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林
〔摘要〕影視教學法,即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電影、電視視頻資料,創(chuàng)設與教育主題高度相關的心理情境,結合影視欣賞、小組交流、全班分享感悟等手段,促進學生心理成長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了多媒體的優(yōu)勢,利用影視資源貫穿課堂教學過程,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形式,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有效運用影視教學法,達到預期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應用中一般包括兩個階段:第一,準備階段,依據教學內容精選影視作品與討論的主題;第二,實施階段,課堂組織觀看與討論,這一階段又可以細分為團體暖身階段、團體轉換階段、團體工作階段、團體結束階段。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影視教學法;團體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28-0028-03
一、準備階段:周密準備,選取適合影片的適合片段
選擇與主題相關的影視是影視教學法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識地收集影視素材。一方面,可以通過自己觀看影視作品來收集素材;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影視網站和影視微信公眾號中的推薦來收集素材。例如“1929—2015年歷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歷屆奧斯卡最佳短片”“最值得收藏的經典勵志電影”“適合家人一起看的溫情電影”等。同時,影視作品一般不是直接為教學服務的,其中的一些片段并不適合應用于教學,因而教師要對照教學內容反復地觀看相關的影視材料,從中選出最能促進課堂教學的片段,必要時還可以使用電腦對情節(jié)進行剪輯。
高一學生面對高中復雜的學習與生活,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在適應的過程中,有些學生不僅會感到困惑、苦悶,而且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和自卑情緒。因此高一階段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適應不良以至產生身心疾病,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為此,我們在高一年級開設了一節(jié)“相信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讓學生學會看到自己各方面的優(yōu)點,提高自信心。而蘇珊·波伊爾在選秀節(jié)目《英國達人秀》初賽的表現(xiàn)正好與本課主題吻合。2009年4月11日,英國獨立電視公司著名的選秀節(jié)目《英國達人》中,年齡有點大(47歲),長相有點雷人(身材臃腫、相貌普通),打扮有點老土(頂著一頭亂發(fā)),說話有點語無倫次的蘇珊·波伊爾上了臺。而正是這一位長相極不出眾,被人們認為已經過了追求夢想的年齡的蘇珊,以她渾厚而富有磁性的天籟之音演唱了音樂劇《悲慘世界》中的曲目《我曾有夢》,感動和震撼了億萬觀眾,之前所有對她的鄙夷瞬間化成了傾慕,引起無數人的驚羨和贊許。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流程,我將視頻分成了四段,登臺前接受節(jié)目組采訪階段、登臺后接受評委采訪階段、登臺表演階段和表演后的階段,分別用在團體暖身階段、團體轉換階段、團體工作階段和團體結束階段。
二、實施階段:利用影視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促進體驗與感悟
(一)團體暖身階段:創(chuàng)設主題氛圍
上課之初,學生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對課的內容也茫然不知,良好的人際氛圍還沒形成。要想克服這些狀況,必須進行“暖身”活動,也稱之為“破冰”。這一階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影視教學。
1.吸引學生注意。播放與主題相關的精彩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外吸引到課堂,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2.營造主題氛圍。播放影視簡短片段,圍繞視頻開展簡短的討論、互動活動等,營造一種與主題相吻合的氛圍,增進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信任感和凝聚力。
《英國達人秀》蘇珊大媽初賽第一片段(登臺前接受節(jié)目組采訪階段):蘇珊大媽目前待業(yè),還在找工作;和一只寵物貓相依為命,沒有結婚,也從來沒有接吻過;從12歲就開始表演,一直希望能在一大群觀眾面前表演,要讓觀眾為她瘋狂。
播放完第一段后,組織學生分享與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根據蘇珊大媽的自我描述,談談你對蘇珊大媽的初步印象。
(2)如果讓你簡要介紹你自己進入高中的現(xiàn)狀,你會如何介紹?也可以模仿蘇珊大媽的自我描述,開展相關的體驗活動——“簡要描述進入高中的現(xiàn)狀”。
具體要求:每組同時從第一位同學開始依次介紹;要注意體驗自己和觀察別人的行為表現(xiàn)和情緒狀態(tài)。
(二)團體轉換階段:引出教育主題
這一階段是在暖身階段之后、團體工作階段之前。它起了承前啟后的連接作用,如果沒有連接好,團體動力將不強,學生產生焦慮甚至對抗心理,同時學生對輔導目標也會不清楚。
1.催化團體動力。這一階段影視內容最好既涉及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又能擾動學生原有認知模式。在這樣一種富有感染力的具體情境中,團體動力會很快被催化,課堂能夠生成十分活躍的參與氛圍。
2.呈現(xiàn)問題情境。呈現(xiàn)學生成長過程中共性的、典型的與主題相關的矛盾與沖突、問題與困惑,從而由人及己,引發(fā)學生的自我反思。
3.介紹知識技能。利用影視資料,簡單介紹與主題相關的心理知識、心理技能,為下一階段(團體工作階段)解決矛盾與沖突、問題與困惑做好知識與技能方面的準備。
《英國達人秀》蘇珊大媽初賽第二片段(登臺后接受評委采訪階段):
面對又老又沒明星相的蘇珊大媽,評委西蒙·克威爾漫不經心地發(fā)問:“你的夢想是什么?”蘇珊特實誠地回答:“做專業(yè)歌手,成為伊萊恩·佩吉那樣的歌星?!边@一回答激起臺下陣陣笑聲。
播放完第二段后,組織學生分享與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蘇珊大媽出場時觀眾、評委和幕后人員對她的態(tài)度分別如何?從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觀眾、評委和幕后人員的態(tài)度?
