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增亮
摘 要:在教學實踐中,許多語文教師都能見到出現(xiàn)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突出的問題:語文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地學習書本上的語文知識,很少有自我吸收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嚴重不足,學習的興趣不濃,學習的效率也不高,這樣的學習又豈能培養(yǎng)學生素質,因此在教學素質化的今天,加強對學生得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自主學習;學習環(huán)境;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機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憑著興趣學習的,對學習一旦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恰當?shù)娜の秾W可以創(chuàng)設出最佳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如《白楊》一課中爸爸介紹白楊的一段話,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學時可以先播放“戈壁灘上的白楊”的錄像,教師再加以介紹: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是分得那么清晰,都是渾然一體。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白楊樹卻堅強地生長著,它們是那么高大,那么挺拔,用自己的身軀擋住肆虐的風沙。這樣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清晰地顯示了課本中描述的事物,讓學生產生了直觀感受,把學生難懂、枯燥的內容變換為多彩多姿、直觀形象的圖像或畫面,加深了學生的認識,享受了學習的樂趣。這樣開展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
二、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教師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學習情緒,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積極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和相應的條件,讓學生全員發(fā)動、全程介入、全方位參與,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具有主人翁意識。
例如,《小橘燈》一文中寫道:“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xiàn)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這時教師讓學生充分討論、分析小姑娘話沒說完的原因。讓學生討論完后,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學習:“小姑娘話沒說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學生給予否定的回答時,教師又繼續(xù)引導學生思考:“既然知道爸爸的去處,為什么她不直接說呢?”有的學生就會說“怕別人知道”“當時不方便說”,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關鍵的一問:“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呢?”很顯然,因為有了之前的思考,現(xiàn)在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處“機警、樂觀”的性格特點。這種要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學習,不僅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引導學生質疑,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的根本在于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思考的起點卻是疑問,“疑”使學生在認知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引起深究性反射,產生思維活動。當學生提出比較獨到的觀點時,如果教師還是一成不變地讓學生在自己預選設計好的圈內打轉,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就都會受到影響,思維的獨特性也會受到約束。反之,教師如果給予鼓勵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學生認識與表現(xiàn)自我的激情,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思維創(chuàng)新的成功。
四、建立學習小組,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們必須加強自我學習計劃的調節(jié)、增強學習計劃的自我監(jiān)督、強化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這就關系到學生們能否加強自我控制。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學習小組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們形成比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集體學習和互助學習中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實踐能力,訓練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教師要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語文能給他們帶來無限的精神激勵和鼓舞,讓學生自主地去擁抱語文。
參考文獻:
[1]高 源.試論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7).
[2]程翠麗.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索[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