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煊
【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老年腰椎滑脫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60例老年腰椎滑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盲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開放椎體間融合術治療,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治療。將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活動時間、術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藥使用率等指標作為對比依據(jù)。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活動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藥使用率分別為3.3%、93.3%、6.7%, 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20.0%、50.0%、26.7%,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腰椎滑脫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治療, 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 改善患者預后, 可作為臨床首選治療方法推廣。
【關鍵詞】 老年腰椎滑脫;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椎體間融合術;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8.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of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combined with interbody 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senile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blind selection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open interbody fus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activity tim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bone graft fusion rate, analgesic drug us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better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activit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bone graft fusion rate and analgesic drug use rate respectively as 3.3%, 93.3% and 6.7%, 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better than 20.0%, 50.0% and 2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senile patients with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combination of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and interbody fusion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reduce surgical trauma and improve prognosis of patients. So it can be promoted as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method in clinic.
【Key words】 Senile spondylolisthesis;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internal fixation; Interbody fusion; Clinical effect
老年腰椎滑脫癥屬于一種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 該病常伴隨著腰椎間管狹窄等病癥發(fā)生,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該病治療往往需要外科手術的干預[1-4]。本文主要分析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治療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安全性。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樣本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60例老年腰椎滑脫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CT和磁共振成像(MRI)雙重檢查, 明確診斷為腰椎滑脫癥, 采用隨機盲選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0例, 女10例;年齡最大81歲, 最小62歲, 平均年齡(71.1±4.2)歲;病程最長30個月, 最短7個月, 平均病程(22.5±9.7)個月;其中23例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13例患者間歇性跛行、15例患者下肢肌力減退、15例患者下肢麻木。觀察組患者中男23例, 女7例;年齡最大82歲, 最小61歲, 平均年齡(72.1±3.2)歲;病程最長32個月, 最短9個月, 平均病程(20.4±8.9)個月;其中21例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12例患者間歇性跛行、13例患者下肢肌力減退、12例患者下肢麻木。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溝通意識障礙、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不良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 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治療, 術前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全麻), 患者取俯臥位, 采用腰橋將患者腰部呈后弓位狀態(tài), 在患者C型臂X線機透視下, 選擇患者非減壓側椎弓根體表投影處, 做
