩慢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教育過程中的急于求成往往會適得其反。教師的語言魅力首先體現(xiàn)在表揚與批評的藝術性上。學生常常會有一些缺失,例如:課堂上行為習慣不好,學習沒有主動性,成績不如人意,思想觀念上的不重視等等。這些毛病都令人十分頭疼。教師在進行教育引導時既要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要講究藝術,不傷到他們的自尊心。一旦師生之間形成對峙的局面,那所有的努力都將付之東流。因此批評時應該以正面教育為主,從側面委婉地指出學生的缺點和失誤。切忌說一些“你真笨!”“太不像話了!”等一些責罵的話,甚至用挖苦來教訓指責孩子,這種結論性的話只會傷害他的自尊心,而無助于學生改善他的行為。也不要以“你就不會像……”這類話來對學生進行令人厭惡的不適當?shù)谋容^,這樣反而會使他自暴自棄或嫉恨對方。對偶犯錯誤的孩子,則可采取“避一避”的手段,以引導為主,用飽含深情和期望的語調,充滿關懷和威嚴的態(tài)度,讓他在精神上受到震動、情感上產(chǎn)生愧疚。此外,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進行批評,可以減少學生的抵觸情緒,從而對其行為產(chǎn)生迅速影響。
2 注意表揚的尺度
表揚和批評是相輔相成的。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顏元說過“數(shù)子千過,不如獎子一長。”對學生來說,表揚比批評更能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對那些平時在老師家長眼中的問題學生,更要少批評,多表揚。學生取得一點一滴的成績和進步,教師都要真誠地向他祝賀。可以對他說“相信自己!”“試試看!”讓學生感到老師的關心和鼓勵,再與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他的自信心,為爭取更大的進步,奮發(fā)圖強,自覺學習。但也有些家長會說:我孩子就是不能表揚,一表揚,他就找不著北,一定要對他兇一點才行。這是什么緣故呢?主要是由于表揚沒有講求方式方法。例如:沒有原則、沒有具體內(nèi)容、沒有針對性。正確的表揚根本就不會使孩子驕傲自滿。
3 要有效地運用體態(tài)語言
美國的心理學家艾伯特.梅拉別恩指出,人們獲得的信息量,7%來自文字,38%來自語氣,55%來自面部表情。由此可見,體態(tài)語言在傳遞信息中的作用多么重要。生動的、富于表現(xiàn)力的面部表情,恰當自然的動作,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體態(tài)語言要自然得體,具有啟發(fā)性。體態(tài)語言通過肢體表現(xiàn),具有動感和空間感。恰如其分的體態(tài)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其開動腦筋積極思維,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更清晰鮮明。尤其是對一些動詞含義的理解,通過體態(tài)語輔助表達詞意,更形象直觀、準確傳神。正可謂不著一語,其義卻盡顯其中。
體態(tài)語言還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膽怯心理,溝通師生間的感情。學生在遇到困難,面臨問題舉棋不定的時候,往往十分渴求值得信賴的人的暗示和幫助。教師一個夸贊的眼神,友好的點頭,滿意的微笑,溫柔的觸摸,都會給他們無窮的信心和力量。上課時,教師熱情信任的目光可以鼓勵那些想說又不敢說的學生站起來舉手發(fā)言?;卮饐栴}過程中,教師耐心聆聽的態(tài)度,無言的點頭贊許,可以消除學生的緊張不安,完滿地回答出結果。這類可見、可觸摸的體態(tài)語言往往比有聲語言更具有魔力,因為它比有聲語言更有跡可尋,更真實誠摯,所以也更能震撼學生的心靈。
書面語言——課堂板書是教學中的點睛之筆。板書設計應揭示整堂課的精髓。既要有個體的完美,又要表現(xiàn)整體的和諧。個體的完美即字跡的工整清楚,一幅優(yōu)美的板書賞心悅目,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整體的和諧是指板書設計應從整體著眼,體現(xiàn)一種“建筑的美”。線索分明,錯落有致,主次得當。同時借助顏色的變換,標示出課文重點,成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縮影,是一堂課的書面概括。
文字表達要簡潔、精練。板書體現(xiàn)的是課文內(nèi)容和課堂教學過程的重點所在,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必須簡單明了,字數(shù)不宜過多。如果板書的文字過于繁復,一會占用大量教學時間,降低教學效率;二是教師利用過多時間在黑板上書寫,會影響課堂秩序和課堂氣氛,造成學生精神渙散,學習積極性降低等弊端;三是不利于學生對重點的掌握和記憶。
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升學壓力比較小,學習缺少壓力與動力,教師只有在教學中,通過不斷地觀察、分析、反思、再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學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理性自覺程度,才能科學地指導或支配學生的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是教學獲得成功的保證。
參考文獻:
[1] 劉守旗,丁勇,俞潤生.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藝術》[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2] 呂叔湘.語文常談[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
[3] 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yè)基本功[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陸越(1973-),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