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摘要:習慣是人們長期養(yǎng)成的不易改變的語言、思維、行為方式,習慣一經(jīng)形成就具有穩(wěn)定性,成為一種自動化行為,不需要意志努力就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作為教師,要把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當作育人成功的核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尤其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生;低年級;行為習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8-0030-01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論是在未來就業(yè)中還是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良好的習慣總能讓給人眼前一亮,因此,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必要的。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而且還影響孩子的生活、性格、行為等,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將來。
1.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必要性
在社會上經(jīng)常能夠聽見這樣的反映"大學生不會疊被子、不會洗衣服、不會做簡單的飯菜、不會問路等等",近期媒體報道"女大學生失聯(lián)、受騙"也不在少數(shù)。當今社會家庭中獨生子女比例較高,打工浪潮遺留下來的留守兒童較多,許多孩子從小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而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有的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影響孩子人格的塑造。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里逐漸養(yǎng)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習慣是養(yǎng)成教育的結果,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行為的最高層次。習慣一經(jīng)形成便具穩(wěn)定性,成為一生的自動化行為,良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yǎng)成。"說明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對他的學習、生活、人生道路、人際關系有著重要影響。薩格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習慣一旦形成自然而然就會暴露在公眾面前。一個人從小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會長遠地起作用,甚至會影響一生。
2.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2.1 加強引導。低年級的小學生年齡小,模仿力強,可塑性大,辨別是非能力差,所以我們要善于啟發(fā)誘導,教學生應該怎樣做,這樣小學生就會自覺地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要等學生出現(xiàn)不良的學習行為習慣,再去糾正,因為培養(yǎng)正確習慣總比糾正不良習慣容易得多。
2.2 讀書寫字。低年級小學生識字量小,要想提高他們閱讀能力,只有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發(fā)現(xiàn)有不良的讀書行為,及時糾正,在讀書前讓孩子們一起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以讓孩子們集中精力讀書,做到專心致志。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并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yǎng)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yǎng)理解力,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作為老師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可以和孩子們比賽讀書,對于堅持讀書表現(xiàn)好的,要經(jīng)常表揚。
2.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學初,我們會發(fā)現(xiàn):街頭巷尾不少家長一手替孩子拎書包,一手牽著孩子,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校園內,上課鈴響后,一年級教室外,家長似趕集,甚至有的孩子依偎在家長懷里哭鬧,不肯進教室。這些畫面告訴我們,孩子不適應小學生活,離不開家長的呵護。針對這種情況,我先和家長溝通,再與同班的科任老師達成同識,在班會課上開展"比一比誰最棒"的活動?;顒泳o扣自己的事自己做:上(放)學自己背書包;上學不要家長陪;在學校不哭不鬧;我會自己系鞋帶、穿衣服……課間和體育課上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跳繩、踢板、拍皮球、做游戲增進孩子之間的友情,慢慢地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還未穿上校服、還未佩戴紅領巾的孩子喜歡上了小學生活,他們在校園陽光燦爛,歡呼雀躍。
2.4 規(guī)范集合集會行為。新學期學校組織的第一次集合,低年級的學生就表現(xiàn)出慢、亂、吵的現(xiàn)象。為了規(guī)范集合、集會行為,體育課上老師反復訓練隊列隊形,但是站好的隊形解散后,重新集合,大多數(shù)學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還是亂成一團。這時,我就思考要使學生集合規(guī)范,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集合集會的紀律:(1)必須做到快、靜、齊;(2)不準講話,不準東張西望,不準搞小動作;(3)解散時要服從老師指揮,有秩序,不擁擠。另外,我想出了一個使孩子們不站錯位的方法:依據(jù)教室的座位把學生分成四大組,依次編為第一大組、第二大組、第三大組、第四大組。集合、集會就以大組為單位站隊。訓練時先把每大組的孩子按高矮順序縱隊站好,從排頭往后依次報數(shù),讓每個學生牢記自己是第幾大組第幾號。體育課上反復訓練集合--解散。這樣在短期內孩子們就能迅速地站好隊。同時老師用激勵的語言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站得真好,又沒有聲響。哪怕有孩子小聲講話,搞小動作,我也裝糊涂,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表揚比批評收效更大。
總而言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學生的日積月累,更需要教師不斷地督促和引導。對學生進行行為規(guī)范訓練,教師必須持之以恒,經(jīng)年累月,使養(yǎng)成教育真正變成學生的內在需要。作為教師,我們如果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上下足了工夫,就會取得實效,就是做了一件使學生終生受益的好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