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虹
摘要:初中地理教學對于學生個人思維的拓展以及地理知識的豐富,有著積極影響。關注地理學科的綜合性與人文性,引導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更好地認知世界,認知國情,能夠讓地理教學目標快速實現。文章圍繞“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這一主題,展開具體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中地理;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2-0192-01
Abstract: geography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 thinking and the enrichment of geographical knowledg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humanism of geography subjects,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can make the goal of geography teaching be realized quick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inquiry teaching mod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and carries out specific analysis and research.
Key words: cooperative inquiry; cooperative exploration Teaching model; Ju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積極利用合作學習法,關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地理教學取得更好的成效。對此,初中地理教師在授課過程,應該注重對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
1 任務驅動,促進合作探究學習
利用任務驅動法組織初中地理教學,引導學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找到主人翁的感覺,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提高。任務驅動與合作探究的結合,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地理課堂中的學習目標,更能推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建立。任務的引導下,學生知道自己要在課堂中解決什么問題,要在合作中發(fā)揮什么作用。讓合作探究服務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要重視合作探究任務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結合。用于合作探究的任務應當具有一定難度,能夠調動起學生的思維,促進初中學生跳一跳腳能夠摘到學習的果實。
比如在講解“地球和地球儀”這一課時,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幾個地球儀,結合地球儀組織具有針對性的合作探究教學。按照學生的信息讀取能力與空間思維能力分成幾個合作探究小組,設置這樣的合作探究任務:運動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能夠應用經緯網確定任意點的位置。在合作探究中,一起閱讀課本發(fā)現正確的經緯度讀法,并寫下十個著名城市的經緯度。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利用地球儀與課本中的文字介紹探究經緯線與經緯度知識,更好地發(fā)揮主體作用。
又如在講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這一節(jié)內容時,讓學生了解降水與生活、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及分布知識是重難點。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與當地降水特點入手,給學生準備近三年當地的降水量統(tǒng)計圖表,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去發(fā)現降水特點與降水對當地生活、生產的實際影響。在利用任務驅動學生學習時,教師要通過有效引導,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合作探究中去。
師:你們的任務是什么?
學生:了解降水特點,分析降水對生活、生產的影響。
師:你要在合作探究中做什么?
生:看書、看圖表。
師:每個人都要發(fā)言嗎?還是只聽別人說他們的觀點?
生:要有自己的看法,積極分享給大家。
用有效的引導,確定學生了解地理課堂的學習任務,并能夠融入到合作探究實踐中去,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 競爭比賽,促進合作探究學習
競爭比賽,對于初中學生的地理學習有著推動作用。利用合作探究法,教師要學會給學生注入合作探究的動力,讓學生能夠在合作探究中體會到樂趣。初中學生的好勝心較強,教師在合作探究教學中設計競爭規(guī)則,引導各個合作小組積極比賽,會讓合作探究的效率大大提高。針對不同的合作探究主題,設計不同的比賽機制,讓合作探究學習的模式更加科學,應當成為當代初中地理教師的追求。
比如在講解“土地資源”這一課時,除了掌握基本知識外,學生需要了解我國土地利用類型的構成特征,了解我國不同農業(yè)用地的分布。分析不同農業(yè)用地的分析和地形、氣候的關系。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一起探究,在課本中找到知識點并積極討論,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式比賽。小組成員輪流提出問題,其他成員回答,以此在小組內以競賽的方式鞏固知識。給每個小組限制時間,各小組有8分鐘時間完成合作探究,有3分鐘時間完成組內比賽式檢測。之后,各小組要以車輪戰(zhàn)的方式接受教師的考查。每小組內的每位成員輪流出戰(zhàn),錯誤換人,哪個小組堅持到最后即為勝利。讓學生將取得集體勝利作為合作探究學習的動力,會使初中學生在合作中更加關注細節(jié),開拓更深層次的地理知識,提高個人地理學習質量。
3 社會實踐,促進合作探究學習
社會實踐,是符合初中地理學科學習特點的學習方式。合作探究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關系較為緊密,在組織合作探究學習活動時,教師要將社會實踐作為一種重要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現象觀察能力以及地理知識應用能力,會讓初中地理學科的合作探究水平大大提高。每一次實踐,都能給學生帶去豐富的地理實踐體驗,在課堂外找到地理知識的價值。
比如在學習“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設計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其一,針對衣食住行與農業(yè)的關系,設計“發(fā)現生活中的農業(yè)價值”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課下合作,共同分析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農業(yè)來源。像農中所食之物、衣服、家具、工藝品等。在課下合作中,共同探究這些物品從農業(yè)到成品的制作流程,感受農業(yè)的重要性,改變學生對農業(yè)的看法。其二,針對當地農業(yè)特征分析成因。鼓勵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合作小組地外出了解當地的農業(yè)特點,走進農田,了解農作物的種類以及種植所需條件,發(fā)現當地農業(yè)發(fā)展與課題“因地制宜”的聯系。在實踐中驗證地理知識,掌握地理原理。
4 小結
綜上所述,組織科學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養(yǎng)成合作意識,在探究中提高個人學習能力,才能使合作學習活動的教學價值得以體現。用合作教學法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互動,加強對地理知識掌握的力度,才能讓學生以更加輕松的心態(tài)面對地理學習,完成地理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1]鄒明學.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 2015(33)
[2]錢曉宇.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培訓. 2016(22)
[3]方偉.初中數學教學中以“學為中心”方法的應用[J].亞太教育. 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