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華
摘要:家校合作是溝通家庭與學校教育的橋梁,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能使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愿意配合班主任開展教育,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以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學生能更健康地成長。本文將以筆者所教班級為例,通過初步實踐的效果,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徑。
關(guān)鍵詞:家校合作;家校溝通;親子互動
中圖分類號:G6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17)12-0101-02
Abstract: parent-school cooperative is the bridge of communication, family and school education, family school effectively, can make the parents on a child's education process, is willing to cooperate with the teacher in charge to carry out education, to keep the consistency of school education, in order to form education resultant force, encourage students to more healthy growth.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class taught by the author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effect of preliminary practice.
Key words: home-school cooperation;Home-school communication;Parent-child interaction.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庇纱丝梢?,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
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要想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的目標,必須構(gòu)建一個教師、家長共同參與,學校、家庭、社會形成合力并共同發(fā)揮作用的開放的教育環(huán)境。
我以所教班級為例,經(jīng)過三年循序漸進的探索與實踐,先讓家長“有位”,再引導他們“有為”,漸漸讓家校合作變成一種常態(tài)。
1 組建班級家長委員會
新班級建立之初,要更好地發(fā)揮家長的力量協(xié)助班級管理,先得讓家長“有位”——組建班級家長委員會。
家長委員會是班級家長群體的核心組織,所選成員必須符合一定條件,如在家長群體中有一定的威望,有較強的號召力和組織能力,熱心參與班級活動,并能帶動其他家長一起參與班級活動。
新接手班級時,我結(jié)合家長填寫的《家校合作調(diào)查表》,初步了解每一位家長的家庭教育情況和親子互動情況,多與家長交流,細致觀察,物色人選。同時,利用家長微信群,向家長傳達《家委會的工作職責》,并向全體家長發(fā)出邀請,對于主動報名參加家委會的家長要表示感謝。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觀察,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家長和學生情況的基礎(chǔ)上,可先與“看中”的家長交流溝通,征得家長本人同意后再在全班家長面前宣布,由家長選舉產(chǎn)生家委會會長、組織委員、財務委員等職務,組成班級家委會。為了表示對參與家長的尊重,班主任可向其頒發(fā)聘書,聘期為一個學年。一個學年之后,家長彼此之間熟悉了,表現(xiàn)突出的家長可以選擇連任,也可以進行換屆選舉,靈活調(diào)整人員名單和職務,讓更多的家長有機會為班級服務。
2 充分利用好家長微信群
2.1 加強家長微信群的日常交流
要促進家校合作,首先得拓寬家校溝通的渠道,微信無疑是家校溝通最便捷的方式。自從有了微信群,平時來不及回復家長的問題,班主任可以在微信上予以回復。對于學生未完成作業(yè)的情況,班主任不再停留在打電話告知家長的程度,甚至可以把學生的作業(yè)拍照發(fā)給家長看。做得好的作業(yè)可以拍照發(fā)到群上給家長們看,點名表揚該名學生,其他家長可以此作為榜樣去鼓勵自己的孩子。
如果班主任習慣帶著手機走近學生,隨時拍下學生上課、大課間、參加活動的照片,并及時發(fā)布到家長群上,家長能第一時間看到孩子在校的情況,好壞與否,自然就心中有數(shù)了。如果碰巧遇上有心的家長,對方還會把照片做成電子相冊分享到家長群上,班主任只要負責點贊就好,那就省心多了。
