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與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人們對小學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藝術類學科的課堂教學質量。小學音樂作為小學教育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課堂教學質量及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小學教育教學進度,理應受到小學音樂老師們的高度重視與關注。對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小學音樂教學經驗,簡析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教學效果;節(jié)奏訓練
小學音樂與其他領域的音樂一樣,都是情感的承接者,能夠抒發(fā)人的情緒,同樣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大作用。所以小學音樂老師不但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以實現(xiàn)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同時還要在音樂課堂上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以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主動性,進而保證音樂教學效果,另外還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音樂節(jié)奏訓練,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專業(yè)能力。
一、通過課前準備來激學生學習興趣
第一,小學音樂老師要積極發(fā)現(xiàn)小學音樂與其他課程的不同,找出小學音樂的特殊之處,并在此基礎上找到一個可以提高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音樂教學內容,然后結合學生實踐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第二,老師要積極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音樂學習偏好、音樂學習能力及音樂認知能力等,以了解學生的音樂喜好,然后以此為基點,選取或制定符合學生實際及音樂喜好的小學音樂教學方法,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小學音樂學習興趣;第三,老師要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愛好,確定小學生的音樂喜好,然后根據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流程,制定并落實好教學方法,以保證學生能夠積極配合老師的音樂教學,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激發(fā)[1]。
例如,“民族的節(jié)日”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在課前,利用備課的機會做到該該教學內容中音樂與其他課程教學的不同,該音樂教學內容——“民族節(jié)日”與其他課程上的“民族節(jié)日”存在很大的差距,該音樂課文中的民族節(jié)日主要通過民族音樂的形式表達出來,而其他課程上的民族音樂則多數(shù)都是通過描述民族風俗等來表達,所以老師要提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準備幾首民族音樂,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欣賞,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待進行正式上課時,老師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還計算機技術搜集相關的視頻及音樂,以及時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而達到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目的,如上課前傣族舞蹈音樂及視頻的欣賞等。最后老師可以根據學生聽到民族音樂時的實際反應,制定和確定相應的音樂教學方案,以最大限度提高學生對“民族的音樂”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
二、通過加強互動來保證教學效果
第一,音樂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交流,在某種意義上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特殊形式,所以小學音樂老師要基于這一性質,找到與學生課堂上進行交流的話題;第二,適當增加學生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表演比重,以實現(xiàn)小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的同時,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音樂交流,以及時發(fā)現(xiàn)和了解學生音樂學習中的優(yōu)勢及不足,為后面音樂教學方案的調整奠定良好基礎;第三,老師要積極主動的與學生進行音樂上的交流,這要求老師要在課前先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實際情況,然后確定進行音樂交流的話題及問題,以實現(xiàn)針對性的音樂交流,進而保證音樂教學中交流的有效性,最終保證了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第四,老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在課堂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并鼓勵他們積極向老師反饋音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勤問好學的好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及音樂教學的整體性效果[1-2]。
例如,“林中的鳥聲”音樂課程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將交流的話題確定為“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小鳥及能夠聽到的小鳥聲音”,接結合自己聽過小鳥及其他動物叫聲的實際經歷,先向學生講述小鳥叫聲的特點,然后導入教學內容——林中的鳥聲,并以此為話題讓學生自行討論和交流,最后在交流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一些關于鳥聲的音樂及音頻等,另外老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模仿各種鳥叫聲,以加深學生對“鳥聲”的印象。進而達到保證和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通過多樣教學來實現(xiàn)節(jié)奏訓練的開展
第一,通過多媒體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對學生樂感的培養(yǎng),即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聲樂功能將教學中所涉及到的音樂展示給學生,并通過視頻功能將相關的樂譜展現(xiàn),以實現(xiàn)音樂節(jié)奏的訓練;第二,利用情景教學法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以學生所了解的音樂為情景創(chuàng)建的主題,如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音樂,然后設計一個音樂模擬課堂比賽,比賽的形式可以是歌唱表演、舞蹈表演和話劇表演等,但表演的主題一定要圍繞“節(jié)奏訓練”展開;第三,利用實踐教學法來實現(xiàn)對學生音樂節(jié)奏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可以通過增加學生實踐學習課程,來實現(xiàn)對學生音樂節(jié)奏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2]。
例如,“音符和節(jié)奏”知識教學時,老師就可以先利用多媒體將相關的節(jié)奏及音符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聲樂功能及圖片功能等展現(xiàn)給學生,以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然后老師以音樂演奏為班級活動主題,要求學生進行音樂相關的表演,諸如音樂表演等,最后還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課程,讓學生自己到黑板上將音符畫出,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引導學生進行樂器彈奏,以在實踐中找到音樂的節(jié)奏感,最終實現(xiàn)對音樂節(jié)奏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老師不但要積極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還要加強音樂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在互動中實現(xiàn)音樂教學效果的提高,更要利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訓練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以實現(xiàn)小學生音樂節(jié)奏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周雪玉.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07:161-162.
[2]張蕾.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2016,24:106-107.
作者簡介:
鄢楊雨萌(1991.4—),女,籍貫:江西南昌,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