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尚林
【摘要】物理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實驗教學成了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現(xiàn)實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物理實驗不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導致了物理實驗教學的成效大打折扣。文章結合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提高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積極性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積極性;興趣;課堂教學設計
物理學由實驗和理論兩部分組成,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教學的基礎,是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方法。物理實驗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活動,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通過物理實驗,學生能夠經(jīng)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物理實驗為學生學好物理提供了很好的感性認識素材,也是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有效手段,能夠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作風和科學態(tài)度。如何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實驗中去呢?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積極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
一、興趣是提高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積極性的第一要素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興趣由弱到強地發(fā)展,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在興趣中學習,還能有效地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將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
例如教師在教授《溫度計》一節(jié)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現(xiàn)在是冬天,請問一下放在室外的木頭、鐵、磚塊的溫度一樣嗎?”學生們紛紛發(fā)言,有的說“鐵的溫度最低”,有的說“磚塊的溫度最高”,有的說“一樣高”……我不急著給出答案,而是帶領學生用溫度計一一進行測量。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最終得出三種物體溫度一樣的結論。通過親身實驗,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變得更濃了,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由此可見,人們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如果物理教學只要求對定義、公式、定理、定律進行記憶,那么這種能力將不會得到發(fā)展,學生也會對物理學科產(chǎn)生枯燥、乏味、難懂的感覺,從而產(chǎn)生不愿意學習物理的心理。教師只有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并能與學生的心理協(xié)調一致,營造出一種愉悅的課堂氣氛,那么學生才能從教育中產(chǎn)生出很好的智慧和能力效應。此外,在探求真理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研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還要讓學生在探究成功后有一種準科學家的成就感。只有這樣才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參與物理實驗。
二、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學生積極參與物理實驗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的設計,要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感到親切和有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宜地設置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課堂教學設計要讓學生感到親切。例如在教學《浮力》一課時,我根據(jù)學生都喜歡聽故事的心理,采用了故事導入設計?!恫軟_稱象》是學生從小都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遣軟_稱象運用了什么原理,學生卻沒有仔細探究過。我一邊給學生講故事,一邊講解故事中所運用的原理,并且讓學生同步進行實驗操作,于是浮力的概念、浮力的知識也由此導出了。通過故事設置懸念導入新課,不僅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誘惑力,而且還能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提高了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從學生熱議的問題入手。比如在學習《力》這一內容時,當時中國新一代“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升空,學生都為我國航空航天事業(yè)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我從這個熱點問題入手和學生一起探究火箭是借用了什么樣的“力”飛入太空的,并帶領學生動手進行實驗。因為這是學生都想知道的問題,立刻引起了學生興趣,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
總之,一個好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在認真研究教材、熟悉學生的基礎上設計出來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能有效實施的教學方案。這樣的教學設計應該體現(xiàn)先進的教學理念、流暢的教學過程、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能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并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習活動的設計應該是科學、生動、有趣的。好的教學設計,不僅滿足于一堂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更要抓住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到課堂中,更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三、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使學生有積極參與的機會
美國教育家研究發(fā)現(xiàn):“聽,會忘記;看,會記??;做,才能會?!边@個“做”字,指的就是實踐活動。因此,要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樹立信心,增長才干。
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參與意識、教師教育觀念現(xiàn)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強調給學生自主參與的機會,給學生一個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間,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體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而物理實踐活動正是以學生的生活和現(xiàn)實問題為載體,著眼于促進學生個體自主和諧發(fā)展,各程序的組織完全由學生自主安排決定。這就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實踐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在探究性課堂教學過程中,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再到結論的得出與重審,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的原則,使學生有積極參與的機會。讓原來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師在探究性實驗教學活動中轉而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比如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這是一個以前教材所沒有的新內容,書本上也沒有給出結論。因此要讓學生自己探究得出結論??梢韵茸寣W生把這部分內容仔細閱讀一遍。課本中已給出了探究的問題:“光滑程度一樣的斜面。當它的傾斜程度不同時,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否相同?!弊屆總€學生把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寫在課本上,接著設計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從不同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對同一問題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展開討論,從各種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實驗方案來檢驗假設的真?zhèn)?。在設計實驗時應考慮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怎樣計算總功,怎樣計算有用功,讓學生設計出表格。再把準備好的器材拿到教室,三個學生一組,分發(fā)給他們。開始實驗后,教師巡視并隨時指導。學生做得積極而認真,做好后根據(jù)測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結果各組得出的結論不一樣,甚至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論,有的得出了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關;有的得出了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無關。學生也不知哪一個結論是正確的。于是大家討論交流,氣氛熱烈。這時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評估,尋找自己有可能出錯的地方,實驗設計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數(shù)據(jù)有沒有讀錯等等。這樣,讓學生全程參與探究性實驗,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探究物理實驗教學的新模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教學、多媒體教學正不斷深入到教育領域中。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也使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轉變,從開始的設備實驗轉變?yōu)橐跃W(wǎng)絡技術和網(wǎng)絡資源為核心的多元化實驗,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式實驗教學悄然興起。這種實驗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自由、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主動進行實驗探究,主動參與實驗教學,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比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察光從空氣進入水杯后的變化。通過視頻演示,將光的穿透過程、入射角入出射角等清楚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生動形象理解“光折射會產(chǎn)生什么變化”“光什么情況下會發(fā)生折射”等問題。
又如在進行《凸透鏡成像》的教學實驗中,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教學主要是由教師利用實驗室設備完成實驗設計,非常容易受到設備限制。教師往往需要長時間運用凸透鏡在光照下聚焦才能夠點燃白紙,課堂實驗效果較差。此外,傳統(tǒng)的《凸透鏡成像》實驗還很容易受紙板、蠟燭高度等影響。筆者在教學《凸透鏡成像》時,就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模擬實驗平臺,結合平臺中凸透鏡聚焦實驗板塊和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板塊讓學生進行網(wǎng)絡模擬實驗,觀察實驗效果。在這樣的網(wǎng)絡模擬情境中讓學生親自動手驗證,不僅大大提升了課堂實驗的有效性,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積極性。
初中生對新鮮的事物總是保持有很強的好奇心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教程中不妨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網(wǎng)絡技術不斷推出新的實驗教學模式。這樣,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
總之,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是學好物理的一個重要因素。探究性課堂教學能否取得實效,歸根到底是由學生是否參與、怎樣參與來決定的。只有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課堂充滿生機。這就要求教師在領會探究性課堂教學實質的基礎上,靈活處理教學過程,設計合理可行的探究性實驗教學,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獲得知識。這樣就可以使探究性課堂教學進入理想的境界。endprint