(2)蘇珊大媽出場時自己的態(tài)度如何?從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她的態(tài)度?
(3)進入高中后,你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態(tài)度?你又是如何應對這些態(tài)度的?
(三)團體工作階段:探索教育主題endprint
這一階段是具有實質性工作意義的階段,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這一階段,影視資源的功能主要是促進學生感受教育主題、體驗教育主題與思考教育主題。學生通過心理換位等方式體驗角色的情感,引發(fā)對自身經歷的回憶,由此對自己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有新的體驗和感悟,最終產生改變自己的動機與愿望。
從影視資源的具體運用方式來看,可以是完整欣賞影視后再分享討論,也可以是分段欣賞影視資源與分段分享討論交替進行。
1.完整影視促體驗。不間斷地播放影視資源,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享與討論,從而促進心理發(fā)展。這種方式的優(yōu)勢是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易被打斷,而且情感體驗越來越強。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育主題先設立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完整觀影,時間可以是一節(jié)課,然后在下一次課上結合片段進行討論交流,分享收獲與感悟。
2.分段影視促體驗。分段播放影視、分段分享討論及其他互動活動交替進行,層層推進。這種方式的優(yōu)勢是節(jié)約時間,聚焦教育主題,提高教學的效率。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育主題和活動流程,將影視分成多個片段,每個片段結束后馬上開展小組討論、相關游戲等互動活動,層層推進,促進學生體驗與感悟。
《英國達人秀》蘇珊大媽初賽第三片段(登臺表演階段):
音樂響起,蘇珊大媽開始演唱音樂劇《悲慘世界》中的曲目《我曾有夢》。就在她開口的一剎那,奇跡發(fā)生了!評委和在場觀眾立刻被她渾厚而富有感情的天籟之音所震撼,所有的鄙夷瞬間化成了傾慕,掌聲雷動。
播放完第三段后,組織學生分享與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在蘇珊大媽演唱中,觀眾和評委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觀眾和評委態(tài)度的變化?
(2)你目前的優(yōu)勢有哪些?也可以模仿蘇珊大媽的表演,開展相關的體驗活動——“推銷自己的優(yōu)點”。
具體要求:每組同時從第一位同學開始依次推銷自己的優(yōu)點(可以從性格、相貌、學習、為人處事、文化娛樂等方面尋找);推銷的同學要站起來,昂首挺胸,聲音要大,時間控制在半分鐘內;其他同學要無條件關注推銷的同學,積極傾聽。
(四)團體結束階段:升華教育主題
這一階段是最后階段,它并非可有可無,恰恰相反,對團體的成效有決定性的影響:結束得不好,就是虎頭蛇尾;結束得好,就是畫龍點睛。具體來說,這一階段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影視教學。
1.激發(fā)正向情緒。經過團體工作階段,學生的心理困惑與問題得以解決,情緒有所好轉。通過播放積極正面的影視資源,激發(fā)學生喜悅、感激、滿足等正向情緒,促進學生成長。
2.升華教育主題。團體活動的終點,應該是新生活的起點。通過播放影視資料,再次明確課的主題,幫助學生達成共識,提升學生的認識層次,使學生愿意與新生活更好地銜接起來。
《英國達人秀》蘇珊大媽初賽第四片段(表演后的階段):
蘇珊大媽憑借著她的歌聲受到人們的尊重。評委說:“這是我主持節(jié)目三年來最大的驚喜,你讓我感到震撼!”全場的觀眾都肅然起敬,起立為其鼓掌。
播放完第四段后,組織學生分享與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蘇珊大媽表演后,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觀眾和評委對她的尊重和喜愛?
(2)結合整個視頻,談談蘇珊大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蘇珊大媽從被拒絕、不被接納,甚至被輕視到被欣賞、被接納、被重視,這給了你什么啟發(fā)?
(4)在高中階段,你準備采取哪些措施讓你的優(yōu)勢更加突出?
三、應用影視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內容積極
目前,有些人把心理影視狹義地理解成反映及治療心理疾病的影視作品。例如《愛德華大夫》(經典精神分析)、《雨人》(自閉癥)、《沉默的羔羊》(變態(tài)心理)、《火柴人》(強迫癥)、《美國精神病》(雙重人格)、《記憶碎片》(失憶癥)等,這些以消極負面內容為主的影視,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預防和發(fā)展)是相違背的,并不適用于中小學。只有內在的積極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長,人性中的消極因素才能被抑制,因此在中小學選取的影視資源應以積極正向為主,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挖掘學生的心理潛能。
(二)面向全體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而非個別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因此在選擇影視資源時,要著眼于全體學生的發(fā)展,考慮到全體學生的共同需要。如果只適合部分學生,那將影響教育的效果。老師可以圍繞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yè)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心理健康教育重點內容,選擇相對應的影視資源;還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年級、高中年級)學生的心理重點發(fā)展任務,選擇相對應的影視資源。
(三)方法整合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方法很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包括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教師在利用影視教學法教學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輔之以其他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最大化發(fā)揮影視教學法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孟憲明.電化教育教程[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2]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實務[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江蘇省黃埭中學,蘇州,215143)
編輯/丁 堯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