當然,微信群上還可以及時發(fā)布每天的作業(yè)清單,反饋當天的作業(yè)完成情況,表揚測驗考試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同學,甚至跟家長分享好的家教心得等等。
2.2 召開微信家長會
每次考完試家長都急著想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學校沒有組織召開家長會,班主任不妨開個班級的微信家長會。
家長會前,班主任提前告知家長微信家長會的具體時間,請家長密切留意家長群的消息。家長會所需的材料,如獎狀、表揚名單等,班主任要提前準備好,建議對材料先拍照,開會時可以直接上傳至家長群,能有效提高溝通效率。
為確保會議順利進行,開會前班主任必須先明確紀律要求,提醒家長會議期間盡量保持安靜,即做到既不點贊,也不刷屏,以確保所有家長都不會輕易錯過會議的關(guān)鍵內(nèi)容。如果對班主任所說的內(nèi)容有任何疑問,需等班主任發(fā)言完畢再提問。為了解家長的與會人數(shù),班主任可在會前發(fā)個小額的紅包,讓家長以搶紅包的方式簽到,實踐證明,這將大大提高家長的與會積極性。會議后,班主任需對會議內(nèi)容進行簡單小結(jié),再次強調(diào)重點內(nèi)容,也可以留下若干個思考問題供家長討論。
3 邀請家長參與班級活動
既然家長已“有位”,那么班主任就得引導家長“有為”。
比如,運動會前,班主任可通過家長微信群邀請家長(尤其是運動員的家長)到校參加運動會的開幕式,觀看運動員的比賽,給運動員加油鼓勁,即使無法到場的家長也可以通過贊助運動員飲用水的方式給運動員送去支持。
又如,文藝匯演比賽前,學生需要準備表演服裝,班主任可通過家委會牽頭組織家長自愿募集資金用于購買表演服裝,事后把全部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公示。比賽當天,邀請參與表演同學的家長到校觀看,家長通常會很積極地拍照、錄視頻等,事后再資源共享,這樣班主任就輕松了許多。
還有,大型班級活動或考試后,當班級取得優(yōu)異成績時,班主任可組織每學期一到兩次的慶功宴,邀請在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或考試中進步明顯的同學家長到校一同見證這有意義的時刻,頒獎典禮時甚至可以邀請家長到校,親自為孩子頒發(fā)獎狀或榮譽勛章。
4 借助家長的力量組織有特色的班級活動
有言道:“生命在于運動,德育在于活動”。班主任可借助家長的力量組織有特色的班級活動,讓家長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4.1 組織親子游活動
由家委會牽頭,家長自愿報名為原則,組織一次有特色的親子游活動。在會長公布活動內(nèi)容、時間及地點后,有意參加的家長在家長微信群上以接龍的方式參與報名(備注參與人數(shù)),組織委員負責統(tǒng)計報名人數(shù),并安排好出行方案?;顒铀杞?jīng)費由財務委員負責收取一定數(shù)額費用,事后對經(jīng)費使用情況進行公示,多退少補。整個活動完全由家長發(fā)起、組織、落實,班主任不需要操任何的心就能在校園以外對學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何樂而不為呢?
親子游的活動形式可以非常多樣化,例如到公園騎車、到池塘捕魚、到農(nóng)莊燒烤、到菜園摘菜……讓家長帶著孩子遠離書本,親近大自然,在勞動中教會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勤于播種才能收獲果實;在運動中教會孩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珍惜健康,勤加鍛煉;在親子交流中教會孩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要學會感恩,回饋父母……
4.2 布置親子共同完成的作業(yè)
例如,在班級的美食分享會上,每一位學生要帶一道由自己與家長共同完成的美食回校,與同學、老師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并對受歡迎的美食進行評比、獎勵。又或者讓學生每個周末堅持跟家長學做一道家常菜,一個月后進行成果驗收,學生可以選擇做一道自己最滿意的家常菜,邀請同學和老師到家里品嘗。
平時,班主任還可以布置學生在家完成一定量的家務活,由家長拍照分享到家長微信群上進行提交。班會課上,班主任通過收集來的照片播放,引導學生學會承擔家庭責任。感恩父母,從分擔家務活開始。
優(yōu)質(zhì)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學校在教育學生方面需要得到更多來自家庭的支持,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需要得到更多來自學校的指導。如何使家庭教育真正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我僅僅邁出了第一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張勇,從溝通走向合作——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的必然途徑[J].德育與心理,2011.3(61-64)
[2]曹文營,家校合作創(chuàng)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論壇;2015.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