1 cm左右的切口, 將穿刺針從患者椎弓根外9點鐘方向置入椎弓根, 與終板平行, 并且外傾10°左右, 穿刺針進入的深度控制在2 cm以內, 穿刺針的遠端要在椎弓根內側緣內, 確認無誤后, 將導絲置入, 并且經皮置入空心釘。透視下確認位置后擰緊螺母。采用相同的方法置入第二枚空心釘, 并且在對側相應的部位置入兩枚空心釘。然后進行椎體間融合術, 選擇患者下肢癥狀比較嚴重的一側, 從患者病變節(jié)段采用縱向的方式延長穿刺口2~3 cm, 切開患者的皮膚以及皮下組織, 將椎旁肌進行剝離。將患者上位椎體下關節(jié)突下1/3與下位椎體上關節(jié)突上1/2進行切除。顯露椎間盤后將其摘除。并且刮除軟骨終板后置入椎間融合器, 確認無誤后緊固螺帽。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開放椎體間融合術, 手術方式為全麻, 選擇患者后正中位作為切口, 切口長度控制在8~12 cm, 剝離雙側椎旁肌后, 在患者滑脫上位與下位椎骨根處植入弓根釘, 確認螺釘位置后, 進行椎體間融合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活動時間、術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藥使用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活動時間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活動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藥使用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感染率、植骨融合率、止痛藥使用率分別為3.3%、93.3%、6.7%, 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的20.0%、50.0%、26.7%,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老年腰椎滑脫癥一般而言病程較長, 并且往往都會出現(xiàn)可逆性滑脫, 患者周圍結構會發(fā)生適應性改變[5-7], 在臨床治療當中, 患者一般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干預。其手術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患者硬膜與神經根的減壓, 從而達到恢復滑脫的目的[8]。從治療效果來看, 常規(guī)開放椎體間融合術可以有效的恢復患者椎間隙高度, 從而維持患者的脊柱矢狀面平衡[9, 10], 但是這種開放性的手術方式, 對于患者的身體創(chuàng)傷較大, 術中流血量也較多, 容易引發(fā)患者術后并發(fā)癥, 對患者的身體耐受力有著一定的考驗, 尤其不適用于老年患者[11];而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則屬于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12-15],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上述問題。
在本次研究當中,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70.1±
32.6)ml、手術時間為(116.2±27.5)min、術后活動時間為(6.7±2.6)d, 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87.3±28.5)ml、手術時間為(206.4±33.7)min、術后活動時間為(14.1±4.8)d,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 術后活動時間早于對照組患者, 且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術后效果來看, 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率為3.3%、植骨融合率為93.3%、止痛藥使用率為6.7%;對照組患者術后感染率為20.0%、植骨融合率為50.0%、止痛藥使用率為26.7%;觀察組患者術后感染率、止痛藥使用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 且觀察組患者植骨融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老年腰椎滑脫患者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治療, 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 減少手術創(chuàng)傷, 改善患者預后, 可作為臨床首選治療方法推廣。
參考文獻
[1] 梁和勝, 肖立軍, 鄧德禮, 等. 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老年腰椎滑脫的療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 2016, 31(3):238-240.
[2] 王鵬飛, 謝威, 王民潔, 等. PLIF與TLIF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 重慶醫(yī)學, 2014(10):1259-1261.
[3] 林景波, 張洪濤, 何平, 等. 經后路椎體間融合術與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5, 35(19):5568-5569.
[4] 王秉翔, 張志勉, 蒲華清, 等. 經椎間孔和后路腰椎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及腰椎不穩(wěn)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 2013, 32(11):1250-1254.
[5] 陳子賢, 梁運, 蔣淳, 等. 單側椎弓根螺釘固定TLIF術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脫的療效分析. 老年醫(yī)學與保健, 2015, 21(2):
104-108.
[6] 汪凡棟, 張智, 鄭佳狀, 等. 兩種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老年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療效比較. 臨床骨科雜志, 2016, 19(3):
315-317.
[7] 周廣紅, 劉思瑋, 張曉輝, 等. 經后路椎體間融合術與經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的療效.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5, 15(27):5352-5355.
[8] 孫建軍, 許楠健, 舒帆, 等. 改良經腰椎椎間孔椎體間融合術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癥效果觀察. 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14, 26(11):1414-1416.
[9] 王大林, 徐杰, 王黎明, 等. 改良后路椎體間融合聯(lián)合骨水泥強化術治療老年腰椎滑脫癥的效果觀察.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3, 23(1):30-36.
[10] 戈浩, 呂建軍. PLIF 與 TLIF 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比較.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6, 13(6):41-44.
[11] 馬超, 吳繼彬, 趙猛, 等.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療效的比較.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2, 92(9):
620-623.
[12] 劉銳. 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老年退變性腰椎滑脫合并腰椎管狹窄癥療效的比較. 北方藥學, 2012, 9(8):52-53.
[13] 梁超明. 腰椎滑脫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體間植骨融合術. 醫(yī)學信息旬刊, 2010, 23(10):52.
[14] 宋西正, 王文軍, 薛靜波, 等. 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聯(lián)合骶前間隙軸向椎間融合治療L5椎體滑脫癥.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4, 24(5):407-411.
[15] 楊志勇, 王開明, 廖亮, 等. 后路椎弓根釘內固定聯(lián)合椎間植骨融合治療老年腰椎滑脫的效果. 中國老年學, 2016, 36(14): 3505-3506.
[收稿日期:2017-0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